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全球價值鏈已成為當今國際貿易有別于以往國際貿易的一個顯著特征。它的形成主要是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為降低經營成本而開發出的一個商業戰略,而服務活動則對它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服務是每個特定產品全球價值鏈不可或缺的中間投入品,它們處于價值鏈的兩端,為發達國家的的企業,包括操控整個價值鏈的跨國公司所提供。當前,無論是農業生產還是工業生產都在越來越多地使用服務,特別是在制造業,由于制造企業越來越多地使用中間服務,制造活動和服務活動之間的區分已變得模糊,這種現象被西方學術界一些人士稱為“制造業的服務化”(SERVICIFICATION OF MANUFACTURING)。與此相適應,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稍快于貨物貿易。
根據貿發會議估計,在2000-2013年期間,世界服務出口平均每年以10.4%的速度增長,因而2013年全球服務出口額達到47萬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5.4%,占世界貿易的比重與2012年相當,為20%左右。服務部門也吸引了很多的外商投資。根據貿發會議最近發布的《2014年世界投資報告》,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的全球外商直接投資額中,累計有44%流入了服務業,高于流入制造業的外商直接投資(32%)。在發展中國家,2004年和2013年期間,累計有43%的外商直接投資額流入了服務業,在發達國家這一數字為52%。在非洲,以投資額計算,流入服務業的外商直接投資比重從2004年的13%上升到2013年的63%。
當今世界服務貿易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大部分服務貿易是中間服務(也可稱為“生產性服務”)的貿易。這些服務包括運輸、電信、能源、金融服務以及各類商務服務(法律、財會、設計、研發、管理咨詢、信息技術及相關服務等)。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研究,僅運輸、電信和金融服務就占世界服務出口的32%,而經合組織的一份研究表明,這些服務連同其他中間服務(主要為商務服務)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服務貿易中占73%,金融和電信服務則是吸引外商投資較多的部門。
服務貿易這一特征與當今國際貿易中的全球價值鏈密不可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正是這些中間服務貿易的發展促進了當今全球價值鏈的形成和發展。顯然服務是當今全球價值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上文提到的制造業服務化也有密切聯系。臺灣著名商人施振榮發明的“微笑曲線”很好地說明了一個產品的全球價值鏈構成。該曲線的兩端全是服務活動,它們是研發、設計、物流、金融、營銷、分銷和售后服務,只有處于曲線底部的,也是正中間的產品制造才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服務。之所以說產品制造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服務,是因為當產品制造是為他人而為時,產品不屬于制造商所有,制造商根據其與產品所有者之間的合同生產產品時,這種產品制造則成為一種服務活動,被稱之為“加工服務”。在同一價值鏈中的各項生產和服務活動還需要用到其他服務,比如水電供應、電信和計算機服務以及相關的專業人員服務,如法律、會計、管理咨詢等。
貿發會議的一項研究表明,雖然服務出口只占全球貨物和服務總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但如果以貿易增加值(即以貨物出口增加值中所包含的服務活動)來進行統計的話,這一數字將提高到46%,這是因為很多被出口的服務成為產品制造過程中的投入品。貿易增加值這一新的統計方法被認為比傳統的貿易統計方法更能反映當今以全球價值鏈為主要特征的國際貿易現實。貿發會議同一份研究還顯示,服務在發達國家產品出口增加值中的占比大大高于發展中國家,兩者分別為50%和38%,這一方面表明發達國家服務業的發展程度更高,另一方面也表明發達的服務業為發達國家提高了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從而為其產品變得高端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與全球價值鏈的許多服務活動屬于高附件值的服務,包括研發、設計、物流和金融服務。這一現象符合一特定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整個價值鏈受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操控這一事實,跨國公司因而不僅從iPhone和 iPad這樣的高科技電子產品貿易中獲益最多,并且還從科技含量不高的產品貿易中獲益匪淺。以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芭比娃娃為例,芭比娃娃本身不含高科技,然而在美國的芭比娃娃零售價(9.99美元)中,設計、國際國內運輸、營銷、批發和零售加價等服務成本占了近80%的比重。
由于特定產品的全球價值鏈由不同的活動或任務組成,跨國公司主要基于降低成本這一原則,將這些活動或任務在不同國家之間進行分配,哪個國家做什么則主要取決于這個國家的勞動力是否具備執行特定活動或任務所需的技能水平。發達國家和少數發展中國家占據了全球價值鏈的上游和下游活動,也即服務活動,是這些服務的主要供應商或者發起外包方,而多數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發展中國家要么是原材料供應商,要么是產品制造商(包括合同加工/組裝活動)。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日新月異的通訊信息技術使很多原本不可跨境提供的服務成為可能,跨國公司借此利用發展中國家低成本且具一定技能的勞動力,將某些服務部門的中低端活動(如客服中心、業務流程、會計服務中的非核心部分如應收應付和固定資產帳戶、一般會計和稅務報表等)外包到這些國家,以此進一步降低自己的經營成本,擴大利潤空間。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2000年至2013年期間發展中國家的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增長最快,占世界同類服務出口的比重從14.2%提高到30%。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不管是在亞洲,還是在非洲或美洲,開始加入到出口這項服務的行列,可以想象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競爭將加劇。出口外包服務最早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和菲律賓,已開始轉向附加值更高的外包服務(研發、財務分析、法律分析等)。
從總體上看,發展中國家除了在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方面的出口能力日益提高外,貿發會議的分析還顯示,他們在出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等附加值高的服務方面能力很弱,只有個別發展中國家在一個或兩個部門成為主要的出口方,如科威特是電信服務的出口主要國,新加坡是運輸和金融服務的主要出口國,韓國是運輸服務的主要出口國。當然,勞動力成本低并不是跨國公司將其經營活動挪至發展中國家的充分條件。良好的商務環境 (包括政治社會穩定和法治)加上具備相應技能的人力資源才能讓一個發展中國家獲得跨國公司的青睞。現階段,對于全球價值鏈上的服務而言,發展中國家除了通過外包服務參與某些服務的提供外,尚未形成足夠的獨自出口能力。然而,發展中國家應該關注提高本國的生產性服務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制造業,提高本國制造業的水平,為本國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包括附加值更高的產品的全球價值鏈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聯合國貿發會議(2013a)。“事實和數據|”(FACTS AND FIGURES),為2013年5月28至29日由貿發會議和中國商務部和北京市政府聯合舉辦的全球服務論壇準備并在會上散發.
[2]聯合國貿發會議(2013a)。“貿易對就業和減貧的影響”(The impact of trade on employ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文件號:TD/B/C.I/29.
[3]Lodefalk M (2010). “制造業的服務化-以瑞典公司和企業層面的數據庫為證”(Servicification of manufacturing - evidence from Swedish firm and enterprise group level data). 文件號 Working Paper No. 3/2010. Swedish Business School, rebro University.
[4]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庫(UNCTADSTAT).
[5]Jyrki Ali-Yrkk?, Petri Rouvinen, Timo Sepp?l? & Pekka Yl?-Anttila, 《誰從全球價值鏈獲益最多?諾基亞智能手機N95的案例》(Who Captures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Case Nokia N95 Smartphone), 芬蘭經濟研究院(ETLA), 2011年2月28日.
[6]William Cooper,“服務貿易:多哈發展議程談判與美國的目標”( Trade in Services: The Doha Development Agenda Negotiations and U.S. Goals),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10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