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學莉+劉峰+孫淑敏
教育發展到今天,有很多問題亟需解決。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黨的十八大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全民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以德為先”?如何“養德潤行”?如何讓孩子們幸福觸摸自己的“中國夢”?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與實踐。大連金州新區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依托新思維、創生新機制、借助新點子、探索新路徑,編織五彩德育夢,開啟靚麗德育路,奏響育人新篇章,培育風華好少年。
創新文化主題,特色育人有痕有質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主張“文以明道”。確實,有文化承載的德育,才能擁有持久的生命力。
大連金州新區倡導的校園文化是“一校一品”,而不是“百校一面”;突出的是“特色聯盟”,而不是“普通拼盤”。正如大連金州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局長高奇志所言:“每一所學校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架構大而全的校園文化,應著力構建小而專的校園文化。文化,要從小入手,從學生的需求與興趣入手。我們以‘小海娃校園文化游及校本課程自選超市為契機,構建了我國第一個以校園文化為線路的旅游工程,這是全體學生、整個社會共享的文化資源,是學生生命中最燦爛的一筆財富。”
目前,新區打造了20個特色主題文化校園,并以此為契機,輻射引領,梯度發展,讓每一所學校都成為魅力獨具的德育資源。濱海學校的“放歌海洋—讓我們到海的對岸去”、春華小學的“禮·我們燦爛的文明之魂”、金石灘小學的“旅游世界文化遺產”、開發區五中的“愛國主義與國防教育”等校園特色主題文化已經成為區域教育的品牌。步入開發區五中校園,教學樓一層以“中國心、愛國情、強國夢”為主題設置的“巍巍中華、紅旗飄飄、驕傲中國、歌唱祖國、銘記歷史、繼往開來”六大板塊盡收眼底;三層的現代兵器展區則展示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兵器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說,這所學校每個樓層都涵蘊了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防教育的核心追求,弘揚了赤膽忠心的愛國情操,浸潤了家國一體的大愛情懷。
大連金州新區教育人期望主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能播下至善至美的種子,真正潛移默化、浸潤感染,帶領孩子們踏上璀璨的人生旅程。
創新校本課程,整體構架有章有形
“德育內容主題化、德育主題課程化、德育課程特色化,這是我區的三大德育策略,它最大的特點是落地。”高奇志局長說,“只有德育接地氣,育人才會更有底氣。”
大連金州新區各學校基于孩子的特點和喜好,開發了獨樹一幟的一系列校本課程。董家溝小學的“櫻桃”校本課程,讓學生在“育櫻苗、賞櫻花、養櫻桃、品櫻桃、售櫻桃”中,了解自然、鍛煉能力;金石灘小學的“我們身邊的中草藥”校本課程,讓學生在享受“采挖、晾曬、炮制”的快樂中,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濱海學校的“海洋”校本課程,則讓孩子們在“制作輪船、繪制貝殼、放歌海洋”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海洋資源,怎樣擁有如海的胸懷;還有華家小學的秸稈文化探究、杏樹小學的貝殼畫、中長小學的種子粘貼、實驗小學的《我們上學了》彩色德育讀本、南山小學的文明禮儀教育歌訣、城內小學的養成教育手冊、東居小學的心理健康指導讀本……上千門的校本課程異彩紛呈,如朵朵瑰麗的花朵,在大連金州新區這片沃土中自由綻放。這些有章有形的校本課程,給予學生個性化的教育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它帶著撲面而來的育人氣息,讓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德育水乳交融、和諧發展。
創新美德路徑,品格培育有線有層
一部《三毛流浪記》影響幾代中國兒童。新時期的孩子們需要一部浸潤心靈的讀本,使之成為他們成長的“階梯”、家教的“參謀”,徹底脫離傳統教條式、說教式的德育模式。據此,金州新區原創的好習慣“三三三”德育系列讀本─《小海娃成長記》誕生了。
