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婧婧
摘 要: 在高等教育改革和社會轉型進程中,高校發展出現了日見增多的突發事件,這使得危機管理成為現代高等學校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如何適時有效地抓住危機管理的契機,對組織進行創新,建構全面的危機管理處理機制,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應當成為高校組織管理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 高等院校 突發事件 危機管理
一、高校突發事件的特殊性
高校突發事件屬于公共危機事件的范疇,但是由于其主體的特殊性,與公共危機事件相比也具有其顯著特征。其主要特點如下:
(一)事件的突發性。
高校突發事件的發生往往沒有預兆,突然爆發,其具體時間、規模大小、表現形態、影響程度都是難以預測的,而且會迅速演變,管理者根本無章可循,必須迅速反應和分析。
(二)起因的復雜性。
高校突發事件的起因十分復雜,既可能是偶然的一次停電、飯菜提價或教室寢室被盜等問題,又可能是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新舊體制的摩擦,更可能是涉及國家主權的重大事件。事件一旦發生,青年學生往往反應迅速,積極參與,使得突發事件在師生中迅速擴散,事態變得更加復雜。
(三)目標的針對性。
高校突發事件的誘因絕大多數涉及學生切身利益,學生的訴求往往是針對某件具體的事、某個具體的人和某個管理部門,如學生學籍管理問題、宿舍安全問題、人身傷害賠償問題,等等,要求明確,針對性強。
(四)主體的敏感性。
青年學生有知識、有激情、熱愛祖國、關心時事、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思想活躍,好奇心強,加之現在網絡和媒體信息傳播快捷,通訊技術發達,事件一旦發生,就很可能導致局面一時難以控制。
(五)嚴重的危害性。
高校突發事件破壞了學校教學、科研和其他方面的正常秩序,給學校整體工作和學生學習帶來損失,造成人們思想和心理上的極度恐慌。而且極易為社會上別有用心者和閑雜人員所利用,客觀上“加深”了危害的范圍和程度。
二、高校突發事件的誘因
高校突發事件的誘因有很多,筆者對國內今年來高校突發事件進行分析,將高校突發事件的誘因分為以下五類。
(一)物理原因。
由于高校周邊的物理環境或者校園基礎設施而引發的危機。無論是人為還是自然的,其中的一些物理因素是可以控制的,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二)心理和精神原因。
由于潛在的身體或心理疾病而引發的危機。近年來,一些大學生由于自身身體、學習、生活、家庭和社會等方面原因,心理問題日趨嚴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突發事件呈上升趨勢,因心理問題導致大學生自殺引發的突發事件也時有發生。
(三)公共衛生原因。
由于高校學生生活、學習比較集中,所以容易發生食品中毒和疾病傳染等影響學生身體健康方面的突發事件。
(四)偶發性原因。
根據社會心理學的社會感染理論,在集體行為中,不僅有情緒傳染,也有行為傳染,即某種行動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更重要的是,人覺得在集體的行為中有安全感,不怕受到懲處。人們越是關注某一目標或行為,越容易受到影響;高校屬于人群聚集的地方,所以一些偶發性原因可能引起群體沖突。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
引發高校突發事件的誘因有很多,因此,對于高校突發事件的應對,我們應該建立一套系統的應對機制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高校突發事件的應對應從預防、反應、恢復三個方面完善。
(一)事前預防:建立高校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
1.建立校園內突發事件預警系統。建立校園內突發事件的預警系統能夠提前模擬危機發生的情況,全面具體地考慮多種解決方式,以達到消除危機后果甚至避免突發事件發生的目的。
2.對全校師生進行生命教育及危機管理基本知識的培訓。加強危機干預基本知識的培訓。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包括危機意識教育和危機管理實務等常規培訓。
3.加強危機管理研究,累計危機處理的經驗。
(二)事中:應當注重確認、控制和解決突發事件。
有效地處理突發事件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快速反應。高校突發事件一旦發生,高校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組織突發事件應急小組,調動訓練有素的人員,快速加入調查、分析的進程中,全面了解危機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程度。同時,必須及時發布信息,以便使大眾媒體正確了解事情的發展,防止各種謠言的產生及傳播。
2.主動面對。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學校應作為消息的第一來源,主動配合媒體的采訪和公眾的提問,掌握信息發布的主動權,避免媒體的錯誤導向和公眾的誤解。
3.靈活處理。高校突發事件的處理不能生搬硬套,而是應靈活處理。在危機爆發后,相關責任人應講究方法,靈活處理,將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以解決問題和消除矛盾為主要目標。
4.全局利益優先。高校在處理突發事件的過程中,應注意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突發事件一般是由于局部的問題產生的,但是會影響全局利益,因此我們考慮問題應從全局角度考慮。
(三)事后:做好善后工作,消除影響,總結經驗教訓。
1.盡快恢復學校秩序。危機事件終結后學校的首要任務是穩定人心,恢復秩序,同時密切關注、跟蹤、反饋危機事件的后期效果,采取措施消除可能再次引發后續危機的誘因,鞏固已取得的宏觀穩態秩序。
2.成立專項小組開展調查工作。全面評估危機造成的損害并制定恢復秩序、補救損失、彌合裂痕的具體措施。
3.總結經驗,完善校內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爭取做到“失”中求“得”。
4.恢復學校的聲譽。在危機結束之后,我們應該把著眼點放在如何恢復受到影響的形象,怎樣使得社會對學校的態度恢復。這對于高校的長遠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結語
高校危機管理已經成為高校發展必須面對的難題,面對多元化的危機,我們需要多元化和前瞻性以保持高校應對復雜環境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從全局出發,順應時代的要求,增強危機意識,建立危機預警與防范機制,積極面對突發事件的發生,以最有效的方式維護校園的安全與穩定,為高校師生創造更適宜的校園環境。
參考文獻:
[1]儲節旺,周紹森.論高等學校的公共危機管理[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5(24).
[2]顏丙峰,宋曉慧.危機管理:解決高效管理困境的組織創新[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4).
[3]楊一青,林斯豐.高校突發事件與危機管理初探[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