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宏
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后,小學畢業生全部升入初中,已經沒有留級制,因此同一班級的學生盡管處于同一年齡段,受到幾乎相同的教育,有許多方面的共同點,但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個性差異。其中在數學學科體現尤為明顯。采用一種教法、一種作業和一種評估測試等必然不能照顧各個層面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利于學生發展,也不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在全面具體地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新《大綱》要求既要有層次、有步驟地搞好面向全班學生的集體教學,又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學的各個階段提出不同的標準并給予具體指導,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限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借助我校省級課題《構建初中全程合作教學模式的行動研究》的開展,我們主要研究“初中數學課后分層合作的行動研究”。
我們主要這樣操作:第一,將分層合作作為一種思想指導教學的全過程;第二,將分層合作轉化為具體的措施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展,但分的層次不能太多,否則兼顧不到,我認為分A、B、C三組(A組學生為成績中上及以上、B組學生為成績一般的、C組為成績暫時比較差的)比較合適。
一、設立學生分層檔案
科學的分層是實施課后分層合作的重要前提,目的是具體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包括成績和能力,跟蹤實驗過程中的每個學生的動態變化。
1.學習成績為主要分層標準。
2.影響學習成績的各項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為輔助的分層標準。
3.在學習過程中隨時根據需要和學生成績調整組內學生,及時進行升降級,主要讓學生往更好的組別調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在課堂中滲透分層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分層,不同程度的問題由不同層次的學生解決。有時可以讓A組同學幫B組同學,B組同學幫C組同學,期待所有同學都有所提高。
三、作業練習分層
1.作業分必做和選做。否則會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加重抄襲現象,一般作業本必做、練習卷選做,并注明A、B、C。保證練習題效益。同時每周也可增加一些創造性作業供有余力的學生做。例如我在七下“7.2探索平行線的性質”中設置了這樣的作業:
(1)如圖1,①如果AD∥BC,那么根據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得∠?搖?搖 ?搖?搖+∠ABC=180°;②如果AB∥CD,那么根據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可得∠?搖?搖 ?搖?搖+∠ABC=180°.
(2)如圖2,平行直線a、b被直線l所截,如果∠1=75°,那么∠2=?搖 ?搖?搖?搖°,∠3=?搖?搖 ?搖?搖°,∠4=?搖?搖 ?搖?搖°,∠5=?搖 ?搖?搖?搖°,∠6=?搖?搖?搖 ?搖°,∠7=?搖?搖?搖 ?搖°,∠8=?搖?搖 ?搖?搖°.
圖1 圖2 圖3
(3)如圖3,由∠1=∠2,可得?搖?搖 ?搖?搖∥?搖?搖?搖 ?搖,由∠1+∠B=180°,可得?搖?搖 ?搖?搖∥?搖?搖?搖 ?搖.
(4)(A)如圖4,OP∥QR∥ST,則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搖?搖?搖?搖)
A.∠1+∠2+∠3=180° B.∠1+∠2-∠3=90°
C.∠1-∠2+∠3=90° D.∠2+∠3-∠1=180°
圖4 圖5 圖6
(5)如圖5,∠1=60°,由點A測點B的方向是(?搖?搖?搖?搖)
A.南偏30° B.北偏西30° C.南偏東60° D.北偏西60°
(6)如圖6,直線c與直線a,b相交,且a∥b,若∠1=55°,則∠2的度數是(?搖?搖?搖?搖)
A.35 B.4 C.55 D.65
(7)如圖7,如果∠3+∠4=180°,那么∠1與∠2是否相等?為什么?
圖7 圖8
(8)如圖8,如果AB∥CD,∠B=37°,∠D=37°,那么BC與DE平行嗎?為什么?
(9)(A、B*)如圖9,已知AB∥CD,∠B=120°,∠D=130°,求∠BED的度數.
圖9
其中沒有標志的是每位同學都必做的,標了A的是A組同學做的,標了B*的是B組同學可以討論或尋求幫助完成的,而這些題C組同學可以不做。
2.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兩類或三類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其中一或兩類。兩類題一般分基本題和提高題。例如我在七上“6.1線段射線直線”的作業中設置了這樣一個題目:
已知線段AB=16cm,線段AB上有一點C,且BC=6cm,M是線段AC的中點,求AM的長度。
變題:“線段AB上有一點C”改為“直線AB上有一點C”。
這題我要求C組同學做原題,B組同學可以選擇,如果做變題,則可以尋求幫助,A組同學需要做變題。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做好分層合作是實現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的重要保證。當然實行分層合作是一項整體教育改革,需在數學教學中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讓分層合作更趨科學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李占英.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應用.
