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有龍
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既是思想政治課的目標,又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要從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著手,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新時代的新人才。
關鍵詞:教學;創新能力;高中思想政治
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既是思想政治課的目標,又是教育的終極目標。為此,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值得探討的一大課題。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的關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控制者、組織者、制定者和評判者,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只能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而新課改基于對課堂與教學一體化的認識,強調師生的互動關系,倡導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學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而是積極、主動的求知者。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培養。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樹立師生平等觀念,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融,才能創造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展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活潑的課堂氛圍。
二、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心理學告訴我們,“疑”是學生興趣的思維源泉,思維是創新能力形成的核心,設疑設得好,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點燃思維火花。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巧妙設計疑問,讓學生討論,激勵學生質疑,積極引導學生去探索學習。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去,以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研究者的角色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大膽探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捕捉學生創造的火花,及時鼓勵,及時引導。
三、創新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源泉
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知識的能力,而冷落和貶低發現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從而在教學中出現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把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傳授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的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限制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方式,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索、研究等認識活動突出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電教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系統性較強的學科,它通過抽象的觀點、深刻的道理對學生進行教育。新課程教材增加了許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新進展、時代性較強的新內容,要求教師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盡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并運用于教學過程中。現代教學手段(如電視、錄像、錄音、投影、多媒體課件等)具有生動直觀、圖文并茂,集形、聲、色于一體的特點,能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了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能使枯燥抽象的道理化為形象趣味的道理,有助于學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特別是互聯網,能彌補傳統教學中信息來源于教師、教材的局限,為學習構建知識平臺提供了廣闊、自由的空間,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總之,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是今后每一位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要積極參與創新教育實踐,深入研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要素和方法,為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而努力。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