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張立恒
摘 要:本文依據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的會議精神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研討了我國職業教育的形勢,分析了我國高職院校的管理體制,探討了高職院校面臨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高職院校內涵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本文是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的規劃課題《基于內涵發展的高職院校整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內涵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課題《基于內涵發展的高職院校整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編號:GZYGH1213006之階段性研究成果。
1 職業教育面臨的大好形勢
1、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開過之后,由于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重視,職業教育成了全國最熱烈的話題。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增大投入,職業教育進入大發展的歷史階段。
2、職業教育突出中國基因、中國元素、中國思維、中國特色和教育公平,目標是建設世界人力資源強國。重點引導普通本科向職業院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打破職業教育的天花板,打通技術型人才從中職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甚至開始實行中職生注冊進入高職院校的升學政策。
3、高職、中職不升格,形成定位清晰、科學合理的職業教育層次結構。密切產學研合作,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逐步擴大高職院校招收有企業實踐經歷人員的比例。
4、提高辦學水平首先要求實訓設備配置水平與技術進步協調適應,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在教學、實訓中的廣泛應用,培養一代雙師型人才,建設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和骨干專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培養高地,院校布局和專業設置更加適應中華各地的社會需要。
5、利用職業院校資源廣泛開展職業教育職業資格培訓!《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要求2015年繼續教育人數達到2.9億人次,2020年達到3.5億人次,今后的培訓重點對象將是農民工、農民工子弟、城市轉崗就業人員。
6、培養數以億計的合格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政府要求2020年中職在校生達到2350萬人,高職在校生超過1480萬人,我們這些職業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
2 高職院校管理體制分析與建議
我國的高職院校從投資者來分,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即國有或國有占比超過50%的高職院校和民間資本超過50%的高職院校。國有成分占主體的高職院校除硬件外基礎都比較好,有教育部、教育廳的辦學政策支持,原來的辦學慣性和政策一貫向這些院校傾斜,這些院校比較容易拿到國家的教學經費支持,各種教學成果的產生也比較容易。
1、各種評估的專家大多在這些學校的高職稱教師中產生,一方面人脈條件好,另一方面熟悉規則,這些學校通過各種評估、驗收要輕松得多。
2、各種行業委員會、職稱評委會、競賽委員會的成員大都來自歷時較長的高職院校,因此示范院校、骨干院校、特色專業、示范專業、骨干專業、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庫、教學名師、卓越學者等的立項與驗收,在國家層面和省市層面都自然會向傳統國有高職院校傾斜。
3、民辦院校辦學硬件一般都優于國有高職院校,但師資來源明顯的分為兩個年齡層,一是已經退休的經驗極其豐富的老教授、老教師,一是剛剛大學畢業的初次就業者,老教師受思維定勢的困擾,辦學思維陳舊跟不上教學管理部門的思路,新教師還沒有領會教育的規律,正在從頭學起。出資者辦學的目的大多是為了經濟上的利益,為了圈占土地謀求土地升值,是在經營一種生意。
