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賽男
【摘要】對重癥腦血管病患者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暢關系到重要器官功能保障和急救能否成功的首要環節。在人工氣道未建立前,建立過渡性氣道,置入口咽通氣管是急救的重點。
【關鍵詞】口咽通氣管;搶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012-01
重癥腦血管病患者,發病急,病情危重,變化快,多有意識障礙,以昏迷為主,吞咽及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伴有舌后墜,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堵塞氣道,至使缺氧窒息,甚至有死亡的危險。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暢關系到重要器官功能保障和急救能否成功的首要環節。在人工氣道未建立前,建立過渡性氣道,置入口咽通氣管是急救的重點。口咽通氣管是一種無創性的通氣導管,可以防止舌后墜、舌咬傷,有利于通過其吸痰,清除氣道分泌物,能在數秒內獲得通氣,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患者供氧。而傳統經鼻(口腔)插入吸痰管吸痰,在下送過程中容易盤曲受阻,導致吸痰成功率下降,再次重復插入易造成口鼻腔黏膜受損,使吸痰時間延長,延誤搶救。下面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對搶救重癥腦血管患者中口咽通氣管的應用,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O14年6月我院老年病房收治的4O例重癥腦血管患者,搶救時放置口咽通氣管,男32例,女8例;年齡56~84歲;其中腦出血22例,大面積腦梗死8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O例。患者呼吸頻率28~46次/min,血氧飽和度71%~87%,呼吸道分泌物多,伴有舌后墜。
1.2 方法 立即將患者取去枕仰臥位,肩下墊軟枕頭,頭后仰,頸伸展。插管前去掉活動義齒,清除口腔及咽部的分泌物,選擇合適的口咽通氣管,成人8~l1號。操作者右手持口咽通氣管,左手固定頭部,拇指和食指分開上下唇,以舌背相反的方向,從臼齒間插入口腔,當通氣管接近舌根部時再旋轉180°,借患者吸氣時向下推至合適位置,使通氣管的弧度與舌背吻合。檢查口腔,放置舌夾至于牙和口咽通氣管之間,然后用膠布的一端固定于一側面頰,另一端則繞口咽通氣管一圈半后,固定于對側面頰部。吸氧管置入口咽通氣管進行吸氧。4O例均使用多參數監護儀。
2 結果
38例放置口咽通氣管10~20 min后,缺氧癥狀明顯改善,血氧飽和度由原來71%~87%升至9O%~95%,呼吸次數降至18~30次/min,口唇、顏面、末梢紫紺等缺氧癥狀明顯改善。其余2例患者放置口咽通氣管后呼吸減弱,血氧飽和度監測逐漸下降,迅速拔除口咽通氣管改為氣管插管,其中1例轉ICU治療,另1例經搶救無效死亡。
3 護理
3.1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重型腦病患者起病急,病情變化快,每5~10 min觀察患者神志、瞳孑L生命體征的變化,常規持續監測患者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危重患者,特別是呼吸功能不全或潛在呼吸抑制患者,血氧飽和度監測顯得尤為重要,及時發現變化,以便早期處理。必要時動脈血氣分析及酸堿度監測1次/4h。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3.2 保持呼吸道通暢正確放置口咽通氣管,妥善固定,防止脫出。掌握吸痰指征:患者咳嗽或不咳嗽但可聞痰嗚音,肺部聽診可聞及痰鳴音,或心電監護顯示氧飽和度下降,均及時吸痰,清理氣道道。用鑷子將吸痰管經口咽通氣管插入氣道,深度15~18cm,吸出分泌物。吸痰前后將氧氣調節至高流量,每次吸痰不超過15S。吸痰后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節律是否有改善,血氧飽和度是否上升,缺氧癥狀是否有改善。否則,通知醫生立即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以免缺氧進一步加重患者心腦等重要器官的損傷。
3.3 口腔護理昏迷者每隔2~3h更換口咽通氣管的位置,清醒者每次吸完痰后均應取出。每隔4~6h清理口腔通氣管1次,防止痰液堵塞,可將蒸餾水直接滴人口咽通氣管,每天少于250mL,或在吸痰前將5~10mL生理鹽水緩慢滴人,然后吸出,也可起到濕滑氣道的功效。定時觀察口腔黏膜及舌頭有無破損。
討論
4.1 口咽通氣管能迅速改善缺氧,便于搶救口咽通氣管在神經科搶救危重患者應用簡單,操作方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護士可獨立完成操作。在未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建立人工氣道前,使用口咽通氣管建立過渡性氣道,經口咽通能在數秒內迅速獲得有效通氣。口咽通氣管的中空管置人吸氧管進行吸氧,很大程度提高血氧飽和度,配合吸痰,能迅速有效改善呼吸道阻塞、缺氧癥狀。
4.2 口咽通氣管便于吸痰及很大程度提高了吸痰效果 選擇合理正確的吸痰方法不僅能清理呼吸道、改善通氣、糾正低氧血癥,對控制肺部感染也至關重要。放置口咽通氣管吸痰較經口鼻吸痰相對容易,不易盤曲,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使有效吸痰時間大大縮短。同時避免了反復插吸痰管對黏膜的損傷。吸痰管經口咽通氣管吸痰較直接經口鼻吸痰插入深5~6cm,刺激咳嗽反射的作用強,使患者能將氣道深部的痰咳嗽至上呼吸道,有利于痰液的吸出。每次吸痰量多,吸痰更徹底,通氣得到改善,因而血氧飽和度有明顯提高。同時吸痰間隔時間延長,減少了吸痰次數,黏膜受損減輕。
在危重患者的搶救過程中,口咽通氣管的應用,有效改善了通氣功能,提高了搶救速度及搶救質量,很大程度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在搶救危重病人方面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蔣濤.放置口咽通氣管建立過度性氣道進行現場急救的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4):23—24.
[2] 牛素桃,龐玉玲.口咽通氣管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的應用及護理[J].西南軍醫,2010,12(1):153.
[3] 田兔紅,王素珍.腦卒中昏迷患者應用口咽通氣管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6):56—57.
[4]聶振明,孟昭全主編.實用危重監護與急救[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5:12;28—31.
[5]辛玲.腦卒中昏迷兩種不同吸痰方式的對比研究[J].臨床護理雜志,2006,5(4):卜2.
[6]周芳.重癥監護室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分析. 中國醫學創新,2012,9(2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