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馮斌
【摘 要】 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進行績效評價具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評價財務管理是否合規合理;二是評價資金配置與科研成果產出之間是否合理。從本質上來說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因項目性質而不同,在設計具體的績效評價指標時應考慮這種不同性而有針對性地設計績效評價指標。從目前所設計的指標來看是比較籠統的,甚至出現一些指標在某些科研項目的預算支出績效評價中根本不適合使用的情況。應建立多元化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合理考慮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的分配比例,重視績效評價工作中專家的選擇和方法的采用。
【關鍵詞】 科研項目; 公共預算; 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F810.3;F2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29-0117-03
*基金項目:國家林業局軟科學研究項目“林業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研究”(2011-R06)。
一、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財政部在其制定的《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管理辦法》(試行)中指出:“績效考評的目的,是通過對部門績效目標的綜合考評,合理配置資源,優化支出結構,規范預算資金分配,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常常以預算項目的形式進行申報和管理,其中,中央各部委下達的科研項目預算是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總體上來看,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的目的也應當符合上述要求,但基于科研項目與其他項目的不同特點,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往往還與科研成果的質量和數量有關。因此其評價的目的還在于以合理的資金分配產出高質量和數量的科研成果,這才能達到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目的。
由此看來,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進行績效評價具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評價財務管理是否合規合理。所謂合規,是指管理要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文件的規定;所謂合理,是指對資金的預算和使用要符合合理范圍內的比例。二是評價資金配置與科研成果產出之間是否合理。這種合理要求資金的配置應適應科研的實際需要,同樣要符合比例原則。
因此,為客觀公正地反映財務和科研管理部門工作的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實現對管理人員的有效激勵和約束,促進財務和科研管理部門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對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進行績效評價,探討建立一個合適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制度顯得尤為重要。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制度的建立有助于規范財務和科研管理部門的管理工作,增強財務和科研部門的管理素質,促進高水平研究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通過優化資金的使用和管理監督的強化,解決科研分配不公的問題,不僅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科研的產出水平,也提高財務、科研項目管理和研究人員的積極性。
二、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研究現狀與特點
(一)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研究現狀
國外對于公共預算支出財政評價的做法經歷了從鑒證式的事后評價到對整個財政支出活動全過程的評價,評價的內容也從鑒證和報告的形式發展到評價公共支出的效率性和效力性。從國外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實踐看,目前有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和采用公共支出管理方法。其中,國際組織和政策研究機構主要關注于一個具體項目的績效評價過程的研究。
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關系到整體目標的實現。有關學者認為傳統的績效評價指標關注財務評價更多,在其內容上對科技因素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盡管現在已經考慮了非財務指標。對于績效評價的指標而言,國家林業局在其下發的《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實施細則》(試行)第十二條指出,績效考評按考核指標分類,分為業務考評和財務考評。該細則明確了這兩個指標的具體考評內容。從這些具體內容來看仍然重視預算支出的目標考核。但是從學者所探討的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的概念來看,主要是為了提高公共支出的有效性,運用科學、規范的評價方法,對照統一的評價標準,按照績效的內在原則,對公共支出行為過程與結果的合理性進行衡量、比較和綜合評判。這說明學者們還是重視過程與結果評價的結合。
國內外對公共支出績效評價都是運用專門的指標和方法進行評審,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財政資金運用的效益或效率。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績效評價對象——公共支出的分類不同,公共支出績效評價的社會地位不同,公共支出績效評價信息共享體系效用程序不同等。
(二)科研項目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特點
科研項目預算支出績效評價具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不能單純地以預算本身來進行評價,而是應當結合科研的本質和特點進行評價。例如有人認為以政府為主體的科研項目績效評價應該對項目進行分類,包括基礎科學研究項目、應用研究項目和開發研究項目三類,并在戰略性、科學性和公共性方面有不同的績效表達。
但有關政府部門的項目沒有以上三類嚴格的區分,而是有自己的劃分。以林業科研項目為例,國家林業局科技司《關于申報2015年中央部門預算林業科技項目的通知》(科綜字〔2014〕17號)中規定2015年中央部門預算林業科技項目的申報科目包括:(1)引進國際先進林業科學技術項目(948項目);(2)林業科技成果國家級推廣項目;(3)林業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4)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項目;(5)林業生態站等監測運行補助項目;(6)林業軟科學研究項目;(7)林業科學技術普及項目。這七類項目是林業項目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從本質上來說這些項目的預算支出因項目性質不同,在編列預算科目時就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設計公共預算支出具體績效評價指標時應有很大的不同性。例如成果推廣項目與標準項目的效益評價就有很大的不同。
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如果是為了考慮效率性和效力性,那么不可能脫離這些特點而單純地對預算使用是否合理進行評價。
