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斌 熊明松 錢加才
【摘要】目的:探討重型顱腦外傷術后合并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擇重型顱腦外傷術后合并大面積腦梗死患者30例為治療組、重型顱腦外傷術后無大面積腦梗死患者30例為對照組,兩組都給予脫水、止血支持治療。結果:對照組與治療組的死亡率分別為13.3%和40.0%,治療組的死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重型顱腦外傷術后合并大面積腦梗死的死亡率高。
【關鍵詞】重型顱腦外傷;大面積腦梗死;臨床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093-02
重型顱腦外傷是一種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均很高的急性腦血管病,很多患者伴隨有大面積的腦梗塞[1]。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重型顱腦外傷治療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其治療方法包括溶栓、降纖、抗凝、亞低溫及腦保護劑等,但由于臨床療效尚未完全肯定,患者的后遺癥比較多,比如很多患者術后存在大面積腦梗死,導致嚴重的預后[2]。早期研究認為重型顱腦外傷術后合并大面積腦梗死不適宜再進行手術治療,風險比較大,為此多采用對癥保守治療[3]。本文具體探討了重型顱腦外傷術后合并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預后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2010年2月到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60例,入選標準:符合重型顱腦外傷術后的診斷標準;經頭顱CT或MRI證實有顱內有新發的腦梗死病灶;急診發病;臨床資料完整;患者與監護人知情同意。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69歲,平均年齡58.56±3.33歲;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學18例,中學與中專18例,大專及其以上16例;瞳孔無變化28例,單側瞳孔散大30例,雙側瞳孔散大者2例。其中重型顱腦外傷術后合并大面積腦梗死患者30例為治療組、重型顱腦外傷術后無大面積腦梗死患者30例為對照組。兩組的性別、年齡、瞳孔變化與文化程度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都給予同樣治療:給予常規脫水、止血支持治療;予20%甘露醇、速尿脫水,奧拉西坦等營養腦神經及對癥支持治療,預防感染,使用依達拉奉防止及治療腦梗死、尼莫地平預防血管痙攣;同時都輔以腸內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治療,后期康復鍛煉。
1.3 觀察指標
(1)療效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死亡。GOS預后評分
評分 等級分5級, 5 恢復良好 恢復正常生活,盡管有輕度缺陷 。4 輕度殘疾 殘疾但可獨立生活;能在保護下工作。 3 重度殘疾 清醒、殘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 。2 植物生存 僅有最小反應 (如隨著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睜開)。 1 死亡 死亡。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與處理,統計方法涉及t檢驗與卡方分析,P<0.05代表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總體療效對比
治療后經過觀察,對照組與治療組的死亡率分別為13.3%和40.0%,治療組的死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兩組治療后療效對比(n)
組別 例數(n) 顯效(4-5級) 有效(2-3級) 無效(1級) 死亡率對照組 30 16 10 4 13.3%治療組 30 10 8 12 40.0%P <0.053 討論
重型顱腦外傷是臨床上的危重疾病,其致死率非常高,術后的一段時期內也是其他病癥的一個高發階段,其中大面積腦梗死便是致使死亡率升高的一個并發癥(4),據調查大面積腦梗死患者的出現率占同期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3%。(5)顱腦損傷并發腦梗死的發病機制復雜,可能和以下因素有關1顱腦損傷后顱內壓升高甚至腦疝,造成腦組織移位,伴隨移位的供血血管受壓、牽拉導致腦組織的缺血梗死2顱腦損傷后高顱壓及腦水腫可造成腦灌注不足,從而導致腦梗死,3外傷后蛛網膜下腔出血導致血管痙攣,使腦組織缺血形成腦梗死。
我們在臨床中觀察到術中發現腦搏動很弱甚至看不見腦搏動的患者,術中出現急性腦膨出以及有大面積嚴重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術后容易出現腦梗死。對以上患者術后可以使用依達拉奉、尼莫地平預防和減少腦梗死的發生率。重型顱腦外傷術后合并大面積腦梗死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緩神經功能缺損的康復和認知功能的恢復,增加病死率。本文對照組與治療組的死亡率分別為13.3%和40.0%,治療組的死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從臨床觀察中發現重型顱腦外傷術后合并大面積腦梗死的死亡率高。
參考文獻
[1] 馮偉,李兆全,韓大明.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13):63-64.
[2] 左建麗,左佳.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和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6):52-54.
[3] 牛倩茹,郭軍紅.高血壓和非高血壓腦梗死患者顱內及顱外血管特征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11(6):700-702.
[4] 許文輝, 老年人大面積外傷性腦梗塞臨床特點分析[J]. 蘇州醫學院學報,2000,20(9):1688
[5]楊利民, 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大面積腦梗死分析[J].吉林醫學,2011,5(15):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