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倩
【摘要】:目的:總結營養支持治療在神經外科危重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探索營養支持治療在神經外科危重病人臨床治療的作用和意義。方法:選取我院神經外科病房危重病例31例,平均年齡(38±0.3)歲,傷后后48小時(早期)給予腸內營養(EN),逐漸增加用量,以腸外營養(PN)進行輔助配合;傷后7天之內(應激期),根據實際病情降低葡萄糖的用量。嚴密檢測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濃度、臨床檢測指標及胃腸道功能,并發癥的發病率和愈后率。結果:所有患者腸內營養平均時間為29天,時間最長者55天,最短者9天,治愈22例,好轉8例,死亡1例。未見血清白蛋白(ALB)濃度、臨床檢測指標明顯變化,營養狀況良好,腸內營養期間未見明顯代謝性并發癥和消化道系統并發癥。結論:護士分層分級管理在護理臨床中對優質護理、營造和諧的護理環境具有一定積極意義,在優質護理臨床管理中值得推廣。
【關鍵詞】:護士分層分級管理;優質護理;臨床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113-01
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大多病情較重,在損傷早期其臨床基礎代謝率較高,多伴有不同程度神經功能障礙。機體所需能量較大,及時給予腸內營養,輔以腸外營養[1]。預防臨床并發癥,挽救患者生命,為臨床有效救治爭取時間。本次研究就31例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對營養支持進行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研究和探索,對其臨床治療中營養支持應用的意義進行探討。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神經外科病房危重病例31例,年齡在25~63歲之間,平均年齡(38±0.3)歲,男性21例,女性10例。按照病型分為:顱腦損傷重度19例,高血壓腦出血5例,顱內腫瘤占位7例。按照手術分為:顱內血腫清除術19例,腦室引流7例,未手術者5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癥狀和意識障礙、創傷應激性反應。格拉斯評分8分以下17例,平均分值為5.7分;意識障礙Ⅲ至Ⅳ級27例。無糖尿病等影響代謝功能的內分泌疾病,生存期>1周。
1.2 營養支持方法
1.2.1 腸內營養(EN) 對患者入院48h后給予管飼,為避免導管留置,引發上消化道局部黏膜糜爛、術后應激性反應、消化道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用質量較好、細的喂養管,采取24小時內持續滴注,上半身抬高約45°,從最初的胃內潴留量<150ML逐漸增加滴量,以適應賁門括約肌、腸道肌肉蠕動狀況。
1.2.2 腸外營養(PN) 患者入院后完善檢查并明確診斷,根據實際病情給予補充非蛋白熱量、糖。在術后或入院內5~7天,以中央靜脈或周圍靜脈置管的方式,給予患者83.68KJ/(kg.d)熱量,其中氮量為0.10~0.12G/(kg.d)、熱氮比為150:1 。由于危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代謝紊亂和機體自身能量消耗,PN主要來源于10%葡萄糖、 20% 脂肪乳劑。其中糖脂的能量比為2:1 ,氮選擇氨基酸溶液 為7% 凡命,按糖 :胰島素為4 :1比例來加入正規胰島素。而維生素、微量元素、 水與電解質則按機體出入平衡供給。5~7天之后適當增加供熱量,調整為熱量104. 6 kJ/(kg.d)、氮量為0.15~0.20/(kg.d)、熱氮比為120:1。
1.3 臨床檢測指標
1.3.1 血清白蛋白(ALB)濃度對所有患者從入院第一天起進行血清白蛋白的檢測,每周采取外周靜脈血3次并記錄檢測結果,以觀察患者營養狀況。
1.3.2 臨床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入院后臨床淋巴細胞計數,及時觀察患者免疫系統變化;同時密切關注患者血清學生化檢測,留意其電解質平衡、肝臟、腎臟功能、血糖的變化。
1.3.3 胃腸道功能檢測觀察患者住院期間臨床消化道系統癥狀,對腸內營養、腸外營養過程中嘔吐、返流、上消化道出血、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狀況及時記錄,并反饋給上級醫師,遵醫囑進行用藥。
2結果
所有患者腸內營養平均時間為29天,時間最長者55天,最短者9天,治愈22例,好轉8例,死亡1例。治療期間,開顱手術26例中切口一期愈合24例,5例機械性通氣一次性脫機成功4例,死亡1例。腹瀉6例,3例在治療期間中途發生應激性潰瘍出血,停止鼻飼。短暫性高血糖3例,在減少葡萄糖供給、調整胰島素用量后,血糖恢復正常水平。其他患者未見血清白蛋白(ALB)濃度、臨床檢測指標明顯變化,營養狀況良好。
3 討論
神經外科重癥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意識障礙,在臨床上病程較長,病情復雜。由于神經系統有不同程度植物神經損傷,內分泌系統紊亂、電解質失衡,機體自身免疫力下降,大多需要手術治療。在病程早期的治療最關鍵,針對患者的臨床代謝特殊性,及時補充其所需的熱量和葡萄糖、調節負氮平衡等。對于腸內營養,會因為消化道內肌肉功能減退,甚至并發應激性潰瘍,引起食管返流、消化道黏膜損傷,甚至呼吸性肺炎等并發癥。而應激期,患者所需熱量、葡萄糖等需根據實際病情及時調整,輔以腸外營養,避免因過度葡萄糖的共給而引發呼吸系統負荷增加[2]。
合理、科學的腸道營養能適應神經外科危重病人對營養支持的需求,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蛋白質代謝、補充必要的營養物質,幫助臨床病情好轉、恢復。營養支持治療在神經外科危重病人臨床治療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新穎.外外科危重病人的營養與代謝調控[J].外科理論與實踐,2012.14(2):102-104.
[2]陳國棟,梁靜芝,王后興.早期腸內營養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實用醫學,2012.24(10):110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