《小海娃成長記》系列讀本立足國情,基于區情,注重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學段覆蓋,把24字核心價值觀梯度分解為72個核心美德,讓每一個學生在“天天實踐”“周周反思”“月月回顧”中,變核心美德為自覺言行。
這套具有正能量的原創讀本,摒棄了晦澀的說教、權威的操控,取而代之的是靈動的海娃、有趣的故事、形象的插面、具體可行的“三三三”(每日三句話,學校三件事,家中/生活三件事),易于接受,便于踐行,適于自修,它陪伴孩子們健康成長15年,讓孩子們幸福生活一輩子。
2014年3月《小海娃成長記》由教育科學出版社面向全國出版發行。半年來,大連金州新區各學校積極推廣、成效卓著。紅旗小學的高效短課、城內小學的雙娃共進、實驗小學的春風行動、紅塔小學的校本探究、春華小學的巧妙拓展、濱海學校的積點式評價、金源小學的社區協助、童牛嶺小學的集體教育、新城小學的經典滲透、大魏家小學的理念融合、東山小學的氛圍營造……基層學校的熱情與智慧、創意與效度,讓《小海娃成長記》煥發生機,讓新區德育魅力無限。
創新實踐渠道,學生體驗有聲有色
社會是個大舞臺,生活是個大課堂。在實踐中學習,在體驗中養成,是新區德育的主導思想與準則。
大連金州新區挖掘社會德育功能,推開家門、打開校門,以區內、市內、省內、國內、國外為維度漸次展開,以現實社會、學科知識、科學技術、傳統文化、國防教育等為經度巧妙交叉,建立了以關向應紀念館、金州新區博物館、南山烈士陵園、英特爾(大連)公司、大連大學博物館、金州新區規劃展覽館、青少年素質教育活動中心等為核心的覆蓋國內外社會德育資源的立體基地網絡,大力推動新區學子社會游學活動,讓孩子們在游學中開闊視野、陶冶身心、培德啟智、均衡發展、全面提升。
同時,新區還開展多種喜聞樂見的體驗活動:以“銘記、弘揚、傳承”為主題的傳統文化教育依托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開展誦讀、吟唱、國畫、剪紙等活動,提升校園品味,傳承道德新風;以“知恩、感恩、報恩”為主題的感恩教育,引導學生感恩同伴、感恩師長、感恩自然、感恩社會,“金州新區各中小學義工站”是學生感恩行動的閃亮旗幟;而肩負著培育“輔導、疏導、引導”任務的心理健康教育,則以“小海娃開心成長”項目為依托,以心理咨詢室、心理活動室為媒介,以心理健康課與講座為橋梁,以“頂層設計、自主合作、分段篩查、跟蹤輔導、普惠全區”為步驟,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積極的心態,陽光自信的學習和生活。
實踐出真知、體驗促成長。只有掙脫束縛、走出圍墻,幸福展翅、快樂翱翔,孩子們才會閱盡萬山好風景、搏擊長空競自由。
創新培養模式,藝體發展有根有本
2013年,大連金州新區出臺了《大連金州新區中小學校體育藝術人才“一條龍”培養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小學、初中、高中“一條龍”體育藝術人才培養新體制,促使學生多元、健康、全面發展,真正實現從普通學校走出不普通的體育藝術人才,打造體藝人才培養直通車模式。
源于“一條龍”培養模式,大連金州新區體藝教師擁有更多的進修機會與提升平臺,提高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同時,新區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藝活動,深入推進體育藝術“2+1”項目,力求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都能擁有一兩項體藝特長。新區還要求學校設置體藝項目長期發展規劃,建立體藝特長生檔案,在生源上形成梯隊,達到一定規模,真正開創區域體藝教育新局面。
2014年,大連金州新區將重點完善足球、田徑、游泳、輪滑等15個體育特色項目,啟動舞蹈等8個藝術特色項目,同時研究制定《金州新區體育、藝術人才“一條龍”招生考試方案》,讓“體育、藝術人才小升初、初升高的直升發展”分學段依次展開、科學銜接、高效達成。
承認差異,尊重個性,多元發展,人人成才!大連金州新區的“一條龍”培養模式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在成長舞臺上發現了最美的自我!
大連金州新區的五彩德育路,讓創新點靚德育,讓夢想照進現實,讓新區的孩子人人成才,讓新區的教育熠熠生輝。近年來,大連金州新區20%以上的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和諧校園先進集體、全國德育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五個創新,絢爛繽紛;璀璨德育,靚麗奪目。大連金州新區以創新為支點,開掘德育的源頭活水,讓學生在成長旅途中踐行著、感悟著、收獲著、成長著并快樂著……
【宮學莉,遼寧省大連金州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副局長;劉峰,遼寧省大連金州新區德育研究指導中心主任;孫淑敏,遼寧省大連金州新區德育研究指導中心副主任】
責任編輯/李志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