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薇
摘 要: 本文從職業認知能力訓練、專業技能訓練、職業行動能力、技術應用與創業能力四方面提出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設想,旨在創建園林技術“雙崗四段”人才培養模式,為高等職業院校園林技術專業學生培養提供改革思路。
關鍵詞: 園林技術專業 認知能力訓練 專業技能訓練 職業行動能力 技術應用與創業能力
本專業依托園林行業,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聘請園林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業教學改革與建設,使園林技術專業在校企合作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和構建園林“雙崗四段”人才培養模式。“雙崗”是根據當今唐山及周邊城市、鄉鎮環境建設中對園林技術人才的需求及畢業生就業狀況,把園林技術專業分為綠化工、花卉園藝工兩大職業崗位。并按照兩個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開發課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將知識、技能、素質與經驗有機結合,融入課程之中,將人才培養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職業認知階段、第二階段為技能訓練階段、第三階段職業行動能力階段、第四階段技術應用與創業能力階段。四個階段層層推進,不斷深化,要求全體學生在第三學年跟崗實訓結束后,取得主要工種的中級工職業資格證書,在畢業前頂崗實習結束后,成績優秀者取得主要工種的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
進一步加強與園林企業的合作,按照企業的需求靈活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通過實踐專家訪談會、企業調研、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等手段,與企業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根據崗位群的需要,按照CBE模式逐層進行能力分析,設計教學單元,構建課程體系。在校內實訓室完成真實情境下或仿真模擬環境下的實訓,把在校內無法完成的真實生產任務安排到園林企業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實現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畢業前安排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同時,將職業道德與可持續發展理論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專業的培養理念是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專業建設;以能力為本位,加強課程體系建設;以技能為中心,加強實訓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以職業道德為核心,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第一階段——職業認知能力訓練:使學生了解專業與職業崗位要求及培養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在校內、外實訓基地接受統一的教學和實訓,在第一學期進行。
專業基礎理論與能力訓練:安排有園林植物識別、植物生長與環境、園林美術、園林制圖、工程測量與放線,使學生具備專業基本能力。
園林植物識別實訓:在院內實訓基地、唐山花卉市場、院外實訓基地進行一周的識別實訓。識別常見的園林花卉、園林樹木種類,并對其應用進行調查。
土壤改良與基質配制:在院內和院外實訓基地對園林植物環境中的土壤進行調查,了解主要土類的特征、特性,提出因土種植、合理施肥和培肥改土的措施。土壤肥料分析、對土壤各項指標進行測定。
園林風景寫生實訓:在唐山市南湖公園,進行寫生,能繪制園林景點鳥瞰和透視圖。培養園林綠地規劃設計的繪圖能力。
園林制圖實訓:選擇有代表性的園林景點進行實測,繪制園林景點的平面、立面、剖面和透視圖。培養園林工程施工的識圖能力。
工程測量實訓:熟練掌握園林工程中,基本園林景觀工程的放樣方法。培養園林工程的測繪能力。
第二階段——專業技能訓練階段:通過對學習領域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達到職業能力要求。在第二至第四學期進行。
安排有園林綠地設計、園林工程施工、花卉生產、園林樹木栽培養護、園林軟件應用。根據季節和園林植物生長過程、園林企業的施工過程組織教學內容,根據園林生產需要調整教學計劃。專業技能訓練部分在校內實訓室完成,課堂與實訓室一體,實現真實情境或仿真模擬環境下的教、學、做,以學生為主體,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在校內實訓室無法完成的實訓項目在校外實訓基地完成,由企業人員和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共同指導,以校內實訓基地、校外示范基地為兩輪,雙輪啟動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
第三階段——職業行動能力階段:在實訓基地、園林企業完成,開展真實的崗前技能實戰訓練,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在第五學期進行。
校內外承接園林設計、施工、園林養護實際工程,以任務為驅動,以項目為導向,真題真做,通過直接參與市場項目鍛煉學生的技術能力。將技能考核與工種測試相結合,實現“雙證融通”,為順利頂崗做準備。
第四階段——技術應用與創業能力:實習單位以學院推薦為主、個人自主選擇為輔,與創業、就業相結合,進行崗位工作,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法能力、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在強化專業技能的同時,增強創業意識,積累創業經驗,將創業教育、創業實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第六學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