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后,小學畢業生全部升入初中,已經沒有留級制,因此同一班級的學生盡管處于同一年齡段,受到幾乎相同的教育,有許多方面的共同點,但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個性差異。其中在數學學科體現尤為明顯。采用一種教法、一種作業和一種評估測試等必然不能照顧各個層面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利于學生發展,也不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在全面具體地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新《大綱》要求既要有層次、有步驟地搞好面向全班學生的集體教學,又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學的各個階段提出不同的標準并給予具體指導,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限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借助我校省級課題《構建初中全程合作教學模式的行動研究》的開展,我們主要研究“初中數學課后分層合作的行動研究”。
我們主要這樣操作:第一,將分層合作作為一種思想指導教學的全過程;第二,將分層合作轉化為具體的措施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展,但分的層次不能太多,否則兼顧不到,我認為分A、B、C三組(A組學生為成績中上及以上、B組學生為成績一般的、C組為成績暫時比較差的)比較合適。
一、設立學生分層檔案
科學的分層是實施課后分層合作的重要前提,目的是具體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包括成績和能力,跟蹤實驗過程中的每個學生的動態變化。
1.學習成績為主要分層標準。
2.影響學習成績的各項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為輔助的分層標準。
3.在學習過程中隨時根據需要和學生成績調整組內學生,及時進行升降級,主要讓學生往更好的組別調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在課堂中滲透分層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分層,不同程度的問題由不同層次的學生解決。有時可以讓A組同學幫B組同學,B組同學幫C組同學,期待所有同學都有所提高。
三、作業練習分層
1.作業分必做和選做。否則會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加重抄襲現象,一般作業本必做、練習卷選做,并注明A、B、C。保證練習題效益。同時每周也可增加一些創造性作業供有余力的學生做。例如我在七下“7.2探索平行線的性質”中設置了這樣的作業:
(1)如圖1,①如果AD∥BC,那么根據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得∠?搖?搖 ?搖?搖+∠ABC=180°;②如果AB∥CD,那么根據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可得∠?搖?搖 ?搖?搖+∠ABC=180°.
(2)如圖2,平行直線a、b被直線l所截,如果∠1=75°,那么∠2=?搖 ?搖?搖?搖°,∠3=?搖?搖 ?搖?搖°,∠4=?搖?搖 ?搖?搖°,∠5=?搖 ?搖?搖?搖°,∠6=?搖?搖?搖 ?搖°,∠7=?搖?搖?搖 ?搖°,∠8=?搖?搖 ?搖?搖°.
圖1 圖2 圖3
(3)如圖3,由∠1=∠2,可得?搖?搖 ?搖?搖∥?搖?搖?搖 ?搖,由∠1+∠B=180°,可得?搖?搖 ?搖?搖∥?搖?搖?搖 ?搖.
(4)(A)如圖4,OP∥QR∥ST,則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搖?搖?搖?搖)
A.∠1+∠2+∠3=180° B.∠1+∠2-∠3=90°
C.∠1-∠2+∠3=90° D.∠2+∠3-∠1=180°
圖4 圖5 圖6
(5)如圖5,∠1=60°,由點A測點B的方向是(?搖?搖?搖?搖)
A.南偏30° B.北偏西30° C.南偏東60° D.北偏西60°
(6)如圖6,直線c與直線a,b相交,且a∥b,若∠1=55°,則∠2的度數是(?搖?搖?搖?搖)
A.35 B.4 C.55 D.65
(7)如圖7,如果∠3+∠4=180°,那么∠1與∠2是否相等?為什么?
圖7 圖8
(8)如圖8,如果AB∥CD,∠B=37°,∠D=37°,那么BC與DE平行嗎?為什么?
(9)(A、B*)如圖9,已知AB∥CD,∠B=120°,∠D=130°,求∠BED的度數.
圖9
其中沒有標志的是每位同學都必做的,標了A的是A組同學做的,標了B*的是B組同學可以討論或尋求幫助完成的,而這些題C組同學可以不做。
2.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兩類或三類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其中一或兩類。兩類題一般分基本題和提高題。例如我在七上“6.1線段射線直線”的作業中設置了這樣一個題目:
已知線段AB=16cm,線段AB上有一點C,且BC=6cm,M是線段AC的中點,求AM的長度。
變題:“線段AB上有一點C”改為“直線AB上有一點C”。
這題我要求C組同學做原題,B組同學可以選擇,如果做變題,則可以尋求幫助,A組同學需要做變題。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做好分層合作是實現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的重要保證。當然實行分層合作是一項整體教育改革,需在數學教學中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讓分層合作更趨科學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李占英.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應用.
