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芬
摘 要:生物學科知識點多、面廣,而高三復習時間緊、任務重,新的高考又著重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效地提高復習效率,有助于學生將平時所學知識系統化、概念化、深入化,提升其適應高考考試模式變化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復習;教學方法;學法指導;復習方法
進入高三復習階段,隨著學習的深入,繁重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導致高三學生身心疲憊,學習激情和效率大大下降,況且生物學科知識點多面廣,與生活聯系緊密。如何科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復習,取得好成績,成為每一個高三老師所面臨的一大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加強課標、考綱研究,瞄準高考方向
《考試大綱》是命題的依據和綱要,代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而試卷則是相關專家依據課標、考綱創造的考試用的“產品”,只要吃透《考試大綱》和近幾年高考試題的命題意圖,就能抓住高三復習的重點和難點,就能瞄準高考的方向。
二、科學地制訂一個全盤的復習計劃
1.制訂復習計劃,把握復習進度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年開學前,經備課組集體研究,認真討論,制訂出翔實的三輪復習計劃,每個階段的復習要達到什么目標、做什么、怎么做、時間安排、練習定位,甚至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的心理輔導和訓練都計劃好。在班里張貼考試大綱,明確復習內容。同時在第一堂復習課上要向學生交代復習計劃,使學生明確老師的復習安排和意圖,做好教與學同步,發揮共振效應。
2.科學地選取復習資料
在復習過程中,我們通常是以一定的復習資料為載體來展開全面復習,在選擇生物復習資料時應注意:首先,知識結構正確且條理清楚。其次,每一節后的題量要適中,題目的設置應具有典型性且難題不宜多,題目新穎且與生活聯系緊密。
三、把握課堂40分鐘,確保課堂復習效率
有效提高課堂復習效率,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1.改進教學方法
(1)在教學過程中教法要靈活多變
例如,復習細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導式,什么是細胞分裂?細胞分裂有哪幾種方式?每一種方式有何特點?細胞分裂對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有何意義?細胞分裂與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有何聯系?通過提出問題,創設情景,一步步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串成鏈、連成網。在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熱點的內容中可以多采用討論式的教學。
(2)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要生動、幽默
學生一天坐在教室里要聽九節課,他們怎么能夠做到九節課全部都集中精力地去聽呢?而生動、幽默的語言可以有效地消除學生的疲憊感,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
2.指導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復習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包括教材閱讀、識圖、繪圖、審題技巧、記憶方法、概括知識的方法、解題技巧等,如何運用時間、知識的重點、高考各類題型的解答方法、考試過程的常見失誤與對策等,這些對于生物學習來說都十分重要。如,對于生物曲線圖的解析,引導學生按照“明標”“識點”“析線”三步走的方法分析,簡單明了。同時也能使學生覺得生物學知識好學、易學,學起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從而樹立學習信心,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3.科學的復習方法
(1)精講多練,資源共享
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有效落實復習教學任務呢?“精講多練”是我們大家所認可的策略。精講不是少講或不講,應該注意講的方式和質量。應該注意考點的點撥,而不是簡單的復述,應是立足于提高能力,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概念圖。多練不是多做題、濫做題。教師應該控制練習的數量和質量。可以圍繞幾個考點通過課堂限時考試、當堂講評,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真正做到考練結合,以考促學,以考促教。
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復習手段,它可以幫助我們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借助框圖、表格、圖片、錄像等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但選擇課件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過精加工方可使用。
(2)全面復習,突出重點
從歷年生物高考試題來看,章節知識覆蓋率均在90%以上,故一輪復習力求做到立足課本,以學生已有知識水平為教學起點,面向全體學生,小臺階,快步走,復習內容細而全。而且,基礎復習必須全面,但不能搞平均主義,因為試題逐步以知識立意轉化為以能力立意,不太強調覆蓋面,所以二輪復習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必須突出重點,如細胞代謝、遺傳變異、生命活動調節、生態系統等。
(3)夯實基礎,構建知識網絡,提升能力
在這幾年高考試題中,立足基礎的指導思想十分明顯。基因突變、食物鏈、營養級和種群的概念,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等基礎知識都有涉及,對基礎知識的教學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在基礎知識的復習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的主體知識,注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要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構建生物學知識的網絡體系。例如,線粒體可聯系到細胞呼吸、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細胞衰老、細胞質遺傳等。這個網還可以進一步擴展,與農業生產中作物增產、社會熱點問題(如溫室效應)等聯系起來。
新課改后高考又著重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故在高三的復習中,尤其要注重學生綜合、分析、識圖、實驗設計和操作、求同存異思維等方面的能力的發展,因為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會考查到。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