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萍
摘 要:當前的教育改革正大力提倡進行新課改,初中數學的教學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步伐也在大步邁進。根據新課改的具體實施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上需要從教學方針的制定和教學策略的改變上進行研究和完善。那么如何進一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策略探討與研究呢?針對以上問題會在下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學數學 教學策略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033-01
在新課程改革前,初中數學的教學多是以教師滿堂灌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聽和記即可,課下按老師的要求只要記住幾個題型就行了,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們死記硬背的現象比較嚴重。教師關注的也是同學們記住了幾個題型,考試時同學們分析的不是具體的問題,而是把考題進行分類,看有沒有平時老師教授的題型,如果有就按平時記住的步驟生搬硬套,如果沒有可能就無從下手,不知考察的是哪方面的知識點了。而且根據應試教育教師和學校關心的也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在教學方針和教學方式方法上早已忽略了發展同學們的潛能和創新性,課堂教學也變得枯燥沒有生氣和活力,同學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起來,一堂數學課下來,老師身心疲憊,學生也感覺一無所獲,數學課的教學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因此數學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勢在必行。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改變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究。
1 加強思想認識,改革教學理念和創新教學方法
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性,教師應依據先進的教學改革理念去探求數學課堂教學的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以往課堂教學中方式方法的不足之處,找出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的原因及根緣,從教學設計的理念、過程中去探求適合學生特點的授課方式,并首先從教師主體地位的變化上著手,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認識到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是把自己的主觀思想強加于學生的主宰者,同時教師還要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在輕松愉快地學習中發現學習的奧秘與樂趣,讓孩子們重新拾回那天真而富于創造性的天性,在這里強調:學校不應是抹殺孩子們追求新奇與創造天性的搖籃,教師更不應是這樣的實施者。所以教師在教學上應創新教學方法,不要一成不變地固守著老一套的教學模式,這樣只會使課堂失去活力,課堂教學效率也不會提高。例如,教師在教學九年級數學《二次函數》一章中第一節“認識二次函數”這一課時,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情境引入方法:
師問:同學們,大家喜歡打籃球嗎?有沒有注意過投籃時籃球出手后在空中劃過的曲線嗎?這條曲線的形狀如何呢?老師一連串的問題一出,通過觀察發現同學們有的皺眉,有的則躍躍欲試想要回答老師的問題。這時老師不急于說出答案,而是讓想要回答問題的同學站起來說一說自己的答案。一位同學回答到:好像一條弧線。老師肯定地點點頭說:“這位同學觀察的很細,是一位細心的同學,應該受到老師的表揚?!崩蠋熢俅螁枺骸澳敲赐瑢W所說的這樣的弧線在我們數學上用什么術語來命名呢?那就是被命名為——拋物線,同學們是不是剛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拋物線?!蓖瑢W們大聲回答是。接下來教師再次啟發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們還觀察和發現了哪些這樣的拋物線呢?”當同學們一一列舉出其它的拋物線后,會發現原來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并不陌生也不枯燥。最后教師再要求同學們翻開課本,把有關拋物線的概念及如何用二次函數來表示的定義和方法劃下來。教師通過這樣新課情景導入的教學方法,激發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挖掘教學內容和知識點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改變只注重傳授書本知識而忽視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做法,要求學生學會探究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尤其在數學學習中教師要多啟發同學們掌握一題多解的技能和探究能力,對一道問題的解決不能只拘泥于一種方法和途徑,而是要開闊自己的思路,找到多種解題方法,并從這幾種方法中總結出更快捷、更方便、更易理解的方法和思路。教師通過數學教學內容及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中一題多解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值得廣大數學教師加以借鑒的。同學們經過自己動手動腦的實踐探索,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自己的自學能力。在探究過程中教師也可把同學們分成若干興趣小組或叫做攻堅小組,讓同學們小組協作,共同來完成老師布置的探究題目,通過這樣的探究過程不但可培養同學們的合作能力,而且大家在一起集思廣益,會發現和找出更好更多地解題思路來,同學們可通過小組協作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最終也培養了自己的創新探究能力。
3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把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傳授給了學生,但這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求學生要學會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點,把這些知識用到自己的生活實際中去,并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數學教學要讓同學們明白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的道理,告訴同學們要學會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數學知識,并學會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他們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
例如,二次函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問題,如下:一個果園有100棵蘋果樹,每一棵樹平均結500個蘋果,現想多種一些樹以提高產量,但如多種,樹與樹之間的距離就會變近,從而影響了蘋果樹對陽光的吸收,根據經驗,每多種一棵,平均每棵樹就會少結6個蘋果。若果園增種x棵蘋果樹,那么果園共有多少棵蘋果樹?平均每棵樹結多少個蘋果?如果果園中蘋果的總產量為y個,那么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是?解析如下:如果果園增種x棵蘋果樹,則有100+x棵樹。因為每增種一棵,就會少結6個蘋果,所以增種x棵樹就會少結6x個蘋果,即平均每棵樹結(500-6x)個蘋果。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可以為:y=(100+x)(500-6x)=-6x2-100x+50000。
這道問題對于生活經驗不多的同學們來說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好理解,但經過同學們利用所學到的二次函數的知識就不難解決和掌握了。
總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進以往的教學方法,讓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充滿生機與活力,把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通過數學一題多解的練習來提高同學們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來進一步提高自己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讓同學們認識到數學學習是為同學們的生活服務的。為此,同學們就要學會多觀察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反過來,因為生活中的數學再來促使自己更好地學習數學這一學科。
參考文獻
[1] 古杰.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教師,2011(30).
[2] 鄭云玲.初中數學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