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茜茜 黃戰 黃梅香 周先果
【摘要】 目的:分析由Rh血型抗體所致的新生兒溶血病,以提高新生兒Rh溶血病的診斷。方法:對1例新生兒同型交叉配血不合,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強陽性患兒,進行Rh血型分型并用譜細胞鑒定患兒血清、紅細胞放散液中的Rh血型系統抗體并對產婦進行Rh血型分型及不規則抗體檢測。結果:患兒、產婦Rh血型分別為CcDEe、CCDee,抗-E、抗-c均為陽性,結論:新生兒配血不合時,遇直抗強陽性患兒,應注意檢測Rh血型系統血型抗體,以便及時發現新生兒Rh溶血病,及時治療。
【關鍵詞】 Rh(D)陽性;新生兒Rh溶血??;IgG抗-E、抗-c
【中圖分類號】R722.1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147-02
新生兒溶血病(HDN)是由于孕婦體內存在與胎兒紅細胞不配合的IgG型抗體,并由該抗體所引起的同種被動免疫性疾病。文獻報道ABO溶血病占HDN的85.3% ,Rh溶血病占14.6%[1]。 Rh溶血病主要發生在母親Rh(D)陰性、新生兒Rh(D)陽性時,但母親Rh(D)陽性母親所產Rh(D)陽性新生兒也有可能發生Rh溶血病。本院發現IgG抗-E、抗-c抗體致Rh(D)陽性產婦所產新生兒發生溶血病一例,現將此病例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兒 ,女,21天,系G6P2,胎齡39W+5,于當地縣級婦幼保健院出生,出生第2天后皮膚黃染,總膽紅素394umol/L,直接膽紅素13.9 umol/L,經光療處理后總膽紅素198 umol/L,直接膽紅素10 umol/L,出院后患兒皮膚黃染無明顯加重及減輕。17天齡時出現流涕,伴打噴嚏癥狀,送至當地縣級婦幼保健院測Hb90.6g/L,總膽紅素218 umol/L,直接膽紅素11 umol/L,再次光療后黃染燒減輕,Hb降至78.3g/L后轉至本院診治。
1.2、儀器與試劑
1.2.1儀器 久保田血清學專用離心機。
1.2.2試劑 抗-D、抗-C、抗-c、抗-E、抗-e血清、ABO反定型紅細胞、譜細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試劑由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1.3 方法
新生兒Rh溶血病血型血清學檢查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2]操作,ABO血型和Rh血型的鑒定、結果判定按說明書操作,母親血清、患兒血清及紅細胞抗體放散液中的抗體用譜細胞在抗人球蛋白介質中鑒定。
2. 結果
2.1血型鑒定 見表1
抗-A抗-B抗-D抗-C抗-c抗-E抗-e ACBC患兒 - 4+3+3+3+2+3+/ /母親 - 4+2+2+- - 3+3+-2.2患兒母親不規則抗體篩選: Ⅰ號、Ⅱ號、Ⅲ號篩選細胞結果分別為:“-”、“2+”、“2+”。
2.3 新生兒溶血三項實驗
2.3.1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抗-IgG+抗-C3: “2+”、抗-IgG:“2+”
抗-C3:“-”。
2.3.2游離試驗和釋放試驗 見表2
譜細胞12345678910 自身游離 ---------- -放散-w+ w+ w+ w+ w+ w+ -w+ w+w+母親血清-2+ 2+ 2+ 2+ w+ w+ -w+ 2+-以上結果可判斷:患兒和母親ABO血型均為B型,Rh血型均為陽性,患兒Rh血型分型為CcDEe,其母親Rh血型分型為CCDee?;純核既苎∮蒖h血型免疫抗體抗-E和抗-c引起的新生兒Rh溶血病。
3、討論
Rh血型系統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是由于Rh血型不合引起的被動同種免疫性疾病,當由父親遺傳給胎兒的Rh抗原為母親所缺少時,胎兒紅細胞可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刺激母體產生免疫性Rh抗體,此抗體再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破壞胎兒紅細胞、引發胎兒水腫、黃疸、貧血和肝脾腫大,甚至并發核黃疸,嚴重者可致死亡[3]。Rh溶血病多發生于Rh陰性的母親、陽性的新生兒,發生在母親、新生兒均為Rh(D)陽性時,主要是母子Rh系統的其它抗原如E、C、c抗原的不合,若胎兒有該抗原則可發生由抗-E、抗-C、抗-c等引起的Rh溶血病。Rh溶血病一般多發生于經產婦所產胎兒,有輸血史、先兆流產者,少數見于初產婦。其機制是在第l胎產生的抗體效價低,一般對胎兒無明顯影響[4.5]。本文中的患兒,系G6P2,出生第2天后皮膚黃染,總膽紅素394umol/L,直接膽紅素13.9 umol/L,經光療處理后總膽紅素198 umol/L,直接膽紅素10 umol/L,出院后患兒皮膚黃染無明顯加重及減輕。17天齡時測Hb90.6g/L,總膽紅素218 umol/L,直接膽紅素11 umol/L,再次光療后黃染減輕,且監測Hb降至78.3g/L。轉至本院診治后,因新生兒貧血,予以輸血治療,多次進行交叉配血失敗,檢測患兒直接抗人球試驗陽性強度達“2+”,根據其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結果,考慮溶血病可能性較大,送至廣西南寧中心血站進行鑒定及交叉配血,結果確診為患兒所患溶血病由Rh血型免疫抗體抗-E和抗-c引起的新生兒Rh溶血病。因患兒Rh血型分型為CcDEe,其母親Rh血型分型為CCDee,為其篩選ABO血型為B型且Rh血型分型為CCDee的獻血員進行交叉配血,配血相合。經過輸血、光療、靜脈丙種球蛋白等治療后,患兒治愈出院。
針對新生兒由E、C抗原不合所發生的Rh溶血病,時有報道,楊彩云[6]等報道,Rh(D)陽性母親及陽性新生兒發生Rh溶血病占新生兒Rh溶血病的20.7%,本例新生兒發生Rh溶血也是母子E、C抗原不合而引起,因此對于ABO血型相合,母子均Rh(D)陽性患兒,發生病理性黃疸,進行性貧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強陽性,配血不合者,應對Rh(D)以外的C、c、E、e等抗體的篩查與鑒定,以防止Rh溶血病的誤診或漏診[7],擔誤病情的治療。
參考文獻
[1]萬忠和.大劑量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新生兒ABO溶血病l8例的療效觀察[J].新醫學,
2001,32(8):480481.
[2]葉應嫵.王毓三主編.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2版,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l13~ll4
[3] 林甲進,朱碎永,張瑛.IgG抗一E致新生兒溶血病五例分析.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J],2008,l6(2):85-86
[4] Narang A,Jian N.Ha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Indian J Pediatr,2001,68,167-172
[5] 袁茜茜 ,符寶銘,黃梅香、覃宜飛. IgG抗-D、抗-C致新生兒Rh溶血病一例分析.[J],2013, 28 (8):184
[6]楊彩英,林影,鐘雁等,新生兒Rh溶血病29例臨床分析.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2,27(3):189-191
[7]周根水,陳桂榮..Rh(D)以外抗體引起的Rh溶血病6例實驗結果分析[J].江西醫學檢驗,2005,23(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