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全 靳永麗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052-01
腦梗塞的預后影響因素甚多,多臟器功能衰竭(Multiple Qrgan Failur MOF)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MOF是七十年代出現的一個新的臨床概念和綜合征,常于嚴重感染或創傷后發生,近年來國內有見于急性腦血管病的報告?,F將我們2011年2月~20133年11月住院的43例分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全部患者經CT檢查確診腦梗塞,按MOF的各臟器衰竭診斷標準,本組病例均在發生腦梗塞24小時之后,出現2個或2個以上的器官系統序貫性漸進性功能衰竭。
1.1性別與年齡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50~92歲,其中50歲~組4例,60歲~組16例,70歲~組15例,80歲~組7例,>90歲1例。
1.2基礎疾病根據既往史、體征或實驗室檢查顯示已患疾病1~9種,平均3.2種。其中2~3種18例,9種1例。按疾病分高血壓28例,心臟疾病17例,中風14例,糖尿病10例,腎功能不全4例。
1.3腦損害征象意識清楚25例,嗜睡5例,昏睡10例,昏迷3例。中樞性偏癱31例,四肢癱9例,單側或雙側病理反射3例,伴腦膜刺激征3例。
1.4梗塞灶在起病的20小時~8日行CT檢查顯示梗塞灶,其中位于腦干7例,基底節及單側大腦半球各3例,額葉及放射冠各2例,顳葉、橋腦、內囊、雙側基底節各1例,顳葉+頂葉3例,基底節+放射冠2例,額葉+雙側基底節,基底節+腦干、顳葉+橋腦、顳葉+放射冠、基底節+小腦半球、放射冠+丘腦、顳葉+尾狀核各1例,單側大腦半球+雙側枕顳葉交界區、基底節+顳葉+頂葉、小腦+腦干+基底節各1例、顳葉+額葉+頂葉和或枕葉6例,顳葉+頂葉+枕葉+中腦半球及對側頂葉+小腦半球1例。病灶大小為0.2~1.5cm共28例,余為2.2cm以上,最大為8.5cm。其中大面積梗塞10例,顯示腦萎縮19例。
1.5腦梗塞的主要治療措施用脫水,控制血壓,抗感染,改善血循環等,脫水劑使用速尿40mg靜注,1~2次/日,3~8日;13例并用20%甘露醇125ml,1~4次/日,2~7日;5例靜滴地塞米松10mg/日,3~4日。2例靜滴丁胺卡那0.4/日,3~7日,1例肌注鏈霉素1.0/日,5日;1例靜滴慶大霉素16萬U/日,7日。
1.6受累衰竭器官腦13例,胃腸道25例,肺33例,心血管24例,代謝19例,腎26例,肝5例。按器官衰竭計2個9例,3個22例,4個10例,5個2例,平均3.1個,以3~4個最多,占69.8%。
1.7器官衰竭的發生順序胃腸道→腎、代謝或心→肺12例,代謝→心或肺4例,心→肺、胃腸道→腎或肺、腎→心→肺或代謝、心→代謝或胃腸道→肺、腎→心→代謝→肺、胃腸道→心→腎→肺、胃腸道→腎→心→代謝→肺、肺→肝或心→腎→代謝、代謝→胃腸道或肺→心、胃腸道→腎→肺或肝→心各2例,腎→心、胃腸道→心→腎、肝→肺→心、腎→代謝→肺、腎→胃腸道→代謝、肝→腎→肺→代謝、胃腸道→肝→肺→腎各1例。首先器官衰竭依次為胃腸道、腎、心、代謝、肺。
2討論
影響腦梗塞的預后因素有發病年齡,梗塞部位、顯著的神經障礙、昏迷及身體其他部位有廣泛血管疾患等。中風的MOF已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大多數腦梗塞患者,尤其是死亡者同MOF的關系更大。本組43例腦梗塞。入院時無顱外多器官功能衰竭表現,其后在1~15天(平均7天)內發生2~5器官(以胃腸道、心、肺及腎為多)衰竭,可分出下列幾種情況:①7例腦梗塞灶主要位于基底節,丘腦或腦干,為大面積或多發性梗塞,伴有腦水腫或腦中線移位,無明顯內臟功能受損,未用地塞米松,甘露醇及對肝腎有毒性的藥物,于中風3~6日內出現昏迷或腦疝,繼而胃腸道、腎、心、肺及代謝衰竭,這些病例主要與腦病變有關,除病灶為大面積或多發性外,損害下丘腦或腦干功能是重要因素。②有高血壓、心臟疾病,中風、糖尿病、慢支肺氣腫及腎功能不全等病史共21例,其中8例腦梗塞灶不大,臨床表現較輕,平均71歲,有多種基礎疾病,平均3.2種。在卒中的3~7天先出現心功能衰竭或腎前性衰竭,相繼累及代謝、肺、消化道等,顯示高齡、基礎疾病與MOF的發生有關。③8例已有一定內臟功能受損征象,其中5例基礎疾病為高血壓病、慢支肺氣腫合并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中風、消化道潰瘍及腎功能不全,病灶位于腦干,為大面積或多發性,于發病2~7日內出現昏迷、高熱或心功能衰竭,跟著胃腸道、肺、腎及代謝衰竭,說明MOF的發生同腦梗塞及基礎疾病兩者有關。④同藥物有關的14例,其梗塞灶較小,主要位于大腦各葉、放射冠或腦干,以意識清楚,一側中樞性偏癱為主要臨床表現,其中8例基礎疾病較輕。有10例用脫水劑5~8日,出量大于入量2~5日后出現尿素氮不斷上升(合并高滲性昏迷2例)。2例用地塞米松及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于3~7日后出現尿素氮 上升及消化道出血。還有1例用高濃度硝酸甘油致休克。另1例用利血平1mg后致血壓下降,消化道出血及復發大面積腦梗塞。這些病例其后相繼出現腎、代謝、胃腸道、肺衰竭,提示為藥物所致。
本組年齡偏高,多數有高血壓,心臟疾病、中風及糖尿病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臟器功能低下或潛在損害,近1/5病例MOF的發生與高齡,基礎疾病有關,因此治療中要特別注意保護內臟功能,尤其是心、腎、肺及消化道等器官。約1/5病例的MOF同腦梗塞密切相關,表現為腦干功能明顯障礙甚至腦疝,其后導致MOF的發生,造成搶救困難。近20%病例MOF的發生同腦梗塞,基礎疾病兩者有關,因此治療上除積極處理原發病,還應多方面兼顧。多于1/5病例由藥物誘發MOF,其梗塞灶小,臨床表現較輕,內臟功能受損不明顯,有些只需一般支持治療,就有可能恢復。由于沒有按照每個患者具體情況,而長期較大劑量使用脫水劑,引起水、電解質紊亂,部分病例致腎前性腎衰,氨基糖甙類藥及甘露醇又可引起腎小管損害,形成惡性循環,這些教訓是深刻的。總之應從腦梗塞的臨床和病理情況,進行治療的選擇,必須考慮個體化方案,嚴格掌握脫水劑、降壓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使用,避免應用對肝腎有毒性的藥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對防止的MOF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