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鋒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珠海51909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教育部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十個銜接”中,課程結構銜接是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內容。本文將就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中高職課程結構銜接設計進行探討。
由于中高職專業目錄設置不統一,導致中高職課程銜接存在先天缺陷,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也必然會導致課程目標、文化基礎課程脫節。受學生生源質量和部分中職學校辦學定位的影響,部分中職學校重技能、輕文化現象嚴重,導致中職學校文化基礎課薄弱。中高職專業課程內容重復嚴重,主要體現在課程科目、課程內容、教學目的和要求上。中高職課程知識點和技能點重復率達30% ~60%,個別專業甚至更高,而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大體相同(黃彬等,2012)。許多在中職階段開設過的課程,在高職階段重新開設,由此造成教育資源和學習時間的嚴重浪費。以廣東省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商務英語等國際貿易類專業為例,大部分專業課程內容相近或存在重復現象,如表1所示:
雖然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已經進行很多年,但受傳統課程觀的影響,目前中高職課程內容選擇仍然無法擺脫學科框架模式下的知識結構的影響,強調的是學科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邏輯性,課程的職業性和實踐性特征不明顯,限制了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內涵;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尚未完整構建,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性在課程開發與設置、教學計劃、人才培養等過程中并不凸顯,致使中高職培養目標層次不清,專業設置口徑不一,課程的連續性和整合性不夠,造成銜接上的實際困難。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理論是中高職課程銜接的重要基礎,但目前我國所運用和引進的課程開發理論都是基于西方發達國家經濟條件和人口條件下形成的,必須經過漫長的中國化之后才能適合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導致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課程銜接理論嚴重缺乏。
職業能力是個人能力在具體工作和任務中的體現。一般來講,個人職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個人職業專業能力與職業關鍵能力整合的狀態。職業關鍵能力包括:交際溝通和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持續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技術處理能力以及創業創新能力;職業專業能力是指從事具體職業崗位工作所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它又進一步分為職業通用能力和職業專用能力。職業通用能力是指在不同崗位群工作領域中需要的通用性職業能力模塊,適用范圍大于職業專用能力;職業專用能力指某個具體工作領域中所需要的只適用于該工作領域的特定職業技能,對于簡單工作任務可由一個能力模塊獨立實現,對于復雜任務可以劃分為不同級別的模塊,逐級遞進以滿足工作領域崗位任務所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課程結構銜接必須以專業為基礎,組建由中高職院校、行業企業、教育行政部門、職業教育專家組成的團隊,借鑒英國職業教育與培訓課程開發經驗,開展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職業崗位能力分析,以中高職職業課程的整體開發和設計為出發點,實現中高職課程目標和內容的銜接。職業教育課程開發一般包括三個核心環節,即職業崗位分析、工作任務分析與職業能力分析。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來講,首先是確定專業所面向的職業崗位,然后分析這些職業崗位中的工作任務,最后分析完成這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具體如表2所示,以此來確定層次化職業教育的課程內容,從而實現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構建一體化課程結構體系的目標。

