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雯
摘 要 本文以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環境建設為例,從圖書館建筑環境、人文環境、信息環境三個層面,探討高職院校圖書館環境建設的意義與途徑。
關鍵詞 圖書館 圖書館環境 環境建設 人文環境 信息環境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Environment
——Take Library of Wuhan International Trad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IAN Wen
(Noise and Vibration Institute,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033)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Wuhan International Trade University library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from the library built environment, human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three dimensions to explore significance and mea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environment.
Key words library; library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human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圖書館環境是開展圖書館活動所必需的諸客觀條件和力量的綜合,它是按照人類發展信息交流的需要而組織起來的文化教育環境。圖書館環境由建筑環境、人文環境、信息環境組成。良好的圖書館環境不僅展現了高校的素質形象,更體現出圖書館先進現代化功能和優秀的服務水平。圖書館環境構建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理念,滿足現代化信息服務的需求,為讀者創造一個舒適、便利的信息獲取場所。作為崛起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在環境建設方面走在了前列。
1 圖書館建筑環境
1.1 室外環境
圖書館室外環境既要體現典雅莊重的主基調,還要充分結合本校自身的文化特色,以及與校園整體環境的協調性,實現大環境總體和諧。
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外觀仿金字塔造型,象征著人類文化的起源,是校園內標志性文化建筑。她的對面是仿美國國會大廈的象征著人類現代文明的科技大樓,她的左邊是仿米蘭大教堂象征著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文明的教學大樓。三座經典建筑物巧妙地構成金三角,在同一平面上交相輝映,共同勾勒出生機勃發的校園文化氛圍,闡釋著二十一世紀新大學的新理念,即優化的生態空間,優美的人文景觀校園,優越的人文環境,優秀的大學教育觀念。整棟圖書館建筑突出了現代建筑風格的鮮明個性,展現了悠遠的人類文明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并與校園特色有機融合在一起。
1.2 室內環境
以人為本,更多的人性化設計是圖書館內部環境建設的中心思想,不同的讀者對于館內環境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對功能上的追求也更加注重時尚感,現代化,在細節設計方面要多花心思,不僅要體現“以學生為本,以讀者為本”的設計理念,同時要兼顧圖書館查詢、檢索、資料收集等信息化功能的實用便利性,滿足讀者更深層次的需求。如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一樓中央大廳兩側墻壁設有兩幅美侖美奐的大型浮雕,左邊為中國四大書院,即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右邊為該校教師獲獎作品,反映人類未來社會特征的人文時代。書庫采用“藏閱一體”大開間模式,室內擺放綠色植物,墻上懸掛繪畫、書法等藝術作品,營造出格調高雅、綠意盎然的閱讀環境。置身于此,必然會對讀者學習、研究產生積極作用,給讀者以文化和精神啟迪。
2 人文環境
2.1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圖書館人才隊伍
現代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專業的圖情知識,有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還應具備一定程度的外語、計算機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在員工隊伍建設方面,商院圖書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加強員工培訓力度,提升業務素質。近幾年來,圖書館多次選派館員參加省職教圖協、省高校圖工委等機構組織的自動化技術培訓和專業知識學習,鼓勵館員進行繼續教育學習,提高館員整體業務水平。
(2)開展工作經驗交流會,提高服務水平。圖書館不定期舉行全體館員工作交流會議,就日常的工作及經驗進行交流,使每個人有機會面對面地向同事學習先進經驗。
(3)開展業務評比活動,提升業務技能。圖書館每年舉行兩次員工業務技能大賽并制定評比方案,內容涉及圖書館業務的管理系統的使用、借還書、整架排架等多個方面,并將評比結果計入員工年終考核中,對表現優秀的館員給予表彰,此舉大力提升了館員的業務素質,考核了館員的業務水平。
2.2 堅持以人為本的辦館理念
(1)藏借一體,簡化流程。商院圖書館自2007年9月開館以來,實行藏、借、閱一體化的現代管理模式,使讀者親近書刊,置身于書籍的海洋,感受文化的魅力,從而激發閱讀愿望,培養閱讀興趣。在整體布局上,采用“多處選擇、一處借閱”,方便讀者選擇、簡化借閱流程,提高文獻利用率。
