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留標

2013年底,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行的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宣讀了首批評選資助的100名新型職業農民名單,吳科委就是其中之一。
1983年5月出生的吳科委是夏邑縣劉店集鄉吳樓村人。2000年,初中畢業的他選擇了外出打工。他做過電子工,當過服裝工人。但由于沒有技術,幾年下來沒什么積蓄,還是原地踏步,他開始對前途擔憂。經過深思熟慮,吳科委最終決定,回家在養育自己的土地上創業發展。
2006年,吳科委開始在家建造2個占地5畝的塑料大棚種植蔬菜。吳科委跟著本村菜農學著種,一畝地大棚蔬菜純收入5000多元,2個大棚收入了2萬多元,吳科委初次品嘗到了創業的甜頭。
但由于沒有種植蔬菜的技術和經驗,2007年,吳科委種植的茄子和辣椒出了問題,種植大棚蔬菜賠了本。吳科委通過認真反思,深深感到技術的重要性。他立即找到夏邑縣農廣校,向學校老師請教大棚蔬菜生產技術,2008年又參加了農廣校舉辦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教學班。這一年,吳科委一邊搞好生產一邊搞好學習,由于技術管理到位,2個大棚均獲豐收,比前一年多賣了2萬多元。豐收的喜悅加上農廣校老師的支持和鼓勵,當年吳科委又增加了一個大棚。
吳科委并沒有滿足現狀,他想系統學習蔬菜生產技術,繼續擴大蔬菜生產規模和水平。恰巧,2010年夏邑縣農廣校把中專班辦到了吳樓村,吳科委第一個報名參加。中專班的教學全面系統,吳科委三年如一日,如饑似渴地學習,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獲取了畢業證書和蔬菜園藝工職業技能資格證書。通過中專班的學習,吳科委開拓了視野,轉變了陳舊的生產觀念,不僅使種菜技術越來越精,還學到了農產品市場營銷的知識和技巧,使種菜的效益越來越好。
隨著種菜技術水平的提高,2012年秋,吳科委又把大棚蔬菜規模擴大到21畝,還種了10多畝糧食作物。由于管理細致,吳科委種植的蔬菜沒有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病蟲害或死苗、歉收現象,一年每畝蔬菜效益都在1萬元以上,他種植的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單產均在1000斤以上。吳科委逐漸成為當地有名的富裕戶。
在吳科委的帶動影響下,吳樓村種植大棚蔬菜的規模迅速擴大,近兩年增加了150多畝,大棚蔬菜規模的擴大也使本村10多個勞動力能夠在家門口就業,月收入達1500多元。吳樓村蔬菜生產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村發展蔬菜的積極性,促進形成了數千畝的夏邑縣劉店集鄉無公害大棚蔬菜生產基地。
在種植蔬菜的實踐中,吳科委逐漸總結出了一整套種植經驗,走出了一條靠種植反季、無公害蔬菜增收的科技致富創業之路,成為了當地人人爭學、人人效仿的榜樣。隨著溫室大棚的效益越來越明顯,眾多鄉鄰前來討教技術,吳科委不僅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還為種植專業戶提供市場信息、種苗以及技術。吳科委覺得自己富不算富,他要讓其他的村民也都富起來。僅去年一年,吳科委就帶動了10余戶農民致富,他準備組織帶領一些有基礎的農戶來組建一個蔬菜生產合作社,通過合作社來集中經營、分散管理,進一步提高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
2013年,吳科委被夏邑縣人民政府認定為首批新型職業農民。回想起創業發展的經歷,吳科委感慨地說:“能有今天,真是來之不易,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多虧了學習科技走上了發展大棚蔬菜致富的路子,還是發展農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