4、在教育管理機構的眼里,不管出資者是誰,高職院校就是高職院校,政策文字表述都是一樣的,在招生政策上給與民辦院校生存空間,如平行志愿的實施、取消高職院校的補錄政策、第二次復征的錄取分數一定要高于第一次復征等等。又如在評定職稱上都會給民辦院校降低條件,因此人社廳每年評職稱時都擔心民辦院校的教師、偏遠山區的教師取得職稱后會流動到國有高職院校及大城市的高職院校。因此在他的職稱證上會注明他所在的職稱評審組,如:高職高專教授、偏遠地區高職高專副教授、民辦高職院校教授等等。
5、職業院校師資狀況:基礎課教師、行政人員充實,專業教師嚴重缺乏,編制看起來是滿的,結構卻嚴重失衡,引進專業人才的門檻過高,目前大多數實施績效工資的高職院校教師年基本工作量達到600課時,高職教師尤其是專業課教師太辛苦了,應該鼓勵采用高課酬吸引行業人才、本科高校優秀人才到高職院校來兼課。
6、高職院校院長職業化,本科院校的校長應該來自本科院校自身,高職院校的院長應該熟知高職教學規律,應該做過基層單位的一把手,否則就會出現不會決策、沒有原則的決策。高職院校和企業一樣都要經營,都要求掌舵人具有職業精神,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院長的選聘要咨詢學院教授委員會。我認為高校應該像企業那樣去行政化,只留下一把手擁有行政級別,我們講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雖然不是黨委書記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但實際上黨委書記在學院黨委還是占決定性分量的,因為他畢竟是上級黨委派來,代表上級黨委管理這所高職院校的。高校在黨委書記主導下實行教授治校,黨委書記和教授代表組成教授委員會,黨委書記擔任教授委員會主任,提名院長、財務總監人選,經過教授委員會通過,報上級機關認可或批準,聘為高職院校校長,該校長同時擔任教授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主持學院全面管理、經營工作。財務總監負責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管理學院的資金運營。院長提名副院長人選,經教授委員會通過報上級機關備案,除黨委書記享受副廳級行政級別外,從院長以下均無行政級別。尊重創造價值培養學生的一線教職員工,降低學院行政管理部門對系部的干預,做到小行政大教學系部,行政人員就是給教師服務的,不能做成教師的主宰!
7、突出專業的重要性,專業人才盡量不要流失,即使是部分專業人員走上了行政崗位,也不能讓它們脫離專業,專業帶頭人可以雙設,留在系部的教師出任專職的專業帶頭人,行政崗位上的專業教師如果在行業內影響力很大,可以充任名義上的專業帶頭人,不能浪費學院的人才資源和社會資源。
8、關于協同創新與協同育人,高職院校專業眾多,各專業與企業行業接觸頻繁,各專業教師、行業企業完全可以組織起來,產學研相互融合,專業相互融合,開發交叉學科的科研成果。在協同創新的同時建立行業企業人才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導師制,上學期間,一個企業導師可以認領兩到三名大學生,課余到企業去給導師幫忙,在幫忙之中學到大量的專業知識、社會知識、為人處世之道等等,加快學生的社會化。
3 高職院校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經過2006年至2015年的示范性建設和骨干性建設,外延式發展的勢頭逐步減弱下來,教育管理者開始思考后示范、后骨干的職業教育發展問題,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內涵式發展問題。在這種形式下研究基于內涵發展的高職院校整合評價指標體系,意義更為重要!
職業教育內涵發展:是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主,以職業院校的內部因素作為發展動力和發展資源的新型發展模式。 職業教育內涵發展首先講職業教育的質量,并重的則是職業教育的效益。
職業教育的質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校園文化
-------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科研應用
-------職業教育學生素質、就業升學狀況
職業教育的重要考核指標則是效益:就是以一定的資源投入下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和利益。而取得較好效益的關鍵因素在教師的素質和學生的可閱讀資源。
1、高職院校在示范建設、骨干建設主要注重實訓、實驗設備的改進、師資的職業化培訓培養,但大多數高職院校存在教室設備陳舊、電子設備配備不到位的狀況。甚至有些院校學生班級人數和教室設備配套不匹配,單班學生人數大于教室內設備配備量,如電腦臺數、實訓設備臺套數等等。
2、許多高職院校教室維修、管理不到位,如衛生管理和設備維修保養管理等。
3、高職院校領導配備不合理,高職院校的領導許多不懂職業教育。建議各級組織部門考慮優先提拔經過示范建設、骨干建設的院校領導、專業帶頭人,這是示范建設、骨干建設造就的人力資源財富。示范專業、骨干專業的負責人應該培養為高職院校的校領導。示范、骨干專業負責人和團隊人員可以向非示范性院校相關專業、民辦院校短期掛職或人才交流。
4、示范建設、骨干建設積累的成果作為階段性財富,應該繼續發揮作用與進一步優化。
