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艷陽
摘 要:目前,土建高職類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教學質量標準嚴重匱乏,本文以土建類基礎平臺課程《建筑力學》為例,提出了一些構建平臺課程教學質量標注的思路,為高職院校類似專業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建筑力學 平臺課程 教學 質量標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c)-0156-01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的改革和研究的熱點在都集中[1]在人才培養模式等宏觀層面上,但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微面層面的研究[2]較少;尤其是細化[3]到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4]質量標準建設這方面,基本沒有涉及[5],而這卻深深影響到高職院校的畢業生的質量。從近幾年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建工系的專業畢業生就業調查中,我們發現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的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表現在專業對口率低、工作穩定度差、薪資水平不高、就業結構合理性不夠、用人單位滿意度不高。學生不滿意、家長不滿意、社會不滿意;另一方面,企業用人單位卻找不到符合質量要求的人才,使得人才培養與人才使用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高職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社會的關注越來越高。造成這種現狀的關鍵因素是被行業、企業、學生及家長和學校共同認同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缺少,更深一步分析是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教學質量標準嚴重缺失;由此可見,建立課程體系的教學質量標準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 《建筑力學》平臺類課程教學質量標準建設思路
眾所周知,高職土建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劃分有兩大分類體系:學科體系與職業項目化體系。由于學科體系是沿用傳統本科教學機制,對于高職學生的針對性不強,使得教學質量下滑;考慮當前高職學生理論學習能力偏低、動手學習能力偏高的特色,目前大多數的土建類高職專業學校都開始采用職業項目化體系,其中最難操作的就是課程的教學質量標準建設;以《建筑力學》課程為例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建筑力學》課程內容太多:這些課程的內容涉及涵蓋的范圍太廣,講解難度較大。
(2)《建筑力學》的課程教學效果較差;由于課程內容龐雜,課堂需求學生接受的信息量較大,而這又恰恰是高職類學生能力的弱項;高職類學生擅長的是實際操作,最不擅長的就是課堂通篇理論灌輸;其最后的結果就是:教師教的太累,學生學的太差,師生相互敵對。
(3)《建筑力學》的課程上下銜接性較強;通常是建筑力學的知識要用來學習建筑結構;這就形成一種連串反應:若是前面的建筑力學學的較差,那后續的建筑結構就會更差;其結果就導致學生厭學。
(4)《建筑力學》課程考核難度大;該類課程考核內容太多,學生學習效果的優劣差距太大,學習與考核難以與實際工程項目結合,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考試成績差分率太高。
針對以上內容,建立《建筑力學》課程類的教學質量標準就顯得難以實現;為了解決此類問題,建設一個能更多貼合學生學習以及畢業后工作所需的課程質量標準,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構建《建筑力學》課程質量標準。
(1)將建筑力學的內容劃分幾個模塊,分為入門學習模塊、工程桁架分析模塊、靜定結構分析模塊、超靜定結構分析拓展模塊四大模塊,對應內容由淺入深。
(2)學生入校學習建筑力學課程前進行摸底測試,測試結果分出不同等級的學習班團,各個班團的學習內容根據學生能力高低進行調整。
(3)建筑力學的課堂進行分層次教學:能力優秀的班團在快速完成基本教學內容后,重點進行拓展內容的訓練,在確保學生能夠接受的前提下,增加內容,拓展學生視野;能力一般的班團以基本內容為主進行教學,確保學生掌握基本模塊內容即可;能力較差的班團分為課上、課下兩部分學習,課下學習可以適度增加實地參觀、模型學習、制作等內容,以便于增加學生的空間分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4)課程考核分為模塊考核,學分多層次考核:各個班團學生不是固定的,相互變動的,也就是說;每一次考核不僅僅影響學分,還影響學生的班團劃分;這樣的考核機制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相對確保各個班團的學習質量達到其對應的課程標準要求。
(5)課程內容中加入實際的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內容;該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建筑力學學習思維,也可以解決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困惑,同時也能使學生能將理論內容應用到實際中去,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更適合高職類的學生學習。
以上內容若能在課程標準中體現,就能使得高職類學生的《建筑力學》課程學習更加靈活,更能最大化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結語
《建筑力學》課程是土建類高職院校的專業平臺課程,也是學習其他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給課程學習的好壞將影響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增加上述內容的課程教學質量標準的建設能體現以學生個體為主線的“職業、專業、學業”三個維度的質量要求,更能適應高職學生的后續學習要求!
參考文獻
[1] 程建軍,吳旭.論和諧校園發展視域中的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
[2] 趙鐵,林昆勇.人才培養質量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高教論壇,2004(6).
[3] 朱方鳴,張小軍,陳華,等.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問題與思考[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4).
[4] 楊應崧.在2009年高職院校評估工作會議上的發言[Z].
[5] 李新超.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機制問題的思考[J].中州大學學報,200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