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得好:“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011年版九年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而且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一步凸顯教學的生活化。本文就如何踐行生活德育理念,打造高效思品課堂談談一些做法。
一、轉變德育理念,著眼持續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受教育者,而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沒有不會學習的學生,只有不會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師。教師的德育理念影響著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益。要打造高效思品課堂就必須轉變德育理念,認真學習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實質,把教育目標定位在學生品德提高和終身發展上。
二、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情,如果這件事情是他比較感興趣的事,那么他一定非常樂意去做。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也是如此。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心理需要、生活和思想實際等,聯系國內外重大時政熱點,關注學生身邊小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道德認知與道德情感、道德實踐的和諧統一。
筆者在新授《熱愛生活》這一單元時,正值2012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獎結果揭曉;在期中復習《熱愛生活》這一單元時,雅安蘆山發生地震。筆者乘機選取了相關材料,設置問題情境。何玥,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是捐獻器官的十二歲女孩。在教學中,筆者組織學生觀看她的事跡視頻,然后讓學生談談從中得到的啟示。學生通過思考、合作探究,積極發表自己的感想。他們說了很多:我們既要珍愛自己生命,也要關愛他人的生命;生命的價值在于對他人、對社會有所貢獻……
在教學《做一個成熟的消費者》時,筆者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拓展。筆者選取了關于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這一熱點的材料:2013年1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作出批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北京市一民間公益組織在網上發起“光盤”行動,得到眾多網民響應。課堂上筆者問學生:“對于這一行動,你們是什么態度?”學生齊聲回答:“積極響應。”筆者順勢引導:“在個人消費領域也要理直氣壯講節儉。怎樣花錢、如何消費,從一般意義上講是個人行為,但倡導綠色消費,并不只是吃要‘無公害、喝要‘全天然,更應在消費過程中珍惜本已緊缺的資源,確立簡單質樸的生活方式和永續發展的消費方式?!?/p>
思想品德課程作為德育課程,應該成為傳遞正能量的有效載體。引導學生從關注社會生活入手,在對所提供的情境信息進行解讀和分析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領,傳遞正能量。
三、活化生活資源,強化學法指導
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我們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而且要活化生活資源,強化學法指導。例如在教學《艱苦奮斗走向成功》這節課時,筆者指導學生課前收集關于艱苦奮斗的名人名言、古今小故事,課堂上運用視頻材料講述青藏鐵路建設者艱苦奮斗的事跡,介紹“蛟龍號”、“神舟”系列飛船、航母改造研究團隊刻苦攻關的事例,還聯系了紅軍在長征途中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在這種氛圍中,學生非常投入,不知不覺懂得了艱苦奮斗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筆者順勢讓學生聯系自己反思不足,努力培養艱苦奮斗精神。
我們倡導實施生活化教學,但切忌從一個極端(“滿堂灌”)走向另一個極端(“滿堂活動”)?;顒右蛐瓒?、因時而定,因為形式上的各種表現終究不能讓課堂擺脫低效或者無效。其實,能夠真正走進師生心靈深處的課堂往往拋去了華麗和多彩的形式,追逐平實和樸素,少一點浮躁多一點積淀,真正地回歸生活。
四、課外拓展延伸,回歸真實生活
思想品德課最終目標是指導學生過有道德的生活。為了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教師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同時還應努力將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外。布置基于教學目標的有效作業和課外拓展活動,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大課堂中感悟深化思想認識,提升思想品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踐行生活德育理念,加強課程與生活的聯系,是新形勢下思想品德課教師所追求的教學境界。能力無極限,研究無止境。實施生活化教學,沒有固有的成功模式可借鑒,我們唯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經驗,才能打造高效的生活化思想品德課堂。
(責任編輯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