表2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

職業能力高 職能制定會展市場調查方案,并能進行客戶結構分析;能撰寫會展活動可行性報告;能進行會展參展和招商贊助文案的策劃,并進行宣傳管理;能制訂項目實施日程表和團隊工作規則,協調做好現場服務管理工作;能夠制定和實施展場和展臺現場布置方案;能夠審核下級商情反饋報告,并結合公司實際形成結論性提案向上級遞交;能夠制定各種促銷方案和銷售方案;能夠設計業務部運營方案;能夠提供電子商務業務咨詢、策劃和指導;能夠完成國際市場調研工作并撰寫市場調研報告;能夠做好產品成本分析和價格核算工作;能妥善處理不同客戶的寄樣等相關要求;能夠協助經理制作和簽訂外貿合同;能夠對客戶的要求有效快速反應;能夠為客戶提供訂單跟蹤服務能夠跟客戶、企業各部門順利交流樣品相關要求;能夠指導與安排跟單助理的具體工作;能夠與生產加工企業就加工合同進行談判;能夠跟蹤包裝材料的生產與入庫;能夠為企業通過國際標準認證準備相關文件,解決認證中的一般問題;能夠收集行業相關標準和認證信息,并進行整理分析;能夠協助主管制訂質量管理體系的計劃;能夠負責原材料、外購、外協件的進貨檢驗并及時將檢驗結果反饋給供應商和上級主管;能夠對質檢部門的儀器、設備以及公司的計量器具進行校正、編寫維護計劃并實施維護能夠獲取和審核報關隨附單證;能夠處理電子報關單并完成現場業務;能夠辦理貨物放行手續;能夠辦理進出口貨物的轉關運輸手續;能夠辦理加工貿易合同備案、外發加工、核銷等手續;能夠辦理貨物進出海關保稅場所、特殊監管區域和其它海關監管場所手續;能夠辦理特定和臨時減免稅貨物的減、免稅申請手續;能夠辦理暫時進出境貨物的核準申請、銷案手續;能夠完成應稅貨物完稅價格核算和稅費計算;能夠完成進出口商品歸類信息收集和編碼的確定;能夠完成報關資格管理事項;能夠組織制定和實施貨運質量管理制度;能夠制定企業貨運業務實施方案;能夠處理貨運費用估價爭議;能夠處理事故索賠爭議;能夠組織制定和實施單證業務質量管理制度中 職能夠策劃并撰寫會展策劃書;能夠獨立完成部分展場及展臺的設計;能夠完成小型宴會會務及禮儀策劃;能夠完成店鋪裝飾相關工作;能夠利用平臺和國外客戶磋商報價,達成電子訂單;能夠分析國內外最新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動態;能夠整合國際市場信息,撰寫國際市場分析報告;能夠跟蹤客戶滿意度,并對客戶投訴進行正確處理;能夠協助制作產品報價單;能完成客戶接待及磋商準備工作;能夠協助完成樣品確認工作;能夠收集并處理客戶反饋的信息;能夠建立客戶檔案能夠協助業務員填制外銷合同;能夠跟客戶溝通確定樣品制作和寄送費用承擔問題;能夠協助跟單員草擬內購/生產加工合同;能夠進行簡單的生產進度跟單;能夠正確描述產品包裝要求,并初步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能夠協助檢驗人員撰寫質量管理體系的計劃書等工作;能夠認真執行質量檢驗制度,認真做好記錄存檔能夠對貨運單和隨附單證進行復核和確認;能夠根據貨物的交接方式選擇場裝或者拖裝;能夠根據貨物的重量和體積進行配艙,合理利用艙位;能夠核算每票進出口貨物的貨運成本;能夠審核商業發票;能夠審核出口托運單;能夠繕制和審核外匯核銷單;能夠繕制和審核海運提單;能夠審核信用證開證申請書;能夠完成審證和改證相關工作;能夠繕制和審核匯票等結算單據;能夠與貨代、保險、報關等部門溝通,實現單證順利流轉
在充分調查和研究現行中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基于中高職學生的畢業標準,按照一體化設計的“3+2”模式(即中職3年+高職2年),參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家職業資格和中高職教育基本定位,完成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課程結構的技術設計,包括銜接層次結構和各類課程的比例結構,采用縱橫延伸擴展模式確定銜接層次結構,確定專業課程銜接的接口標準。
中高職的接口標準為學生學完基本素質課程、專業基礎能力課程、專業核心能力課程、專業綜合性實踐課程、專業拓展能力課程并達到規定的要求。其中,基本素質課程依照國家對中職和高職學院專業教學要求開設,屬于必修模塊;專業基礎能力課程屬于專業必備基礎,中職和高職應該存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差異,中職階段應該構造相對基礎的課程模塊,高職階段可以構造內容深化和拓寬知識面的課程模塊,一體化設計。對于專業核心能力課程、專業綜合性實踐課程和專業拓展能力課程,中高職在專業課程設置上要避免重復和交叉,應該根據中高職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定位,按照職業技能培養要求和職業資格考證要求進行教學內容的序化,符合中職職業崗位定位和職業資格考證要求的課程模塊安排在中職階段完成,符合高職職業崗位定位和職業資格考證要求的,技能綜合性、知識復雜性的課程模塊安排在高職階段完成,從而實現高職教育是對中職教育的拓展和提升的中高職銜接目標。

表3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專業課程結構
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職業教育應該面向職業崗位設置專業和課程體系,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來講,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應該摒棄以知識的邏輯關系來構建,轉向以外貿職業崗位群和職業崗位的行動領域分析為基礎,基于外貿職業能力的分析為主線而構建,由不同崗位到行動領域,再由行動領域到學習領域轉化,同時將外貿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融入課程結構,實現中高職學歷教育與外貿職業資格考證的有效銜接,為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培養和職業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1] 陳鵬.職業能力觀演變的歷史邏輯及其理論評述——基于能力本位教育與培訓發展的研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6).
[2]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 徐國慶、石偉平.中高職銜接的課程論研究[J] .教育研究,2012(5).
[4] 劉育鋒,陳鴻.中高職課程銜接:我國職業教育政策的歷史訴求[J] .職教論壇,2012(l).
[5] 蔣新革,王韶清.構建中高職一體化職業教育體系的探索[J] .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