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維政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討分析全麻和腰硬聯麻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和應用安全性。方法:我院從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接收了70名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將這70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名患者。對觀察組患者使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方法來進行治療,而對照組患者使用全麻的方法來進行全身麻醉,對比兩組患者的身體反應、治療效果,觀察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患者在手術后的血液動力學變化之間的差異較為顯著,將兩組患者的清醒時間和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進行對比,會發現對照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沒有觀察組那么穩定,而且蘇醒時間比觀察組長,采用的麻醉藥物的劑量比觀察組明顯多,同時對照組患者手術后的心率和血壓的穩定性沒有對照組好,安全性比對照組低, 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腰硬聯合麻醉方法比較適合髖關節置換術,臨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并發癥少,比全身麻醉更能很好的控制心率和血壓,患者在手術之后恢復的快,值得臨床推廣,廣泛使用。
【關鍵詞】全麻;腰硬聯合麻醉;髖關節置換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123-01
髖關節置換術是對老年患者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低,創傷小,在臨床中比較常見,但是老年患者在手術前通常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或呼吸系統疾病等常見病,再加上抵抗力、生理儲備功能呈下降趨勢,所以手術過程中麻醉藥物的使用方式至關重要。現收集我院從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70名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分別進行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的方法,比較兩者的使用效果及安全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從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接收了70名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有40名男性患者和30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齡61歲左右。將這70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名患者,觀察組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方法,其中,女性12例,男性2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其中,女性18例,男性17例。兩組患者身體的基本資料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沒有統計學意義。對兩組患者的麻醉時間、藥物使用量、氣管拔去時間以及清醒時間進行觀察對比。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心電圖等進行仔細監測,注意手術過程中患者身體的感受以及手術后患者的恢復情況。
1.2.1觀察組患者
觀察組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方法,患者左側臥位,采用阻滯方法,以L3-4間隙為穿刺點,穿刺過程中,使用穿刺針操作。穿刺成功后,讓患者服用羅哌卡因,向蛛網膜下間隙中以每分鐘0.2毫升的速度注入0.75%布比卡因2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1毫升,之后把導管留在硬模外部備用,在注射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注射劑量進行適當調整。
1.2.2對照組患者
對患者進行全麻操作,吸入1%-2%的七氟醚,間斷添加一定劑量的維庫溴銨、芬太尼,微泵每小時連續注射2.5mg-5mg/kg丙泊酚以維持麻醉。
1.2.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進行仔細觀察,包括舒張壓、收縮壓、心率、麻醉藥物劑量、阻滯時間、阻滯起效、麻醉效果等方面,對比兩組患者在手術后的惡性嘔吐、疼痛程度等反應。
1.3統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的所以資料和數據采用專業的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經過卡方和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液動力學變化情況
在患者手術前,差異不明顯,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在患者手術后,對照組的舒張壓、心率和收縮壓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表1 血液動力學變化差異比較(X±s)
組別 階段 舒張壓 心率(次/分鐘) 收縮壓觀察組(n=40) 手術前 70.89±6.93 80.02±10.46 128.89±9.93觀察組(n=40) 手術后 66.87±5.44 68.66±5.79 100.89±9.98對照組(n=40) 手術前 74.21±7.52 85.73±10.23 138.89±10.93對照組(n=40) 手術后 82.71±7.94 91.69±11.14 120.89±14.932.2兩組患者的麻醉藥物劑量、阻滯時間、阻滯起效、麻醉效果比較
麻醉藥物劑量、阻滯時間、阻滯起效、麻醉效果比較,對照組的各項麻醉效果低于觀察組,P<0.05,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表2麻醉藥物劑量、阻滯時間、阻滯起效、麻醉效果比較
組別 藥物劑量 阻滯時間 起效時間 麻醉效果[n%]觀察組(n=40) 17.66±4.79 13.89±2.93 48.02±14.46 37(94.00)對照組(n=40) 141.66±19.79 23.21±6.52 244.73±34.23 29(76.00)2.2手術后不良反應及疼痛程度比較
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的有3例,感到輕度疼痛患者有16例,中度疼痛的患者有8例,重度疼痛的患者有3例;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的有1例,感到輕度疼痛患者有25例,中度疼痛的患者有2例,重度疼痛的患者有1例。兩組患者在手術后的不良反應與疼痛程度比較,P<0.05,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髖關節置換術在40多年前被采用,至今已成為骨關節外科開展最成功的手術之一。多次臨床使用表明,腰硬聯合麻醉有以下優勢:見效快,可以減少藥物的劑量,可以很好地控制折射藥物的速度,對患者的生理功能影響較小,同時可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鎮痛效果更理想。此外,可以使肌肉更松弛,人體組織清晰可見,易操作,醫生可以輕松的進行深部組織的處理,避免了對旁邊器官的傷害,還可以減少患者出血,并有利于傷口愈合。本研究表明,在麻醉以后以及手術過程中,全麻患者的血液動力學沒有腰硬聯合麻醉患者的穩定,心率、血壓的穩定性也不如腰硬聯合麻醉,手術后,全麻的安全性比腰硬聯合麻醉低,并發癥比腰硬聯合麻醉高。腰硬聯合麻醉可以合理適當的減少藥物劑量,降低患者身體內的藥物濃度,減少過敏等不良反應的發生,見效快,降低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這種麻醉技術發揮作用的時間短,效果顯著,一般不會受到呼吸循環、手術時間的影響。腰硬聯合麻醉的髖關節置換術,更為重要的是術后的康復和鎮痛,應適當參加一些康復訓練,讓患者的心理和身體更適應人體關節,并對于正確的坐姿、睡臥姿勢、行走姿勢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還可以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綜上所述,在髖關節置換術中,腰硬聯合麻醉的患者,尤其是對于手術風險高的老年患者,麻醉效果更好,并且在麻醉前后過程中,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幅度也在減小,手術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有利于穩定患者血壓和心率,縮短了患者的蘇醒時間,使用的麻醉劑量較少,有利于患者的身體康復,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所以目前這種方法在臨床上越來越被重用。
參考文獻
[1]黃起陽.觀察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3(32):400-401.
[2]殷福香.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J].求醫問藥.2013,11(1):180
[3]毛樂成.范水成.觀察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1):38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