三、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相關內容探討
就預算支出而言有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例如,國家林業局在其印發的《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實施細則》(試行)中指出:“國家林業局中央部門預算支出,是指納入國家林業局部門預算的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包括財政撥款、事業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安排的各類預算支出。”本文所探討的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應當屬于項目支出的范圍,可以參照國家及其部委有關項目支出的規定進行研究。endprint
(一)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的基本原則探討
確立基本原則在于強化績效評價的指導性意義,為績效評價確立總的方向。《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績效評價的基本原則,包括科學規范原則、公正公開原則、分級分類原則和績效相關原則。筆者認為績效評價同樣應當在規范和合理的范圍內進行,因此可以包括規范合理原則。所謂規范是指績效評價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文件的規定。績效評價雖然要求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但是任何規定都不可能是針對具體的個案設定的,因此規定的設定會保留有合理的范圍供績效評價部門自由裁量,這就涉及合理評價的問題。所謂合理是指不同個案適用同樣規定時,應考量個案的等價性,避免等價性的項目績效評價得出差異較大的結論。同時,合理性也是和公平公正原則聯系在一起的,但是公平公正又和合理有不同。公平公正不僅要考慮實體公正,還要考慮程序公正。因此績效評價的基本原則不僅要考慮國家有關文件的規定,在文件規定不足時也要考慮到一些公理的要求。
就科研項目而言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還應考慮實用性原則,原因在于科研項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具有很大的不同。科研項目一般是針對實際問題所進行的研究,因此指標的設計和方法的使用就應當考慮符合具體科研項目的實際。從目前所設計的指標來看是比較籠統的,甚至出現一些指標在某些科研項目的預算支出績效評價中根本不適合使用的情況。比如以經濟效益類指標來衡量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就不是很合適。
(二)科研項目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的指標
如前所述,國家林業局《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實施細則》(試行)中的指標,將績效考評分為業務考評和財務考評兩大類,相應地也有業務考評指標和財務考評指標的分類。該實施細則所規定的業務考評內容主要包括:立項目標完成程度、立項目標的合理性、項目目標的完成情況、項目驗收的有效性、項目組織管理水平、項目經濟社會效益和項目可持續影響等,并規定根據項目具體情況,業務考評內容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財務考評內容主要包括:資金落實情況、實際支出情況、財務信息質量、財務管理狀況和資產配置與使用等。
從該實施細則附件——“績效考評指標參考一覽表”所列出的具體指標來看與上述內容稍有差別,如圖1。
對于上述指標,有以下幾點值得探討:
一是指標的確立似乎主要是針對結果的考核,對過程如何進行考核明確性不夠。對于過程的績效考核應結合時間和空間的特點,擬定階段性科研成果與財務績效之間合理性的考核指標。根據不同科研項目的完成要求,制定合理的績效評價周期也是管理者應當考慮的內容。
二是從層次分析法來看,這種指標劃分具有典型的層級性質。雖然這種評價層次分明,但是從指標權重的分配來看仍然是以主觀判斷為主,需要依賴于評價專家的經驗、水平和學識。因此考評的方法主要在于管理部門組織有經驗的專家通過頭腦風暴法或德爾菲法等方法來設定相應的評價指標。在考評時要認真選定專家,例如選擇專家時是否需要考慮規定相應的回避條件,專家專業水平、經驗水平以及對相應指標的理解程度等,都是管理部門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三是上述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的評分權重比例60∶40是否科學值得商榷。為何財務指標的權重要小于業務指標,從該實施細則來看沒有進行合理的解釋。既然是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為何不把預算支出的財務指標作為第一權重考慮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在筆者看來,如果以預算支出考評為主,則相應的財務指標應當占大部分的比重,即在70%左右。
四是上述指標中將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之間的相互關系完全割裂,在考評中似乎找不到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的一種途徑。因此,應當對財務指標進行相應的修正,使其能夠與項目業務指標聯系在一起進行考慮。
五是上述指標的設定也值得探討。例如,業務指標中立項目標的合理性或目標設定情況應當是在科研項目評審中,是立項評審時進行評價的內容,因此這個指標不一定適合于科研項目過程中和完成后的預算支出評價,但或許適合其他項目的評價。因為有些項目可能沒有立項評審問題,如一般性的日常經費開支就不會有具體的研究內容和所要達到的目的,只是為了維持一個機構的正常運轉所必須支出的日常費用。這也說明了科研項目與其他項目在考核時的不同特點。
(三)科研項目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的方法
上述實施細則規定了績效考評以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分析為輔的工作要求(績效考評方法主要包括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公眾評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同時規定績效考評時,根據考評對象、支出項目的不同情況,可以只采用一種方法,也可以多種方法結合應用。
結合科研項目的特點,在上述幾種方法中,公眾評價法似乎不太適合于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的績效評價,原因在于科研本身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有許多項目不是一般大眾所能理解的,但是可以采用專家評審法。基于科研項目的專業性質,同行專家的評審應當是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評價所采用的必要方法之一。在績效評價中除了專業知識專家外,還應當有方法論專家的參與。單一的財務專家可能很難勝任對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的績效進行較為合理的評定。
其他幾種方法如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和成本效益法應當是可以采用的方法。如前所述,在應用這幾種方法時應根據不同類型科研項目的特點分類設計量化指標。例如,有學者對不同類型的科研任務進行了科學分類,并構建了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領域科研項目績效評價體系(姚慶筱,2001),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此外,應建立多元化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也可以借用國內外企業最常用的績效評價方法,如平衡計分卡(BSC)、經濟增加值理念(EVA)和關鍵績效指標法(KPI)等方法,提高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裴育.國外財政支出如何進行績效評價[N].中國改革報,2006-11-03(006).
