任冬梅
一、現狀分析,勢在必行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
生活在山區的中學生,信息相對閉塞,心智本身不夠成熟,對突發事件的認知和應對方面存在許多不足。山區學生安全教育也存在許多特殊性,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社會安全意識的冷漠,特殊地形安全隱患的存在,都在威脅著學生的安全,我們必須警鐘長鳴。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二章第三十條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應當把應急知識教育納入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應急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與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對學校開展應急知識教育進行指導和監督?!币虼耍仨毟叨戎匾晫W生的安全教育問題,使他們接受災難教育和危機教育,增強防范意識。
二、意識為先,防患未然
我們針對山區中學200名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內容涉及地震、火災、溺水、踩踏、校園食物中毒等各種突發事件,結果不容樂觀。38%的學生不知道什么是突發事件,64%的學生在災害來臨時不懂采取正確的保護方法。學校必須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安全常識教育。結合山區安全特征,先以以下幾個方面為例。
防溺水教育危險意識先行。山區多有一些河溝、池塘,是當地消暑的最佳場所,而這些地方缺少最基本的防護措施,且位置相對偏僻,一旦出現問題,救助力幾乎為零。盡管當地政府會在水邊設警示牌,派專人巡邏,但還是阻擋不了悲劇接二連三地發生,關鍵還是沒有意識到危險性,要從源頭警醒。
山區中學生要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因地形特征,山區人們的交通工具主要以摩托車為主,交通信號燈稀少,車輛車速較快,隨意性強。外來車輛對山區路況(特別是盤山路)不熟,行車技術大打折扣,學生又不懂避讓,這些都是安全隱患,但都可以做到意識防范。
有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學生普遍不太講究飲食衛生,不重視營養搭配,極易引發各種疾病。科學的飲食習慣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學習提高,飲食行為的轉變,更重要的是意識的轉變。
提高家長的防范意識同樣至關重要。山區中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不良現狀,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許多家長本身就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或者沒有獲取相應的信息的途徑,教育更無從談起。
三、用心落實,綻放未來
培養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意識,提升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校廣播站、板報宣傳、櫥窗展示等形式,讓安全意識時時處處常伴左右;利用課堂講解,詳細向學生輸送安全知識,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觀看相應視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直觀地學習有效的防范措施;業余時間組織“應對突發事件”為主題的知識競賽,開展主題宣傳周活動,使防范意識深入人心,才能臨陣不慌。
宣傳還必須走出校門,定期家訪,對問題家庭重點對待,配合“給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進行安全知識普及,逐漸養成關注意識和行為習慣。
取締清理和整頓校園周邊地區非法、違規經營場所。整治校園周邊的交通秩序,校園門口半徑200米設立道路交通標識、設置標線,讓醒目的警示牌提醒學生安全長記心頭。
學校還要搞好安全管理工作,落實責任,形成多層次治安防控體系,此外,結合各類突發事件,建立健全安全預案,定期舉行安全演練,提高學生應對能力,能夠自救和互救,才能更好的達到教育效果,為學生的安全保駕護航。
四、安全意識,任重道遠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應教會他們去尊重生命、愛護生命。提高山區中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安全意識,是確保學生安全的根源保證,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益補充。
意識是能動的,可以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只有無事防范,才能有事不懼。“無知者無畏”,不要讓學生因無知、無畏,失去燦爛的綻放。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