(2)延長時間,滿足需求。最大限度地延長開館時間滿足讀者是體現以人為本的重要舉措。圖書館自開館以來,實行早9:00~晚21:00不間斷開放,每周開放時數達到74小時,高于《全國高校圖書館工作規程》時數要求。
(3)加強培訓,關懷讀者。為了使讀者能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商院圖書館每學期開學都舉辦入館培訓,內容涉及圖書館的前景和發展,藏書布局,如何查找圖書,電子資源的利用等方面。為保證培訓效果,方便讀者時間,圖書館多次組織人員深入班級、院系進行講解,并根據讀者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培訓內容。同時還組織新生參觀圖書館,了解館藏分布、館內規章制度,為困難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及免費辦證免交押金的優惠政策,努力為每一位到館讀者提供人文關懷。
(4)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功能。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強化服務意識,逐步建立起一種以讀者為中心的運作機制。高校圖書館除了為讀者提供一般性的閱覽外借、參考咨詢、復制打印服務外,還應為不同類型讀者提供不同層次的信息服務,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充分發揮圖書館為教學、科研服務功能。圖書館工作人員應主動了解讀者需求,開展網上咨詢、文獻傳遞等服務,根據學校專業課程建設,為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定題信息推送及跟蹤服務,使圖書館服務向縱深層次發展。提升服務功能就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云等信息共享服務技術為讀者提供高信息量、方便、快捷的服務。如商院圖書館就以本館館藏為依托,整合校內資源,建立了教師論文特色數據庫,用于收集該校教師的科研成果,便于資源的共建和共享。同時加大電子資源配置比例和整合力度,并在各個樓層設置檢索機,方便讀者瀏覽館內電子資源;與省內其他高校圖書館參與資源共建共享計劃,利用過網絡這一快速傳輸信息的通道,為讀者提供文獻傳遞服務,彌補館內資源不足;針對不同讀者需求,為讀者提供信息檢索和信息推送服務。通過圖書館服務手段和功能的提升,為讀者構建一個和諧、人性化的人文環境。
2.3 加強讀者參與度,積極發揮讀者對圖書館人文環境建設的主動性
人既受環境的影響,又能改變環境。充分發揮讀者的主觀能動性,重視讀者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培養,是推動圖書館人文環境創建重要途徑。如商院圖書館開展的圖書館文明語征集活動,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積極響應,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文明語,獲獎的讀者還將成為圖書館不文明行為監督員,共同參與圖書館文明環境建設。同時圖書館還定期舉辦讀者座談會,就圖書館發展、建設等方面,征集優秀的意見和建議,建立讀者反饋機制;組織讀者參觀圖書館,熟悉圖書館館藏分布、規章制度、檢索技能;征求讀者薦書信息,讓讀者參與圖書采購環節。通過這些活動,既拉近了圖書館與讀者的距離,又發揮讀者對圖書館人文環境建設的主觀能動性,為圖書館環境建設添磚加瓦。
3 信息環境
廣義的信息環境,指的是一個社會中由個人或群體接觸可能的信息及其傳播活動的總體構成的環境。圖書館信息環境是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所必需的諸多客觀條件和力量的綜合,主要包括館藏信息資源體系、各種技術手段和服務方式等。圖書館信息環境的優劣,直接決定著圖書館信息服務成效的高低。為深層次拓寬圖書館信息服務領域,必須從提升服務質量方面入手,以破舊立新的精神改革優、化服務方式,為讀者營造一個多功能、多元化、高效率的信息服務平臺,這也是高校圖書館信息環境建設的宗旨。
作為信息網絡校園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商院圖書館在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建設及文獻資源建設與保障能力方面進行重點建設和完善。整幢建筑采用先進的智能化電腦管理,各個閱覽室都設置網絡信息點,檢索區,使讀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便捷、安全地接入互聯網,訪問館內電子資源,有效地實現了資源的共建共享。該館先后與省圖書館、省各高校圖書館等單位結成聯盟關系,開展文獻傳遞業務;與高校數字圖書館合作,參與湖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計劃,成為數字圖書館其成員館,可訪問其光盤及電子圖書、數據庫等資源,彌補了館內資源的不足。為順利推進館內網絡數字化進程,該館還將館內特色藏書電子化,建立特色數據庫。此外圖書館還開通網上圖書館,讀者可在校園網內查詢借閱狀況、實現網上續借、預借;完成校園一卡通與圖書管理系統、門禁通道的對接,實現短信催還、欠費提醒、讀者排行榜等功能。這些舉措,為創建圖書館高效便捷的信息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圖書館的建筑環境、人文環境、信息環境相互影響,互相協調,缺一不可。我們要努力營造一種寬泛、廣闊、便捷的圖書館環境,使讀者在圖書館這個知識殿堂和精神家園里,得到文化的積累、知識的拓展、精神的升華,充分發揮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勢,為教學、科研服務。
參考文獻
[1] 胡建平.圖書館環境的特點與功能[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6):28-29.
[2] 徐艷芳.談談圖書館信息環境的優化[J].圖書情報知識,1999(3):31-32.
[3] 廖金翠.新世紀高校圖書館環境要素建設解讀[J].重慶圖情研究,2006(1):19-20.
[4] 盧一華.淺議高校圖書館人文環境的營造[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9(1):131.
[5] 趙建軍.圖書館的服務與人文精神[J].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