[2] 張濤.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與績效評價[J].會計之友,2012(9):12-16.
[3] 李有智.中外公共支出績效評價之比較[J].財貿研究,2005(5):60-63.
[4] 張玉臣,王兆歡.公共科研項目的基本追求及績效評價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年3月網絡出版: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224.G3.20140320.1508.018.html.
[5] 李潔雯.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會計之友,2012(1):57-58.
[6] 姚慶筱.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領域科研項目績效評價體系初探[J].地球科學進展,2001(1):125-128.
[7] 李玉梅.績效評價中財務指標應用的思考[J].中國商界,2009(9):121.endprint
(一)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的基本原則探討
確立基本原則在于強化績效評價的指導性意義,為績效評價確立總的方向。《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績效評價的基本原則,包括科學規范原則、公正公開原則、分級分類原則和績效相關原則。筆者認為績效評價同樣應當在規范和合理的范圍內進行,因此可以包括規范合理原則。所謂規范是指績效評價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文件的規定。績效評價雖然要求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但是任何規定都不可能是針對具體的個案設定的,因此規定的設定會保留有合理的范圍供績效評價部門自由裁量,這就涉及合理評價的問題。所謂合理是指不同個案適用同樣規定時,應考量個案的等價性,避免等價性的項目績效評價得出差異較大的結論。同時,合理性也是和公平公正原則聯系在一起的,但是公平公正又和合理有不同。公平公正不僅要考慮實體公正,還要考慮程序公正。因此績效評價的基本原則不僅要考慮國家有關文件的規定,在文件規定不足時也要考慮到一些公理的要求。
就科研項目而言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還應考慮實用性原則,原因在于科研項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具有很大的不同。科研項目一般是針對實際問題所進行的研究,因此指標的設計和方法的使用就應當考慮符合具體科研項目的實際。從目前所設計的指標來看是比較籠統的,甚至出現一些指標在某些科研項目的預算支出績效評價中根本不適合使用的情況。比如以經濟效益類指標來衡量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就不是很合適。
(二)科研項目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的指標
如前所述,國家林業局《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實施細則》(試行)中的指標,將績效考評分為業務考評和財務考評兩大類,相應地也有業務考評指標和財務考評指標的分類。該實施細則所規定的業務考評內容主要包括:立項目標完成程度、立項目標的合理性、項目目標的完成情況、項目驗收的有效性、項目組織管理水平、項目經濟社會效益和項目可持續影響等,并規定根據項目具體情況,業務考評內容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財務考評內容主要包括:資金落實情況、實際支出情況、財務信息質量、財務管理狀況和資產配置與使用等。
從該實施細則附件——“績效考評指標參考一覽表”所列出的具體指標來看與上述內容稍有差別,如圖1。
對于上述指標,有以下幾點值得探討:
一是指標的確立似乎主要是針對結果的考核,對過程如何進行考核明確性不夠。對于過程的績效考核應結合時間和空間的特點,擬定階段性科研成果與財務績效之間合理性的考核指標。根據不同科研項目的完成要求,制定合理的績效評價周期也是管理者應當考慮的內容。
二是從層次分析法來看,這種指標劃分具有典型的層級性質。雖然這種評價層次分明,但是從指標權重的分配來看仍然是以主觀判斷為主,需要依賴于評價專家的經驗、水平和學識。因此考評的方法主要在于管理部門組織有經驗的專家通過頭腦風暴法或德爾菲法等方法來設定相應的評價指標。在考評時要認真選定專家,例如選擇專家時是否需要考慮規定相應的回避條件,專家專業水平、經驗水平以及對相應指標的理解程度等,都是管理部門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三是上述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的評分權重比例60∶40是否科學值得商榷。為何財務指標的權重要小于業務指標,從該實施細則來看沒有進行合理的解釋。既然是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為何不把預算支出的財務指標作為第一權重考慮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在筆者看來,如果以預算支出考評為主,則相應的財務指標應當占大部分的比重,即在70%左右。
四是上述指標中將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之間的相互關系完全割裂,在考評中似乎找不到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的一種途徑。因此,應當對財務指標進行相應的修正,使其能夠與項目業務指標聯系在一起進行考慮。
五是上述指標的設定也值得探討。例如,業務指標中立項目標的合理性或目標設定情況應當是在科研項目評審中,是立項評審時進行評價的內容,因此這個指標不一定適合于科研項目過程中和完成后的預算支出評價,但或許適合其他項目的評價。因為有些項目可能沒有立項評審問題,如一般性的日常經費開支就不會有具體的研究內容和所要達到的目的,只是為了維持一個機構的正常運轉所必須支出的日常費用。這也說明了科研項目與其他項目在考核時的不同特點。
