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欲曉
【摘要】目的:研究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術指征與時機選擇。方法:選取2009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診治的60例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確診患者,按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研究組采用早期手術,對照組采用延期手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21.45±2.45)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39.58±6.23)d,同時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13.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且APACHEⅡ評分研究組(4.95±0.41)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的(12.35±1.42)分,組間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手術指征及時機選擇繼而進行規范早期手術治療,對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積極治療作用。
【關鍵詞】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手術指征;時機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110-01
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目前具有較明確的診治原則,但具體操作過程仍存在多種問題,需更進一步進實驗研究[1]。本文將于本院診治的60例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確診患者為研究組對象,研究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手術指征和時機選擇對臨床療效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診治的60例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確診患者,
按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研究組男女比例17:13,年齡26-75歲,平均年齡(46.23±0.75)歲,等級分型:輕型21例,重型9例;對照組男女比例16:14,年齡28-79歲,平均年齡(48.69±1.27)歲,等級分型:輕型19例,重型1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級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膽源性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②無相關手術及醫療設備禁忌癥;③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斷標準;②相關手術及醫療儀器禁忌癥;③精神意識障礙者。
1.3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統一進行常規治療,主要內容:禁食、減胃壓、適當服用抗胰腺分泌藥物,服用抗生素降低感染率。研究組患者采用早期手術治療方案:在患者發病24-48h內進行合理對應手術;對照組患者采用延期手術治療方案:在患者住院2-4W進行手術,通常采用膽囊切除或膽總管探查+T管引流,同時需嚴格清除胰腺病灶組織并在周圍進行多管分流。
1.4觀察指標
醫院派專門人員負責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死亡情況,繼而進行比較分析,同時采用慢性健康評估(APACHEⅡ)對患者術后身體實際恢復情況進行比較[3]。
1.5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用SPSS 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與處理,一般資料用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時,表示差異具統計學上的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平均住院時間及APACHEⅡ評分情況
研究組平均住院時間(21.45±2.45)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39.58±6.23)d,且研究組APACHEⅡ評分(4.95±0.41)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的(12.35±1.42)分,比較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及APACHEⅡ評分情況比較(X±s)
分組 例數(n) 平均住院時間(d) APACHEⅡ(分)研究組 30 21.45±2.45 4.95±0.41對照組 30 39.58±6.23 12.35±1.42注:得分與治療效果呈反比關系。
2.2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臨床預后情況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13.33%,死亡率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6.66%,其中并發癥差異尤為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臨床預后情況比較[n(%)]
分組 例數(n) 輕型 重型 總計 并發癥 死亡 并發癥 死亡 并發癥 死亡研究組 30 3(10.00) 0(0.00) 1(3.33) 0(0.00) 4(13.33) 0(0.00)對照組 30 4(13.33) 0(0.00) 6(20.00) 2(6.66) 10(33.33) 2(6.66)3.討論
膽源性急性胰腺炎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具有相對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4]。近年來國際對膽源性急性胰腺炎已有較佳診治原則,有效降低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死率,但具體診治過程中仍存在多種問題,如何正確把握患者手術指征及時機是提高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確診率及臨床療效的基礎保障[5]。
據本研究實驗結果表明,研究組平均住院時間(21.45±2.45)d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9.58±6.23)d,同時采用APACHEⅡ評分得出研究組(4.95±0.41)分優于對照組的(12.35±1.42)分。提示充分了解每位患者手術指征情況選擇合適手術時機,幫助患者爭取最佳治療機會及手術方案,有助于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身體盡早恢復正常狀態。同時本研結果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13.33%,死亡率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6.66%,其中并發癥差異尤為顯著,且輕型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并發癥及死亡率均低于重型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提示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術指征和時機選擇與胰腺炎輕、重程度具有一定規律性,需嚴格掌握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分型、患病嚴重程度,在充分了解每位患者實際疾病情況基礎上,選擇合適手術時機,以達到理性治療目的[6]。
綜上所述,早期合理手術指征及時機的選擇對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積極治療意義,有利于減輕患者疾病痛苦,阻止病情惡化,減少感染并發癥,是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可行性方案,具有臨床廣泛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劉習庚.不同手術時機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793-794.
[2]馬超.不同手術時機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吉林醫學,2011,32(30):375-376.
[3]石顯水.不同手術時機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效果對比[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8):593-594.
[4]李博,于彥章,徐濤.急性膽源性胰腺炎35例診治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3):274-275.
[5]康曉征.胰癉貼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TLR4/NF-KB信號機制研究[J].中西醫結合臨床,2011,27(17):56-57.
[6]劉海寧.72例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1,30(22):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