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麗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根據課程標準對識字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針對低年級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唱好跳、思維活躍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時間,充分挖掘新教材所蘊涵的創新因素,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提高識字效益,是我這幾年教學的課題,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激發情趣,在樂中愿學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驅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我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如教學時,將生字形象地扮演為“好朋友”或“小客人”,識字的過程隨之變成與交朋友或是客人打招呼,或是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隨之調動起來。
低年級學生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可以用猜謎語的形式識字,如,“秋”字可以這樣引出,左邊綠,右邊紅,左邊怕蟲,右邊怕水。學生會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學習漢字之中。
二、創編動作,在表演中愛學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難以理解的、需要用動作表達的生字時,可以讓學生運用身體的部位、面部表情來表演識字。如,學習“跑、跳、拍”等字時,可引導學生創編動作或是相應的表情,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都記住這些字,加深對其含義的理解。如,人、目、月、馬、羊等可以讓學生動手畫一畫,或者把字和實物圖片對比。識字教學中,單獨識字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創設一個教學情境就生動了。
三、授以方法,在實踐中學會
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漢字屬于表意文字,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教學“江、河、海”“跑、跳、躍”兩組形聲字時,先要求學生分析“三點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并告訴學生“三點水”旁表示與水有關的意思,“足”字旁表示與“足”或“腳”有關的意思,學生就能很好地掌握帶有“三點水”旁和“足”字旁的漢字了。
總之,巧妙的教學方式,解決了識字教學的“枯燥無味”問題。我運用了豐富多彩的識字方法,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漢字的樂趣,領悟了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