(三)科研項目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的方法
上述實施細則規定了績效考評以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分析為輔的工作要求(績效考評方法主要包括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公眾評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同時規定績效考評時,根據考評對象、支出項目的不同情況,可以只采用一種方法,也可以多種方法結合應用。
結合科研項目的特點,在上述幾種方法中,公眾評價法似乎不太適合于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的績效評價,原因在于科研本身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有許多項目不是一般大眾所能理解的,但是可以采用專家評審法。基于科研項目的專業性質,同行專家的評審應當是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評價所采用的必要方法之一。在績效評價中除了專業知識專家外,還應當有方法論專家的參與。單一的財務專家可能很難勝任對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的績效進行較為合理的評定。
其他幾種方法如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和成本效益法應當是可以采用的方法。如前所述,在應用這幾種方法時應根據不同類型科研項目的特點分類設計量化指標。例如,有學者對不同類型的科研任務進行了科學分類,并構建了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領域科研項目績效評價體系(姚慶筱,2001),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此外,應建立多元化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也可以借用國內外企業最常用的績效評價方法,如平衡計分卡(BSC)、經濟增加值理念(EVA)和關鍵績效指標法(KPI)等方法,提高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裴育.國外財政支出如何進行績效評價[N].中國改革報,2006-11-03(006).
[2] 張濤.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與績效評價[J].會計之友,2012(9):12-16.
[3] 李有智.中外公共支出績效評價之比較[J].財貿研究,2005(5):60-63.
[4] 張玉臣,王兆歡.公共科研項目的基本追求及績效評價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年3月網絡出版: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224.G3.20140320.1508.018.html.
[5] 李潔雯.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會計之友,2012(1):57-58.
[6] 姚慶筱.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領域科研項目績效評價體系初探[J].地球科學進展,2001(1):125-128.
[7] 李玉梅.績效評價中財務指標應用的思考[J].中國商界,2009(9):121.endprint
(一)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的基本原則探討
確立基本原則在于強化績效評價的指導性意義,為績效評價確立總的方向。《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績效評價的基本原則,包括科學規范原則、公正公開原則、分級分類原則和績效相關原則。筆者認為績效評價同樣應當在規范和合理的范圍內進行,因此可以包括規范合理原則。所謂規范是指績效評價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文件的規定。績效評價雖然要求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但是任何規定都不可能是針對具體的個案設定的,因此規定的設定會保留有合理的范圍供績效評價部門自由裁量,這就涉及合理評價的問題。所謂合理是指不同個案適用同樣規定時,應考量個案的等價性,避免等價性的項目績效評價得出差異較大的結論。同時,合理性也是和公平公正原則聯系在一起的,但是公平公正又和合理有不同。公平公正不僅要考慮實體公正,還要考慮程序公正。因此績效評價的基本原則不僅要考慮國家有關文件的規定,在文件規定不足時也要考慮到一些公理的要求。
就科研項目而言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還應考慮實用性原則,原因在于科研項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具有很大的不同。科研項目一般是針對實際問題所進行的研究,因此指標的設計和方法的使用就應當考慮符合具體科研項目的實際。從目前所設計的指標來看是比較籠統的,甚至出現一些指標在某些科研項目的預算支出績效評價中根本不適合使用的情況。比如以經濟效益類指標來衡量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就不是很合適。
(二)科研項目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的指標
如前所述,國家林業局《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實施細則》(試行)中的指標,將績效考評分為業務考評和財務考評兩大類,相應地也有業務考評指標和財務考評指標的分類。該實施細則所規定的業務考評內容主要包括:立項目標完成程度、立項目標的合理性、項目目標的完成情況、項目驗收的有效性、項目組織管理水平、項目經濟社會效益和項目可持續影響等,并規定根據項目具體情況,業務考評內容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財務考評內容主要包括:資金落實情況、實際支出情況、財務信息質量、財務管理狀況和資產配置與使用等。