5、高職院校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中等職業教育、高職教育、職業本科、專業研究生甚至專業博士在學習上升空間上相互打通,近幾年政府在職業院校建設力度上會偏向中等職業教育和職業本科,高職院校在2015年骨干建設結束后短時間內很難再得到政府對學校層面的建設支持,尤其是人、財、物等硬件方面的支持。職業本科的出現,加上職業本科院校一般會附設一個高職二級學院,中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可以直接對接職業本科院校,再加上高考生源逐年減少,高職院校尤其是排名靠后的高職院校生存堪憂。
4 高職院校發展建議
1、全員洗腦后的全國示范校、全國骨干校要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向普通高職院校輸出人才,包括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才,帶動高職院校全方位發展。
2、教育管理部門要跟上全國教育大會和教育部的改革步伐,建立健全與教育部對應的各種專業委員會并發揮他們的作用,教育部組織的各項會議都要有專業指導委員會密切跟進,尤其是偏遠省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部門更要積極跟進,否則和國家平均水平的距離會越拉越遠。
3、教育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改變了過去撥款建設的政策,改為階段性認可后給予資金扶持和直接政府采購。比如教學資源庫建設,去年以前的都是撥款建設的,2014年立項的教學資源庫和以后立項的教學資源庫基本上采取資源建好后政府購買的方式,然后附加一個國家級教學資源庫的名義。這種形勢就逼得各個高職院校先行建設校級教學資源庫,賣給省級教育部門,獲得一定量的資金支持,升格為省級教學資源庫,再繼續提高質量爭取賣給教育部,獲得扶持資金,升格為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但建設是需要啟動資金的,學院愿不愿支持就看專業帶頭人的個人魅力了。
4、為了保證全國的教育水平相對均衡,國家教育部的各個專家指導委員會、競賽評委會的組成應該均勻的分布到每個省,以保障國家教育資源的分配惠及到國家的各省、市、自治區。
5 建設基于內涵發展的高職院校整合評價指標體系
1、高職院校辦學硬件
(1)生均校園占地面積
(2)生均教學用房面積
(3)生均實訓用房面積
(4)生均宿舍使用面積
(5)生均食堂建筑面積
(6)生均藏書量
(7)生均網絡資源
(8)生均電腦臺數
(9)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
對新辦高職院校則規定校園占地面積、教學用房面積、實訓用房面積、學生宿舍使用面積、食堂建筑面積、圖書館藏書量、網絡資源總量等指標的下限。
2、高職院校辦學軟件
(1)師生比
(2)雙師教師占比
(3)一線教師與全校教職工的比例
(4)教師職稱構成
(5)國家級成果、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名師、國家級課程等的數量
(6)省市自治區級成果、教學團隊或專業、省級課程、省級名師、省級實驗室的數量
(7)專職教師、兼職教師比例
(8)內部管理、教職工管理、教學管理、德育管理、學生管理、招生管理與就業服務、資產管理后勤服務以及安全管理等制度成系列。
(9)職業院校的特色
3、 高職院校內涵管理水平影響因素的評價指標體系(表1)
4、 國家、省市自治區對高職院校內涵管理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表2)
5、高職院校之間、內部系部之間內涵建設評比指標(表3)
高職院校培養的每個大學生畢業時的價值總量相當于社會在其領到畢業證時能夠給與他的第一份工資乘以12個月乘以40年(有效工作時間),學生自身的投入是三年的學費;學校的投入等于每年的總投入除以當年學生總人數乘以3。
高職院校的辦學效益=(當年畢業的學生總人數×學院當年畢業生第一個月的平均工資×12×40)÷學院每年的總投入
所有高職院校都要按照評價體系考核,按這個評價體系排名,各個學校的內涵建設水平就會在比較中提高,我們的高職教育水平就會整體提高,這樣才能實現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廣西八桂職教網
[2] 2014年全國職業大會文件
[3]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
[4] 李曉東《科學確定職業院校招生規模的方法研究》[J]。創新,2011,(2)
[5] 李曉東《構建國家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思考》[J]。現代物業新經濟版2010年9卷(10)
[6]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作者簡介
李曉東(1967—),男,河北昌黎人,教授,廣西比較經濟學會副會長,廣西建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國家首批注冊房地產估價師(注冊號:4519960003),碩士,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建筑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