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喜龍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正如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產生熱愛,熱愛創造奇跡.學習也是如此,興趣對學生學習活動起著駕馭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筆者談談幾點體會.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育教學實踐充分證明: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最終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而我們提倡的新型的師生關系的構建,與我們教師自身的基本素質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數學教師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用真愛關懷學生,用真心引導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對他們的點點滴滴都給予支持和幫助,做他們的良師益友,讓他們親其師,信其道,從心底接納老師.俗話說得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教師一旦在學生的心目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學生就會信任、尊敬教師,就會對他們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二、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正如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當然,教師的人格魅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教師日積月累,廣泛涉獵各方面知識,鉆研各種教學方法和培養自身人格素養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具體來說,教師的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淵博的知識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比他在課堂上講的東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挑選出最重要的來講.”的確如此,數學教師單一地掌握本學科的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實際需要,學生需要的是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知識豐富,能讓他們開闊視野的教師,像那些一涉及其他知識就支支吾吾,知識運用起來捉襟見肘的教師必然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教師的知識體系應該像一棵大樹,教育教學的相關理論是樹根,扎實的專業知識是樹干,其他廣博的知識是樹葉,三部分缺一不可.
2.風趣幽默、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
有些教師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上,自始至終都以平鋪直敘的語調講課,語言枯燥無味,學生聽久了難免會產生聽覺疲勞,漸漸對數學課失去興趣.教師的教學語言風格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若教師在課堂上能夠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快慢有序的語速進行教學,一定能調動課堂的氣氛,大大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課堂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課堂活動的關鍵是問題設計.教師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設計好問題,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思維層次和認知規律,同時還要注意給學生設計一些富有體驗性和探究活動性的問題,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流程:(1)學生發現問題.由學生預習或初步學習時發現問題,再經過小組的交流討論、教師的點撥與指正解決問題.這里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善于抓住并梳理主要問題,不要糾纏于無意義的討論.(2)教師提出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提出事先設計好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討論、分析、總結,讓更多學生在討論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并適時地拓展遷移,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挖掘課程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資源.如:充分利用當前的“農遠工程”中的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手段,拓展數學教學的時空,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因此,教師要上好一堂數學課,不應只是停留在知識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內涵;不應對學生進行“滿堂灌”,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筆者認為,在數學教學中至少應該努力做到:避免晦澀難懂的語言;消除課堂緊張尷尬的氣氛;組織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從而使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進而達到教學的理想境界.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只要我們在平時牢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既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又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才能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馬琳,李旭杰.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J].劍南文學,2011(11).
[2]陳鎮年.如何培養初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2(12).
(責任編輯鐘偉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