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注
農業部發布第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規范
第一批規范包括20種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規范,要求各地按照培訓規范組織開展培訓工作,并根據產業特點和農民實際需要抓緊編制地方培訓規范,促進培訓工作規范有序開展。同時,及時反饋實際操作中的問題和建議,以便進一步修訂完善。
2014年中美開放遠程教育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4年中美開放遠程教育研討會近日在京召開。會議由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與美國遠程教育聯盟、俄勒岡州立大學共同舉辦,主題為“開放學習與遠程教育”,下設5個分主題,包括開放遠程學習技術與農民教育培訓、農業職業教育,農業信息化與農業遠程教育,在線學習資源開發與應用,開放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與質量保障,遠程教育與傳統農業教育融合。
職教視野
甘肅2015年起中職生上學將實行全免學費政策 同時重點辦好30至40所國家、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和10所左右示范性高職院校。通過3至5年的調整、整合、優化,減少縣域內職業學校數量,使全省中等職業學校總數從316所減少到160所,在校生保持在36萬名左右,校均規模達到2000人以上。
廣西橫縣開展聯合辦學讓中職生免試直升大學 橫縣職教中心與區內多所高等院校開展聯合辦學,讓中職生可直升本科(專科)高校就讀,2013年學校被本科、專科院校直接錄取的學生達188人,確保了學校每一名有升學愿望的學生能到理想高職院校就讀。
教育部開展招生與招工一體化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為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積極開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擴大試點院校的招生自主權。
重慶市2015年將初步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 目前全市有8所高校、31個專業招收技能型專業碩士,這8所學術型本科院校將向應用型技術大型轉型。在統籌城鄉職教布局方面,將按照五大功能區域的新布局,整合資源,建立與城鄉統籌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相匹配、就業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培訓管理
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的措施。一是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為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多樣化入學形式。二是中職學校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文化基礎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測試;普通高中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職業適應性測試,文化素質成績使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三是學生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2015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學生占高職院校招生總數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為主渠道。
農業部完成2014年度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新布局 9月,農業部在江西省南昌縣鳳凰村舉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揭牌儀式,標志著2014年度培訓基地布局任務圓滿完成。下一步將結合各地實際,逐步在每個省(區、市)建設1~2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目前,中組部、農業部正依托20個培訓基地,圍繞今年中央“三農”工作部署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求,分糧食生產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大學生村官創業、農村信息化、美麗鄉村等6個主題,大力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全年將舉辦117期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班,培訓11600名各類帶頭人。
職業農民
河南今年將培育6萬名新型職業農民 安排以三門峽市和蘭考縣、夏邑縣等13個國家級示范市(縣),正陽縣、民權縣等14個省級示范縣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重點示范區,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為重點培育對象,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來有效破解“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難題。
江蘇漣水縣院校合作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經協商,江蘇省漣水縣農廣校和淮安市農科院達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共識,利用各自優勢就培育對象的遴選、課程設置、培訓授課、實習實踐、跟蹤指導等方面進行分工協作。該合作對提高農民培訓質量,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也必將加快推進漣水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進度、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湖北東西湖區職業農民信息服務平臺正式開通 “政策導讀、田園時尚、信息快遞、科普生活、玩轉市場”等五個模式,讓農民一周五天,天天有看的,時時有學的,處處有用的,只要是有手機信號的地方就有農廣校的課堂。這張無形的網絡將織起農民全天候點對點的掌上學習平臺,為新型職業農民學習成長提供貼身的服務。
湖南四項政策扶持新型職業農民 湖南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意見》,提出到2017年全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萬人。新型職業農民將獲得四項政策扶持:一是以土地流轉等集聚資源要素為主的農業生產經營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新型職業農民流轉;二是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和為農產品品牌創建及營銷體系建設服務為主的建設項目扶持政策,對農村土地整理、標準農田建設等涉農項目,從項目編制、申報源頭上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三是以擴大適度規模和標準化農業生產為主的金融信貸扶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信貸支持力度;四是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開展服務新型職業農民生產的保險業務,創新保險品種,提高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