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偉英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方法,提高臨床治療水平。方法 選取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和治療。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迅速、轉變快,綜合治療十分必要,溶栓治療可以改善患者預后、降低病死率。
【關鍵詞】心肌梗死; 溶栓; 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175-01
1臨床表現
1.1前驅癥狀
1.1.1最常見的前驅癥狀
是不穩定型心絞痛,包括初發勞力性心絞痛、惡化勞力性心絞痛等。疼痛性質與一般心絞痛相同,但發作頻繁,每次發作持續時間較長,多在休息或睡眠中發作,含服硝酸甘油療效差。
1.1.2其他前驅癥狀
包括突然嚴重的心絞痛發作,心絞痛時伴有惡心、嘔吐、大汗、明顯心動過緩;老年人突發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昏厥或原有高血壓而血壓突然下降;心電圖示ST段短暫性上升或降低,T波倒置或高聳,或出現心律失常。
1.2臨床癥狀
1.2.1胸痛
大多數病人疼痛劇烈甚至難以忍受,有瀕死感,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多為數小時,甚至數日,休息和服用硝酸酯類藥物不能緩解。疼痛可為束縛、壓榨、阻塞或鉗緊樣,亦可為刀割、針刺和燒灼樣。常位于胸骨后、心前區或前胸部兩側,向左肩或左前臂尺骨端放射,在左手腕部甚至手指亦可產生刺痛感或麻木感。
1.2.2其他系統的癥狀
半數以上的透壁性心肌梗死和有嚴重胸痛的病人出現惡心和嘔吐,偶爾有腹瀉,尤其多見于下壁心肌梗死者。其他尚有大汗淋漓、虛弱無力、眩暈、心悸等癥狀。腦栓塞或其他部位的栓塞可作為心肌梗死的首發癥狀,但較罕見。
1.2.3不典型表現
無痛性心肌梗死約占20%,多見于糖尿病、老年人或服β受體阻滯劑者,也可發生于手術后。多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或嚴重心律失常,可引起猝死。不典型心肌梗死約占10%,疼痛可被充血性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恐懼和精神緊張、躁狂、暈厥、極度虛弱、急性消化不良和周圍動脈栓塞等癥狀所掩蓋。還有疼痛部位不明確、疼痛性質和程度較既往的心絞痛無明顯改變者。
2輔助檢查
2.1白細胞計數
發病1周內白細胞可增至(10~20)×109/L,中性粒細胞多在75%~90%。
2.2紅細胞沉降率
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可維持1~3周。
2.3肌紅蛋白測定
血清肌紅蛋白的升高出現時間較CK出現時間略早,在4小時左右,高峰消失較CK快,多數24小時即恢復正常。
2.4心電圖和心向量圖檢查
壞死區的波形:面向壞死區心肌的導聯,出現深而寬的Q波;損傷區的波形:面向壞死區周圍的導聯,顯示抬高的ST段;③缺血區的波形:面向損傷區外周的導聯,顯示T波倒置。
3治療
3.1院前急救
停止任何主動活動和運動;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6 mg),每5分鐘可重復使用;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由急救中心派出配備有專業醫護人員、急救藥品和除顫器等設備的救護車,將其運送到附近能提供24小時心臟急救的醫院。送達醫院急診室后,醫師應迅速做出診斷并盡早給予再灌注治療。力爭在10~20分鐘內完成病史采集、臨床檢查和記錄1份18導聯心電圖以明確診斷。對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應在30分鐘內收住冠心病監護病房(CCU)開始溶栓,或在90分鐘內開始行急診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PTCA)治療。
3.2藥物治療
3.2.1硝酸酯類藥物
常用的硝酸酯類藥物包括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和5單硝山梨醇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通常給予硝酸甘油靜脈滴注24~48小時。對急性心肌梗死伴再發性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需處理的高血壓病人更為適宜。靜脈滴注硝酸甘油應從低劑量開始,即10μg/min,可酌情逐漸增加劑量,每5~10分鐘增加5~10μg,直至癥狀控制、血壓正常者動脈收縮壓降低10 mmHg或高血壓病人動脈收縮壓降低30 mmHg為有效治療劑量。在靜脈滴注過程中如果出現明顯心率加快或收縮壓≤90 mmHg,應減慢滴注速度或暫停使用。
3.2.2肝素
肝素作為對抗凝血酶的藥物在臨床應用最普遍,對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肝素作為溶栓治療的輔助用藥;對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滴注肝素為常規治療。一般使用方法是先靜脈推注5 000 U沖擊量,繼之以1 000 U/h維持靜脈滴注,每4~6小時測定1次APTT或ACT,以便于及時調整肝素劑量,保持其凝血時間延長至對照的1.5~2.0倍。靜脈肝素一般使用時間為48~72小時,以后可改用皮下注射7 500 U,1次/12 h,注射2~3天。
3.2.3洋地黃制劑急性心肌梗死24小時之內一般不使用洋地黃制劑。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的病人24小時后常規服用洋地黃制劑是否有益也一直存在爭議。目前一般認為,急性心肌梗死恢復期在ACEI和利尿劑治療下仍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可使用地高辛。
參考文獻
[1] 高潤霖.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1(12).
[2] 賀定國.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率臨床體會[J]. 中國當代醫藥.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