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
如何使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學習成為有效學習,而不僅僅只是形式化的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勤于課前,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設計的策略有哪些呢?下面就我的一些初步的做法與大家進行探討,如有不對之處,敬請指正。
一、精心鉆研教材,根據學情找準合作探究點
1.教師精心鉆研教材,找準探究點。
設計課堂教學探究環節前,教師應把文本自身蘊含的知識、情感、價值觀和編者編排意圖弄清楚弄明白,這樣才能使我們更好地把握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心智特點,找準合作探究點。
2.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習時,經常會發現課堂教學時間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校語文老師就提出引導學生搞好課前預習。預習時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組織進行。可以是自讀,可以是互讀,也可以是抽讀,學生在預習時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書……這里的關鍵是要通過合作以強帶弱。
二、設計合作問題緊扣目標,由易到難,體現思維層進性
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一般按“四讀”模式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完全可以貫穿于“四讀”模式之中,使二者融為一體。那我們在教學環節設計問題時,也可以依據“四讀”模式層層推進,合作探究的問題緊扣教學目標由易到難,體現思維的層進性。
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問題數量一次不宜超過三個,且梯度適宜。一般情況下,一組問題力求突破一個目標。問題呈現時語言簡明,思維指向明確,條理性強。讓學生一目了然,關鍵詞句用鮮亮顏色標識出來。
1.讀題環節設計情境導入讀題,學生依據課題質疑問難,小組內討論歸納,確定課堂教學目標。
2.自讀環節設計小組互助學習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熟讀環節設計小組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讀懂文章的內涵,在小組內交流拓寬思維,再在全班展示交流,提升思維品質。
4.品讀環節抓住重難點,設計小組探究拓展性問題,引導學生自讀思考,小組內交流拓展思維,讀出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提升語文素養。
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讀題時設計讓學生交流自己從課題中讀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進行歸類總結,確定教學目標,在后面的教學環節中逐個解決。自讀設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組織組員檢查預習課文情況(這里主要是檢查字詞認讀及讀通課文),教師抓住文中需要掌握的重難點詞句進行抽查(這里一般以4號為主要抽查對象)。然后拋出判斷性問題:“(1)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寫小女孩的現實生活?哪些自然段寫小女孩的幻想?(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交流時,抓住關鍵詞用白板板書出來)”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答案,抓關鍵詞句,然后小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交流,教師適當引導完成自讀這一步。熟讀分兩步設計兩次探究性問題,一是自讀現實部分,想一想小女孩的現實生活是怎樣的?你從文中的哪些句子體會到的,畫出來,寫下自己的感悟。然后和小組的同學交流,并試著讀出感情來;二是默讀幻想部分,思考:(1)小女孩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2)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3)小女孩為什么接連不斷地擦燃火柴?這樣引導學生熟讀課文時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小組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全班展示交流時,教師依據學情適時引導讀悟。品讀在學生讀懂小女孩的現實生活時設計自己相對小女孩說些什么來引導深化學生的情感,讀文后的詩歌《你別問為什么》;在學生讀至文末時設計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分組討論理解兩個“幸福”的含義,帶著自己的理解、感受,個性化地進行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朗讀比賽,讀出文味。
在語文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能夠還學生一片自主學習的空間,有效的合作學習,更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學習的方法,使更多需要幫助的學生得到了及時地幫助。這需要教師精心預設各個教學環節,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