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旭東
新課標十分注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而注重創新正是提高數學素養的重要內容。新課標的理念提倡教育要從傳統的教學中走出來,教師要擔負起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的重任。學生不再是單純的被教育、接受式學習,要解放自己的學習能力,具備創新意識,在探究中提升創新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是學生素質的重要體現,也是衡量教師素質教育是否到位的一個標尺。在多年數學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藉此和同行共同商榷。
一、注重學生課堂參與,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不可否定,在平常的教學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對數學學習自然就很有興趣;而那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興趣就要低很多。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成為一種強大的支撐力,讓學生從被動的要我學,變為積極的我要學。
很多時候,興趣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有了興趣,即使面對困難,學生也會“意氣風發”地走進去,并樂此不疲。教師能否根據學生的特點,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切入點組織課堂教學,是其能否成功駕馭課堂教學的標志之一。
例如,教師通過生動的教學、師生互動,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教學中來,使他們可以積極參與課堂,在課堂中主動思考,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對數學逐步產生興趣,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后,他們就可以在教師的鼓勵下積極思考,產生自己的思維活動,形成自己的見解,形成創新動力。
二、多種教學手段并行,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
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板書、講課、作業是主要途徑,而數學學起來是需要理性思考的,如果學生靠記憶記筆記,不斷做題就有死記硬背之嫌,學習吃力,成績上不去,久而久之也會不愿意學,不會思考。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后,可因材施教,多種教學手段并行,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
1.創設教學情境,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數學教材中的公式、定理、概念等內容對學生而言相對都是陌生的。因此,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方法去探究與發現,從而獲得新知顯得尤為關鍵,而且這對學生而言,其實就是一個再創造過程。
2.精挑細選,整合文本,在研究性學習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師要依據數學教材中大多數內容具有基礎性和可遷移的特點,靈活機動指導學生獨立研究學習,只向學生提供探究的課題,不要怕浪費時間,結論要由學生自己探索得出。
3.講究解題的教學技巧,讓學生在解題中培養創新意識。例如,對一道題提供多種解答方法;對常規問題提出新的解法等。
4.利用學生提出的疑惑和問題,讓學生在相互解疑中培養創新意識。
5.利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探究,在快樂中培養創新意識。多媒體集合了圖畫、視頻、聲音等多種功效為一身,讓抽象的知識鮮活地展現出來,學生感到生動、形象,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在愉快的課堂情境中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學習自然會快樂起來。
6.鼓勵學生廣泛涉獵各科知識,注重數學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用數學觀去思考自己感興趣的其他學科的問題,長期如此,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學生,對培養學生個性和提高創新能力大有裨益。
7.數學教學生活化。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會用到,教師可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數學的意義,用做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在生活中解決書本知識。
三、訓練學生的觀察和聯想能力,形成創新思維
在日常學習中,多數學生的思維是僵化的,這就導致了思考的片面性,不靈活,不能多角度、多側面地去深究,不敢做大膽的假設,讓思維開放式去解讀知識。教師要針對此做出有的放矢的教學,通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聯想能力,開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可以利用數形結合法、返回定義法等,使學生的觀察、聯想能力得到培養,有力地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快速形成。
例如,在講授“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一內容時,我除了用簡易材料親自制作一些立體圖形模型外,還讓學生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特色的物品帶來課堂,嘗試將它們分類合并,并從顏色、材質、形式、靜態、動態等方面總結他們各自的特點,形成共識。觀察活動結束后,發表觀察報告,看哪一組觀察最仔細、最準確、最有特色。
四、突破常規,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要能允許學生“出格”、突破常規,消除保守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這就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要“一言堂”,要鼓勵學生多思多想,促其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不要怕學生答錯,尊重并解答學生的所謂“古怪”問題,不能主觀臆斷,打擊學生創新思維的積極性。
例如,學習“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一節內容時,我特地挑選了這樣一道題:給你一顆正五角星,請你求出它五個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假如不是正五角星,我們把它壓扁,拉長一些,那么這五個角總和的度數,和原來還是不是一樣?
問題一出,學生情緒激動,紛紛進入積極的思考狀態,結果,學生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超出了我的教學設計。如,把各個角剪下來,拼在一起;用量角器測量;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壓扁或拉長之后獲得結論一致。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他的邏輯性、概括性很強,需要理性的思維能力才能學進去,把知識學會,理解透徹。單純的死記硬背,套公式、模仿式去做題是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這種教學就死板,學生不會活學活用,不會創新,學習成績也不理想。作為中學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全方面的素質能力,以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需要。從自身做起,大膽改革教學,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為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