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智生
精進業務,積極向優秀教師學習實踐經驗,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是廣大教師的追求,但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有真偽經驗夾雜的問題、個性普適性的問題等。筆者就教學風格認識的誤區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克隆一種教學風格
某些教師往往瞄準一位大家公認的名師,并認真學習他的教學風格,這種做法在取得短期效果后容易感到迷茫。因為單一照抄照搬的東西顯得呆板僵化、毫無新意,自身的優勢很難發揮,覺得很別扭,教學易失去活力,并且不利于教學個性化發展,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難以體現。
一名高效能教師不僅要具有相對復雜、有創造性、效率高的教學風格,而且要具有靈活、多樣的教學風格,根據不同教學情境采用不同的風格。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多樣靈活的教學風格有助于包容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以便使每一類學生都有機會按照自己的風格學習,發揮自己的長處,都有所收益。
二、博采眾長,越多越好
向多人學習,能學到的經驗是不同的、豐富的,這一點是肯定的,但廣采博收是有標準的、有限度的。不要讓那些經驗簡單羅列,要內化,要整合,因為他人教學風格的精華,要經過自己的優化組合和整體建構,達到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的培養才會煥發生機。這涉及個人的駕馭消化吸收能力。教師要選擇一種風格作為自己的主導風格,兼容他人的教學風格之長,這樣鮮明的教學風格才會形成。每個教師的性格、能力不同,自身的素質特長、特點不同,教學風格的傾向性也會不同,有的感情充沛,語言生動,有的熱情奔放,思維敏捷,有的感情深沉、一絲不茍、教態穩重。教師要結合自己的實際選擇精學與略學的經驗,不要追求學習數量,而要注重學習實效。
大多學校都學過洋思經驗、杜郎口經驗、天卉經驗,每次學習都會嚴格按照人家的模式不折不扣地做,可以說模仿得惟妙惟肖,但教學效果很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從實際出發把握他人經驗的精髓,沒有創造性地應用他人經驗。
三、否認教學風格多樣性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簡單用固定的新課改模式評價教學風格的優劣是不當的。教師由于先天的遺傳素質和生理及心理各方面的差異,以及后天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經歷,必然導致品德、理想及知識能力、智力水平、性格、氣質和非智力因素的實際差異,反映在講授藝術上,必然會形成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使教學風格深深地打上個性烙印。教學內容一樣、面對同一教學對象,每一位教師在內容安排、教學方法、自我表達方式等方面會表現出有別于其他人的獨特之處。因此。就某一個體教師而言,其教學風格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我們只能說兩個教師的教學風格可能有交叉或相似的元素,而不可能有教學風格完全一樣的兩個教師,這就是教學風格的獨特性。個體教師教學風格的獨特性決定了群體教師教學風格的多樣性。群體教師教學風格的多樣性,是指將教師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在某一時期、某個歷史階段教學風格呈現出的千姿百態的多樣化現象。這個“多樣”是由一個一個教師的獨特教學面貌構成的,是教學風格的獨特性前提下的多樣性。沒有教學風格的獨特性,也就沒有多樣性。不同學科的教師有各自的風格,同學科不同節課有相對靈活的處理方式,這樣的教學活動才是真正豐富多彩、生機盎然的。
四、一勞永逸的教學風格
有的新教師往往急于求成,急著形成自己的風格,并且想讓這種風格永葆青春,有的老教師形成較穩定的教學風格,便認為是成熟的教學風格。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沒有絕對優秀的教學風格,每一種優秀的教學風格都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完善。教學是一門藝術,它是開放的、發展的、個性的,不要把教學搞成固定的模式,不能把教學藝術機械化地演繹呈現,否則會讓教師的工作失去滋味和活力,猶如嚼蠟,同時也會讓學生感到厭倦。
五、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忽視文化、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
特別是新教師,他們剛從學校畢業,文化、教學理論知識都很扎實,因而容易忽略文化及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事實證明,新教師更需要結合實際仔細研究,實現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知識和能力無縫對接。教學風格是體現在教學方法上的,而對教學方法的靈活駕馭離不開豐富的知識和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如特級教師魏書生,就很注意在教學中自覺地以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為指導。他把學習教育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素質作為教學改革的一項基本功,這是魏書生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是人們在他的課堂上看不到的。魏書生在將教學理論滲透到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通過不停地學,不停地消化和反饋,不停地產生新理論、新思想,而新思想又作用于實踐,使教學呈現新特點、進入新的境界。可以說,魏書生的教學風格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其滲透了先進的教學理論。
有些教師把魏書生的教學方法搬到了自己的課堂,卻效果甚微,這是為什么?問題在于他們學的只是魏書生的教學表象,而沒有像魏書生那樣學習教育理論,以理論指導改革。
六、忽視反思、總結、積累
獨立創新是教學風格創新最重要的方式,是最具開創性的創新。不僅要注重外部學習,而且要注重開發自身資源。一位名師說過:反思寫十年可以成名師,可見反思對教師的成長是很重要的,有的教師不反思,不能及時進行自我反省和教育,有的教師反思了卻沒有記錄,時間一長自己也就忘了。反思要及時記錄,并定期進行歸納總結。這是來自一線教學實踐的寶貴經驗,是自己形成創新教學風格的必備經驗儲備。寫反思的形式很多,如用教學后記錄課堂得失,用札記記錄思想的火花、感悟,寫論文、寫教學日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