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梅
摘 要:幼兒的世界是一個處處充滿聲音的世界,因而節奏也是到處都有的。節奏是音樂的一個最基本的要素,它是音樂的基礎,節奏感在音樂活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節奏能力,是當前我們從事幼兒教育活動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讓幼兒具備感知節奏的能力,并有效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能力,本文分別從讓幼兒用耳傾聽世界,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用雙手感受節奏,引導幼兒創作節奏四個方面來對此進行闡述。
關鍵詞:幼兒 節奏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239-01
節奏是音樂的基礎,是幼兒學習音樂的一個關鍵點,對幼兒節奏感的培養,也是幼兒在實踐活動中所應必備的一種基本能力。而我們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筆者對此予以了多方面的嘗試,并運用多種教學活動予以挖掘幼兒的潛能,從而使幼兒能夠在我們的日常音樂教學活動中,在愉快學習音樂的基礎上,去不斷地了解音樂,并嘗試去把握音樂的節奏,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通過長期的沉淀,以實現對幼兒音樂素質的提高。
1 讓幼兒用耳傾聽世界
音樂是一種聽覺上的藝術,在對幼兒音樂能力的培養方面,則主要是培養幼兒對節奏的感知。幼兒在感知節奏的同時,與其自身在聽覺上的發展關系十分密切,鑒于此,我們在對幼兒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為幼兒創設和提供能夠發展其聽覺的各種物質條件,并通過開展各類小游戲的形式來提升其聽覺能力,使幼兒學會用聽覺來感知節奏,并從中掌握到聽的技巧,從而不斷地去了解各種聲音的不同屬性,以達到讓幼兒慢慢熟悉音樂的基本要求。
為此,我設計了“小醫生”“鐘表店”“劃龍船”等活動,在幼兒周圍放置了聽的樂曲和許多鐘表,“咚咚咚咚”的心跳聲,繼而又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節奏,如建房工地上“嗵一嗵一”的打樁聲,“咔嚓咔嚓”的火車行進聲,“噠噠噠噠”的縫紉機所發出的聲音等。而每當幼兒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有節奏的聲音,他們就會感到特別的興奮,經常會自豪的說:“這是我聽出來的?!边@種讓幼兒們主動地從周圍的生活中,去尋找各種節奏的活動興趣被激發出來,這個時候,他們對周邊聲音的節奏感知能力也就更強了。與此同時,在幼兒自我感知節奏的基礎上,我們再引導他們用聽覺嘗試去辨認,比如播放一些二拍、三拍、四拍的音樂,讓幼兒一邊聽,并一邊做拍手的動作,或是讓他們一邊拍手一邊唱歌,也可以是一邊做跺腳的動作,一邊唱歌。
2 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將自己對音樂節奏的感知和認識,用身體動作將自己對音樂節奏的理解給表現出來,而這些動作都是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旋律的自我感知后進行的表演,他們的動作形式都是比較自由和靈活的。因此,在我們的幼兒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去引導并啟發幼兒,并使得他們能夠學會運用不同的身體動作,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節奏的不同認識。比如,幼兒們可以通過左右擺手的動作,或是通過前、后、左、右四個方向來挪動自己的腳步,從而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知和領悟,還可以通過不斷地加快或減緩自己的肢體動作頻率的這種方式來詮釋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例如,筆者在教授幼兒嘗試用走步這一動作來表現音樂的節奏時,則是先嘗試讓幼兒在一邊聽音樂的情況下,一邊學著去走步。讓他們在伴隨著音樂的節拍下,邁著步子勻速地走,之后,再讓他們嘗試練習一邊唱歌,一邊擊打樂器,同時,再試著一邊走步,在這個過程中,看幼兒能否在唱歌的同時,保持正確的步子節奏。這一活動既要求幼兒們既要用耳來聽音樂,還要學會用小腳去踩音樂拍子,同時,小手還要拍準音樂的旋律和節奏。
3 用雙手感受節奏
為了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教師可以在我們的教室中用布置音樂角的形式,同時,在此處放置一些簡單的打擊樂器,可以是教師手工自制的,比如,在七樂瓶里放置一些沙?;蛎琢#涂梢宰層變弘S時取用。而我們教師自己萬萬不可把演奏樂器想得太難太復雜,因為我們的教學并不是為了去表演,所以一定不要嘗試把全班的幼兒,都訓練成一個演奏團的形式,而是要把演奏樂器看作是讓幼兒進行節奏練習的一種活動。教師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先嘗試讓幼兒拿著一些能夠發出聲音的物品,例如像小木塊、筷子、瓶子,以及裝沙子用的飯盒、塑料筒、罐子等敲打著玩,讓幼兒們發現在它們當中,不同的物質所發出的聲音也不相同。緊接著,再引導幼兒們去認識并掌握各種打擊樂器的性能及音色,并讓幼兒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的方式,去感知用不同的方法去敲打鼓邊。用鼓棰敲打鼓面和鼓邊,敲擊的方法不同,所發出的聲音也不相同。
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教師還可以放一些節奏相對較為明快的樂曲錄音,并鼓勵幼兒們為這段音樂配上相關的節奏動作,使得他們能夠在一種自由自在的環境中參與到音樂演奏活動中來。而幼兒們在參與這些活動時,還可以不斷的去嘗試和更換節奏動作,而教師的著眼點則在于啟發、引導、點拔,最終促進幼兒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經常提供給幼兒這樣的機會,對提高幼兒節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 引導幼兒創作節奏
在對幼兒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并不是單一的只注重對其節奏的訓練,還要注重對幼兒音樂思維的開發和培養,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大膽的、創造性的去表演音樂,在激發其表演興趣的同時,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創設機遇讓幼兒們能夠盡情地發揮。例如,在“火車”游戲中,我鼓勵幼兒們嘗試換個節拍,并努力打出自己創作的節奏,力求與其它的不同,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并創造出許多不同的節奏。
與此同時,幼兒們還不斷地去學習他們身邊其他小伙伴的節奏,并在模仿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超越他們所學同伴的表演。在這整個創造活動中,幼兒之間也有很明顯的競爭意識。有時,我也會以幼兒同伴的身份,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去,甚至是故意裝作跟不上他們的節奏,幼兒們一個個地都表現得十分熱情,還努力的為我作各種示范,并讓我跟著他們一起做。有的幼兒還在一邊為我加油,或是讓我再做一次,而當我做的和他們一樣時,他們就會很開心的為我叫好、表揚我。在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活動中,幼兒對音樂的關注、記憶、聽辨及節奏能力等都有極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朱欲曉.幼兒節奏教學方法研究[D].河南大學,2013.
[2] 白學海.幼兒音樂教育中的節奏感知與表達[J].蘭州學刊,2010(10):129-131.DOI:10.3969/j.issn.1005-3492.2010.10.035.
[3] 張君,劉紀秋.幼兒節奏感知的培養方法[J].大眾文藝,2010(23):319.DOI:10.3969/j.issn.1007-5828.2010.2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