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芙蓉
【摘要】目的 探討女性外陰瘙癢的臨床特征及其有效的治療方法。方法 選擇2010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6例外陰瘙癢患者,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n=43)和對照組(n=43),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統計。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65.1%、85.3%,對照組患者治療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34.9%、69.8%,兩組之間的差異顯著(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應用于外陰瘙癢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康復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外陰瘙癢 中西醫結合 臨床療效
【Abstract】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vulva pruritu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Method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0 December to 2013 Jul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vulvar itching, the averag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3) and control group (n=43),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significant effect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65.1%, 85.3%,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significant effect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34.9%, 69.8%,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or genital itching is very significant,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recovery rate,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The vulva pruritus,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中圖分類號】R726.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014-02
引言:外陰瘙癢癥是皮膚性病科常見病和多發病。女性外陰瘙癢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常見癥狀,瘙癢常發生于陰蒂和小陰唇附近,大多數女性患者常因瘙癢部位的隱私性而諱疾忌醫,直至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方來就診。有部分患者由于搔抓、熱水燙洗等使外陰皮膚肥厚及浸漬,陰蒂及陰道黏膜紅腫糜爛,給患者造成難言之隱。對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間以外陰瘙癢為主訴的女性患者86例進行臨床診治分析,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86例患者年齡15~54歲,均勻為29.0±3.2歲;已婚62例,未婚24例;初診51例,反復發作35例;農村婦女63例,城鎮居民23例。
1.2臨床表現86例均有明顯外陰瘙癢,其中75例伴白帶增多,有不同程度的異味,呈膿性、豆渣樣、灰黃色等。外陰皮損:抓痕82例,紅斑充血23例,糜爛6例,小陰唇密集乳頭狀突起2例,大小陰唇灰白色菜花狀突起2例,外陰萎縮1例,色素減退1例。
1.3診斷典型病例
根據臨床特征就可以確診,不典型病例需結合陰道分泌物懸液鏡檢、宮頸分泌物涂片檢察、醋酸白試驗,必要時行PCR檢察,伴焦慮者根據HAMA焦慮量表進行分型。經過以上檢察確診為念珠菌性陰道炎36例,其中合并念珠菌性外陰炎32例,合并假性濕疣4例;滴蟲性陰道炎32例,其中合并外陰尖銳濕疣2例;淋病3例,其中合并尖銳濕疣1例;陰虱3例;濕疹5例;接觸性皮炎4例;外陰瘙癢癥3例。
采用抽簽的方式將86例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43例,據統計,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1.1 對照組
針對對照組的43例患者,采用西醫治療,予以患者采用苯海拉明(河南太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豫中制藥廠,國藥準字H 41024879)進行治療,具體的用法用量為:口服,25-50mg/d,3-4次/d。同時服用己烯雌酚(合肥久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34021250)治療,具體的用法用量為:口服,0.25mg/次,1-2次/d,持續用藥10d為一個療程。
1.2 觀察組
針對觀察組的43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行中醫治療,取淫羊藿15g、苦參15g、紫草15g、蛇床子15g、鶴虱15g,荊芥12g、黃柏12g、川花椒12g,枯礬10g、五倍子10g,煎汁500ml,每次以其汁加少許開水,倒入干凈盆中,先熏后洗,持續15min,早晚各1次[3],持續治療10d為一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瘙癢、劇癢、濕癢生瘡等臨床癥狀和體征徹底消除的治療效果為顯效;瘙癢、劇癢、濕癢生瘡等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明顯改善和控制的治療效果為有效;上述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未發生任何變化,甚至加重的治療效果為無效。
統計學方法
用統計軟件 SPSS 13.0 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 兩組患者的均衡性檢驗采用χ2檢驗的方法,兩組患者的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計數資料的邊角采用χ2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
結果
據統計,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兩組之間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療效對比
組別 例數顯效 有效無效總有效率觀察組4328(65.1%)13(30.2%) 2(4.7%)85.3%對照組4315(34.9%)15 (34.9%) 13(30.2%) 69.8%討論
外陰瘙癢癥是皮膚性病科常見病和多發病。女性外陰瘙癢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常見癥狀,瘙癢常發生于陰蒂和小陰唇附近,大多數女性患者常因瘙癢部位的隱私性而諱疾忌醫,直至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方來就診。有部分患者由于搔抓、熱水燙洗等使外陰皮膚肥厚及浸漬,陰蒂及陰道黏膜紅腫糜爛[3],給患者造成難言之隱。西醫認為;常因衛生習慣不良、宮頸炎、陰道炎、陰道分泌物刺激等所致,也可因局部濕疹、神經性皮炎、過敏性皮膚病、內分泌失調、外陰皮膚營養不良等因素而發生。中醫認為與濕、熱、毒、蟲有關;本方案針對病因,通過皮膚、粘膜給藥,從而作用于病灶處,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氣血流暢,驅除濕熱蘊結之毒邪,養血滋陰并改善患處機體免疫力,從而達到治愈女性外陰瘙癢疾病的目的。西醫用藥治療相比,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幫助患者盡早的擺脫疾病的困擾,避免給身體帶來更嚴重的危害。減輕了疾病給患者造成的困擾,提高了患者康復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值得更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
總之,近幾年女性外陰瘙癢癥有增多的趨勢,其病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全身性和局部性原因,要通過認真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針對病因治療才能獲得理想療效,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還要做好女性患者預防保健工作,加強必要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反復發作或有其他合并癥狀者,應進一步查找原因,嚴格在醫生指導下治療,避免盲目用藥。
參考文獻
[1]侯平,張鳳娥.女性外陰瘙癢86例臨床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5(07)
[2]黃小莉.外陰瘙癢320例臨床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0(08)
[3]苗冬梅.236例外陰瘙癢的原因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