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清
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下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看法。
一、鉆研教材,確定最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
學生個體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要想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所得,課前老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在充分研究學生情況的基礎上,確定最優(yōu)的教學設計,做到有的放矢。①確定哪些是重、難點,用什么方法濃墨重彩;哪些是非重點,課堂上做淡化處理,合理分配時間,突出教學重點。②學生是學習意義上的主體,教師在講授教學設計時,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知識轉化為具有梯度的分化問題;設計活動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所能接受的活動方式出發(fā),精心設計活動程序,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感,逐步培養(yǎng)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③在確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科學的教學設計過程中,一定要突出知識重點和中心環(huán)節(jié),有解決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措施;要精心設計具有一定梯度和啟發(fā)性的思考題或討論題,做到有代表性,難易適中,保證學生在充分的考慮和討論的基礎上都有所收獲。例如八下《摩擦力》一節(jié),采用以學生“自主科學探究”為主的教學設計,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體驗科學探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課堂鞏固題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問題,另一類是會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有針對性地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避免題海戰(zhàn)術,提高教學效率。
二、優(yōu)化組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無定法,但教有法,妙在變化,重在得法。新課標下,教師要全面考慮,選擇恰當?shù)慕谭ㄌ岣哒n堂教學效率。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應立足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實施寓教于法,寓教于樂。如在傳授理論知識時,可舉典型事例、歷史故事,寓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于一體,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講杠桿的作用時,可以談談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語;講浮力知識時,可由學生敘述曹沖稱象的故事;講解日食時,可談民間傳說天狗吞日。又如某些演示實驗,僅靠傳統(tǒng)的方法不能使現(xiàn)象更清晰,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聲畫并茂、直觀形象的特點,提高實驗課堂教學效率。例如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在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是在實驗室運用光具座完成實驗的。由于實驗本身的局限性,學生對成像大小的演變過程、成像的分界點分辨不清(尤其是像何時是等大的),因此就無法準確地描述自己所見到的一切,更談不上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進行動畫演示,則能加強直觀性,使演變過程清晰、準確,學生只需認真看,就能深刻地理解物距、像距及像的大小演變規(guī)律。
三、加強學法指導,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科學的方法是行動的指南。“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變學生“學會”為“會學”,是教師教學理念的一種根本轉變。教學的根本任務并非單純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和思維的方法,并有所創(chuàng)新。
1.倡導自主學習。自主學習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chuàng)造等,實現(xiàn)學習目標。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部分學生會因為緊張、畏懼、害羞等原因而不參加實踐活動——只看不做。隨著知識的加深,部分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物理非常困難,感到無從下手,接著開始厭學,最終喪失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因此,老師要將課堂轉變?yōu)閷W生展示自我、體驗成功和增強信心的舞臺。例如在“探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的活動中,可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研究,課上充分展示自學成果,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
2.加強合作與交流。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間、團體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在課堂上設置開放性問題,運用小組交流,各組匯總,全班總結,既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讓更多的人分享成功,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關系的實驗,需要組內合作、組間交流,綜合大量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從而得到普遍性的規(guī)律。當學生重溫歐姆當初的實驗,并得出正確的結論時,可以讓每個學生親歷成功的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進而樹立必勝的信心。
3.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科學課中自主探索問題進而獲取新知識的學習方式。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把重點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上,讓學生自己通過探究過程發(fā)現(xiàn)真理、掌握規(guī)律,讓學生既增長知識,又發(fā)展獲取知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猜想,“猜想”過后很自然地進行制訂計劃、設計實驗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大組,每一個大組研究一個子課題,然后讓各組分別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交流,修正完善后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后得出結論,最后進行交流與評估。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直接參與活動,主動探索,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及時總結,讓學生觸類旁通。鞏固訓練是學習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不論是課堂作業(yè)還是課后練習,教師都應精心選擇,避免機械重復;通過精講,總結提升,觸類旁通。例如伏安法測小燈泡功率的實驗非常重要,歷年中考都考。因此教師必須對大量習題進行歸類整理,總結解題思路,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找出類似之處。其實這類題目的共同點是“三個要素”(電源電壓、小燈額定電壓、變阻器最大值)和“兩個狀態(tài)”(初始狀態(tài)、正常發(fā)光狀態(tài)),找到規(guī)律后方可延伸與拓展,力求一題多變。這樣不僅能避免題海戰(zhàn)術,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在新課程標準下,面對“教育中國夢”,我們必須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從題海中解脫出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挖掘他們的潛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素質教育的整體要求真正落到實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