從該實施細則附件——“績效考評指標參考一覽表”所列出的具體指標來看與上述內容稍有差別,如圖1。
對于上述指標,有以下幾點值得探討:
一是指標的確立似乎主要是針對結果的考核,對過程如何進行考核明確性不夠。對于過程的績效考核應結合時間和空間的特點,擬定階段性科研成果與財務績效之間合理性的考核指標。根據不同科研項目的完成要求,制定合理的績效評價周期也是管理者應當考慮的內容。
二是從層次分析法來看,這種指標劃分具有典型的層級性質。雖然這種評價層次分明,但是從指標權重的分配來看仍然是以主觀判斷為主,需要依賴于評價專家的經驗、水平和學識。因此考評的方法主要在于管理部門組織有經驗的專家通過頭腦風暴法或德爾菲法等方法來設定相應的評價指標。在考評時要認真選定專家,例如選擇專家時是否需要考慮規定相應的回避條件,專家專業水平、經驗水平以及對相應指標的理解程度等,都是管理部門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三是上述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的評分權重比例60∶40是否科學值得商榷。為何財務指標的權重要小于業務指標,從該實施細則來看沒有進行合理的解釋。既然是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為何不把預算支出的財務指標作為第一權重考慮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在筆者看來,如果以預算支出考評為主,則相應的財務指標應當占大部分的比重,即在70%左右。
四是上述指標中將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之間的相互關系完全割裂,在考評中似乎找不到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的一種途徑。因此,應當對財務指標進行相應的修正,使其能夠與項目業務指標聯系在一起進行考慮。
五是上述指標的設定也值得探討。例如,業務指標中立項目標的合理性或目標設定情況應當是在科研項目評審中,是立項評審時進行評價的內容,因此這個指標不一定適合于科研項目過程中和完成后的預算支出評價,但或許適合其他項目的評價。因為有些項目可能沒有立項評審問題,如一般性的日常經費開支就不會有具體的研究內容和所要達到的目的,只是為了維持一個機構的正常運轉所必須支出的日常費用。這也說明了科研項目與其他項目在考核時的不同特點。
(三)科研項目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的方法
上述實施細則規定了績效考評以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分析為輔的工作要求(績效考評方法主要包括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公眾評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同時規定績效考評時,根據考評對象、支出項目的不同情況,可以只采用一種方法,也可以多種方法結合應用。
結合科研項目的特點,在上述幾種方法中,公眾評價法似乎不太適合于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的績效評價,原因在于科研本身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有許多項目不是一般大眾所能理解的,但是可以采用專家評審法。基于科研項目的專業性質,同行專家的評審應當是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評價所采用的必要方法之一。在績效評價中除了專業知識專家外,還應當有方法論專家的參與。單一的財務專家可能很難勝任對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的績效進行較為合理的評定。
其他幾種方法如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和成本效益法應當是可以采用的方法。如前所述,在應用這幾種方法時應根據不同類型科研項目的特點分類設計量化指標。例如,有學者對不同類型的科研任務進行了科學分類,并構建了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領域科研項目績效評價體系(姚慶筱,2001),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此外,應建立多元化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也可以借用國內外企業最常用的績效評價方法,如平衡計分卡(BSC)、經濟增加值理念(EVA)和關鍵績效指標法(KPI)等方法,提高科研項目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裴育.國外財政支出如何進行績效評價[N].中國改革報,2006-11-03(006).
[2] 張濤.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與績效評價[J].會計之友,2012(9):12-16.
[3] 李有智.中外公共支出績效評價之比較[J].財貿研究,2005(5):60-63.
[4] 張玉臣,王兆歡.公共科研項目的基本追求及績效評價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年3月網絡出版: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224.G3.20140320.1508.018.html.
[5] 李潔雯.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會計之友,2012(1):57-58.
[6] 姚慶筱.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領域科研項目績效評價體系初探[J].地球科學進展,2001(1):125-128.
[7] 李玉梅.績效評價中財務指標應用的思考[J].中國商界,2009(9):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