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映東
摘 要:在物理理論課、實驗課以及課后習題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此希望能夠很好的開展物理素質教學,技能上能夠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上培養學生的唯物主義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精神上更讓學生堅持不懈,精益求精,成為適應社會能力的人才。
關鍵詞:中學物理 素質教育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154-01
物理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素質教育內容,這對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和創造力,與智商的高低有關系,也與后天的素質教育有關系。如果沒有強烈的創新意識,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就不可能有創新力。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們應該努力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素質教育內容,實施素質教育,以此來為社會培養出具有獨立創新能力的人才。
1 物理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信息技術的逐漸發展,人們慢慢的認識到,人才才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財富。而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教育的目的就是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培養出數量盡量多,質量盡高、強的人才。中學階段恰恰是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刻,也是學生學習知識,學習技能的黃金階段。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素質教育是每個物理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物理學是很多自然科學的基礎,是“萬物之理”,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質結構以及物質最普遍、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及其規律的科學。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主要是學習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規律,在此過程中,涉及到的假設、對比、實驗等物理方法也需要學生細細的體會與運用。除此之外,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更為重要,即具有徹底的唯物主義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合理的懷疑精神,遇到事情不盲目從眾,有獨立見解??梢哉f,學好物理能為中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的科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了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培養了學生對于科技知識的興趣。這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的適應性,創新性。可見物理的教學并不是簡單地知識教學,而應該是全面提高素質的教育課。
2 物理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原則
2.1 對象的全員性
物理是一門相對難度較大學科,由于學生認識水平的差異以及思考方法的不同妨礙一些學生不能正常的接受這些物理知識,從而導致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有很大差距。這也容易使一些物理教師針對好學生進行著重培養,對一些差生漠不關心。這也使學生的物理水平差距變得更大。后面一部分學生因為缺少關愛,自尊心受到傷害,使自己踏步不前。這樣讓很多學生丟失了自信,耽誤了很多學生的前程。因此,物理教師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采取合理地方法,面向全體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更不讓學生都放棄對于物理的學習。舍去高升學率的標榜,抱著“人人成才”的目的,去培養每一個學生。
2.2 內容的完整性
物理知識很重要,特別是在應試教育之中,強調物理理論的學習與測試。但是物理學與科學發展之間的過度關系,其實更重要,這反映了物理思想在科技之中的運用。要知道畢竟不可能人人成為科學家,但是只要明確科學發展的道路,加上物理思想的知道,相信學生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將受益無窮。只要將學生培養成才,能夠適應未來的社會,分數低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呢?所以在教學之中,要時時刻刻提醒學生物理與科技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物理思想。
2.3 效果的有效性
物理教學的素質教育能讓學生受益無窮。通過素質教育的物理是一門特別需要思考學科,通過觀察事物,發現規律,產生猜想,驗證理論。這培養了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同時,物理是一門很難得學科,它的創設很難,其中很多物理的奠基人的事跡都讓人震驚。如焦耳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三十多年的汗水,才提出能量的轉化以及守恒定律,為熱學打下了基礎;法拉第經過十年的反復實驗,終于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開普勒用二十年精力測得的精確數據,進行大量研究計算,才能夠得出開普勒三定律。這一個個事跡讓學生堅定了學習的信心。同時要把物理學習好也很難,學生經過素質教育的引導,需要一絲不茍,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態度去學習,有時甚至自己解決不了,還要找同學們一起來接解決,這恰恰是我們所希望培養的科學的學習態度,堅定的意志,以及合作互助的團隊精神??梢?,合理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能力十分有效。
2.4 個體的差異性
學生由于生活經驗不同,智力水平的差異,導致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有所差異,對于物理思想的感知也有所不同。如果能夠把每個學生特點了解透徹,明白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當這個學生在理解問題遇到麻煩時,針對學生的生活經驗舉出他熟悉的物理模型,這樣更能夠找到更適合他的方法。所以注意學生的差異性,針對每個學生進行最優化教育,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教學效果。
3 物理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操作方法
3.1 理論教學階段要細心備課,合理安排
在物理教學中,最忌諱出現隨意性,盲目性。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根據教材內容,根據學生接受程度,安排好哪些先講,哪些后講,哪些課上講,哪些學生自己理解。還要選時間對于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專題課,對于實驗進行總結課,通盤考慮,全面規劃。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能力。比如在建立“力”的概念時,可以對生活中“推,拉,壓”等動作來讓學生感知“力”的含義。在抽象問題要多花些時間,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比如在分子模型介紹時,讓學生充分思考、想象這些模型,以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2 實驗教學階段培養學生發現、思考、應用能力
例如在“牛頓第一定律”的小車實驗,同一小車分別在不同平面滑下,比較三者的不同。老師要在實驗后詢問學生這三種實驗的不同,發現現象;同時引導學生想象如果平面絕對光滑,小車會怎樣運動,思考現象;從而明白牛頓第一定律,認知現象;之后再聯系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與問題加以利用。這樣便成功的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質和思維能力。
3.3 課后練習要精要得當
應試教育往往需要搞“題海戰術”,這只能使學生機械的記憶一些習題的解法,對為什么這樣做,甚至對運用的什么知識都不了解。這就達不到布置練習的作用了。因此,教師在布置習題時,盡量的將習題生活化,情景化,在題的表述中隱含著條件,這樣學生每做一道題,其實是在解決一個問題。從而能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通過物理教學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自身修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出能適應未來社會的可靠人才。
參考文獻
[1] 康華發.物理課程教學實踐與體會[J].北京教育,2009(5).
[2] 萬貴妃.物理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J].河北教育,2010(5).
[3] 華泰如.物理教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J].山東教育,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