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霞
摘 要:在青少年成長中,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主導,家庭因素也起到十分特殊的作用,家庭的特殊地位、父母成長環境、國家的生育政策都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解決家庭因素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要有組織地開展對家長的培訓工作,利用大眾傳媒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識,做好學校和社會的心理干預工作,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渠道。
關鍵詞:家庭因素 思想政治工作 影響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222-01
在青少年成長中,學校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是影響學生成長的三大因素。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無疑是主導,但社會及家庭無疑也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又起到十分特殊的作用,忽視家庭環境在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影響是十分錯誤的。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家庭因素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和對策,不斷提高我們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1 家庭因素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1.1 家庭的特殊地位對青少年的影響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對他們品起到榜樣的作用,青少年有較強的模仿力,他們的許多行為和習慣都來自于父母,家庭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十分直接和巨大的;家長生活方式,對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影響,節儉的家庭孩子也比較節儉,花錢如流水的家庭孩子一般也沒有節儉意識;家庭是青少年最初認識社會的橋梁,在家庭長輩們與子女的思想交流最直率、最廣泛,對孩子最初社會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家庭還是青少年心理素質先天遺傳和后天培養的寓所,父母的性格及心理對孩子的影響極大,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外向的父母往往有外向的孩子,脾氣暴躁的父母往往孩子也暴躁。正因為如此,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同時注重研究如何發揮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2 家庭中父母成長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
我國現階段青少年的父母,基本上是在20世紀70~80年代出生的。他們在青少年的時候,處長改革開放的初期,生活條件還不夠富裕,接受的教育環境還不夠優越。父輩的一種怕窮的心理對他們也有較大的影響。他們不想讓子女同自己一樣吃苦,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個好的發展前途。他們總希望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讓孩子幫他們去實現。他們這些思想都是從家庭、個人的角度來思考對子女的培養,因而產生以學習成績高低為評價子女受教育好壞的片面成才觀,并以物質上,精神上的鼓勵為導向,在心理上給子女施加更大的壓力,從而導致“重智育、輕德育”的家庭管理導向。我國現階段青少年的父母,基本上是改革開放以后走上工作崗位的“新生代”,相對于上一代來說,在缺乏良好的傳統文化熏陶,社會上的拜金主義、享樂之風對他們又有重大的影響,沒有較高的理想信念,面對改革開放的深刻變革,有的下崗、有的工作不盡人意,而且面對買房、醫療、教育投資等種種壓力,不得不接受上一代沒有經歷過的各種挑戰和考驗,心理上有著沉重的負擔,這無疑也對他們世界觀、價值觀也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影響對孩子的教育觀。
1.3 社會特殊的生育政策對家庭教育的影響
我國現階段嚴格執行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子女是家庭的獨苗苗,一方面是長輩們的過分寵愛,另一方面是缺少兄弟姐妹錯落成長的交往環境。城市的獨居環境,鄰居、同學交往的逐步減少,也缺少了較復雜的交往環境,獨生子女越來越孤獨,他們特有的心理特征越來越突出。從父母來說,一輩子只教養一個孩子,沒有積累科學教育子女經驗。即使獨生子女的祖輩也缺乏對獨生子女較為成熟的教育經驗。再加上,社會上對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普遍貧乏,父母不能根據獨生子女的心理特征,施之以正確的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有的一味從嚴上要求,從而使子女產生逆反心理,父母與子女的代溝加深。
1.4 農村中留守孩子的大量出現也是影響孩子教育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深,大量的年輕的父母背井離鄉到外地打工,很多父母就把幼小的孩子留在了農村老家的父母。這使孩子本來應有的父母教育缺失,有些孩子處于放縱狀態。社會上,特別是網絡上不健康的東西,極易誘發他們幼小的心靈,從而失去正確方向。根據統計,上網的學生中,有80%的是聊天、游戲或娛樂。
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錯誤,是孩子走向社會出現的問題的決定因素,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難以預防和彌補的。因此,在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必須認識到還是一個難點和薄弱環節,家庭思想教育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必須加以重視和解決。
2 解決家庭因素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影響的對策
2.1 有組織地開展對家長的培訓工作
必須正確對待家庭對子女思想教育的作用,改變家庭教育的陳舊觀念。國家要做好相應的引導,開展對家長的培訓尤為重要。目前,有不少學校成立的家長學校,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大部門“家長學校”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要讓家長知道怎么去教育子女,讓他們比較清楚地了解不同年齡階段青少年成長的生理心理特征,讓家長都比較認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原則、目標和方法,讓家長能夠比較正確的認識和對待社會各種復雜的矛盾和問題,讓家長自覺地以正確言行感染子女,才能促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強。很多家長已經有了對孩子思想教育的自覺,他們感慨沒有教育孩子的經驗,等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孩子也大了,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期。建議國家從幼兒園起就成立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培訓。
2.2 利用大眾傳媒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識
現在大部分家長都忙碌在工作中,要他們騰出大量的時間研究子女的成長是不大現實。然而,現代人接觸大眾傳媒的機會較多,特別是電視、網絡和報紙,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媒體,制作相應欄目,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專家縱論、形象報告、家長咨詢、公開辯論等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方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培養他們求知和能力,從而達到教育好子女的目的。
2.3 做好學校和社會的心理干預工作
學校要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在做好一般教育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個別教育,特殊教育工作。學校要成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心理咨詢老師,及時化解學生的心理矛盾和壓力。社會上也要建立建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心理培養的公益機構,充分利用好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專家,集中一批專家對獨生子女的教育進行跟蹤的專門研究,形成較為成熟的經驗和理論。利用心理咨詢師為異常心理的青少年提供咨詢、指導和矯正。
2.4 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
建立家長與學校的聯絡機制,充分利用好班主任與家長的聯系渠道,通過家長座談會、電話、網絡等形式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學生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共同研究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 黃百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家庭影響因素和對策光明日報[N].2000-04-19.
[2] 劉顯文.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