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后,小學畢業生全部升入初中,已經沒有留級制,因此同一班級的學生盡管處于同一年齡段,受到幾乎相同的教育,有許多方面的共同點,但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個性差異。其中在數學學科體現尤為明顯。采用一種教法、一種作業和一種評估測試等必然不能照顧各個層面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利于學生發展,也不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在全面具體地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新《大綱》要求既要有層次、有步驟地搞好面向全班學生的集體教學,又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學的各個階段提出不同的標準并給予具體指導,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限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借助我校省級課題《構建初中全程合作教學模式的行動研究》的開展,我們主要研究“初中數學課后分層合作的行動研究”。
我們主要這樣操作:第一,將分層合作作為一種思想指導教學的全過程;第二,將分層合作轉化為具體的措施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展,但分的層次不能太多,否則兼顧不到,我認為分A、B、C三組(A組學生為成績中上及以上、B組學生為成績一般的、C組為成績暫時比較差的)比較合適。
一、設立學生分層檔案
科學的分層是實施課后分層合作的重要前提,目的是具體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包括成績和能力,跟蹤實驗過程中的每個學生的動態變化。
1.學習成績為主要分層標準。
2.影響學習成績的各項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為輔助的分層標準。
3.在學習過程中隨時根據需要和學生成績調整組內學生,及時進行升降級,主要讓學生往更好的組別調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在課堂中滲透分層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分層,不同程度的問題由不同層次的學生解決。有時可以讓A組同學幫B組同學,B組同學幫C組同學,期待所有同學都有所提高。
三、作業練習分層
1.作業分必做和選做。否則會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加重抄襲現象,一般作業本必做、練習卷選做,并注明A、B、C。保證練習題效益。同時每周也可增加一些創造性作業供有余力的學生做。例如我在七下“7.2探索平行線的性質”中設置了這樣的作業:
(1)如圖1,①如果AD∥BC,那么根據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得∠?搖?搖 ?搖?搖+∠ABC=180°;②如果AB∥CD,那么根據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可得∠?搖?搖 ?搖?搖+∠ABC=180°.
(2)如圖2,平行直線a、b被直線l所截,如果∠1=75°,那么∠2=?搖 ?搖?搖?搖°,∠3=?搖?搖 ?搖?搖°,∠4=?搖?搖 ?搖?搖°,∠5=?搖 ?搖?搖?搖°,∠6=?搖?搖?搖 ?搖°,∠7=?搖?搖?搖 ?搖°,∠8=?搖?搖 ?搖?搖°.
圖1 圖2 圖3
(3)如圖3,由∠1=∠2,可得?搖?搖 ?搖?搖∥?搖?搖?搖 ?搖,由∠1+∠B=180°,可得?搖?搖 ?搖?搖∥?搖?搖?搖 ?搖.
(4)(A)如圖4,OP∥QR∥ST,則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搖?搖?搖?搖)
A.∠1+∠2+∠3=180° B.∠1+∠2-∠3=90°
C.∠1-∠2+∠3=90° D.∠2+∠3-∠1=180°
圖4 圖5 圖6
(5)如圖5,∠1=60°,由點A測點B的方向是(?搖?搖?搖?搖)
A.南偏30° B.北偏西30° C.南偏東60° D.北偏西60°
(6)如圖6,直線c與直線a,b相交,且a∥b,若∠1=55°,則∠2的度數是(?搖?搖?搖?搖)
A.35 B.4 C.55 D.65
(7)如圖7,如果∠3+∠4=180°,那么∠1與∠2是否相等?為什么?
圖7 圖8
(8)如圖8,如果AB∥CD,∠B=37°,∠D=37°,那么BC與DE平行嗎?為什么?
(9)(A、B*)如圖9,已知AB∥CD,∠B=120°,∠D=130°,求∠BED的度數.
圖9
其中沒有標志的是每位同學都必做的,標了A的是A組同學做的,標了B*的是B組同學可以討論或尋求幫助完成的,而這些題C組同學可以不做。
2.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兩類或三類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其中一或兩類。兩類題一般分基本題和提高題。例如我在七上“6.1線段射線直線”的作業中設置了這樣一個題目:
已知線段AB=16cm,線段AB上有一點C,且BC=6cm,M是線段AC的中點,求AM的長度。
變題:“線段AB上有一點C”改為“直線AB上有一點C”。
這題我要求C組同學做原題,B組同學可以選擇,如果做變題,則可以尋求幫助,A組同學需要做變題。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做好分層合作是實現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的重要保證。當然實行分層合作是一項整體教育改革,需在數學教學中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讓分層合作更趨科學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李占英.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