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鋼
【摘要】目的:探討替比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的臨床效果。方法:將90例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通過抽簽的方法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5例,分別標記為對照組、治療組。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替比夫定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5.56%,兩組患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44%,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0.00%,兩組患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替比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臨床效果確定,不良反應發生少,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失代償;乙肝肝硬化;替比夫定;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180-02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主要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隨著病情進展可引起多個臟器的損害。乙肝在世界范圍內流行,主要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人群,隨著病情發展,少數乙肝患者還可發展為肝硬化或者肝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乙肝屬于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血液及血液制品進行傳播,其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主要分為急性、慢性、淤膽型及重癥型。關于乙肝的臨床治療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本實驗探討替比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的臨床效果,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到2013年10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0例進行該項研究,均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將90例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抽簽的方法隨機分為兩組,標記為治療組、對照組。對照組45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30例,年齡25~60歲,平均年齡(38.6±13.5)歲,Child-pugh B級患者38例,C級患者7例;治療組45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31例,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37.7±12.2)歲,Child-pugh B級患者37例,C級患者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治療,如保肝、利膽退黃、白蛋白營養支持及抗感染治療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替比夫定(規格:600mg/片)治療,一天一次,一次一片,24周為一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及臨床效果判定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后,如果患者自覺臨床癥狀消失,肝區疼痛感消失且沒有叩擊痛,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較治療前明顯好轉,超聲檢查肝纖維化較治療前顯著好轉,則為顯效;如果患者自覺臨床癥狀消失,肝區疼痛感消失且沒有叩擊痛,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較治療前好轉,超聲檢查肝纖維化較治療前好轉,則為有效;如果患者自覺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沒有改善,肝區有壓痛且叩擊痛,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較治療前無好轉,超聲檢查肝纖維化較治療前沒變化,則為無效;采用顯效及有效例數計算患者治療有效率[1]。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患者臨床數據進行匯總、分析,計數資料選擇率進行表示,行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者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具體情況見表1。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5.56%,兩組患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7350,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組別 例數(例) 顯效 有效 無效 有效率(%)觀察組 45 20 23 2 95.56對照組 45 14 20 11 75.56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具體情況見表2。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44%,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0.00%,兩組患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1850,P<0.05)。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組別 例數(例) 腹脹 惡心、嘔吐 納差 發生率(%)觀察組 45 1 1 0 4.44對照組 45 3 4 2 20.003討論
肝硬化是一種肝臟慢性疾病,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肝臟損傷,病情呈漸進性進展,病灶范圍漸進性增大。失代償性肝硬化是肝硬化的一個病情發展階段,它預示著肝硬化病情比較嚴重,可盡早通過失代償性肝硬化的癥狀發現并積極治療,對肝硬化患者十分重要[2]。臨床大量實踐已經證實,通過抑制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的復制,可明顯改善肝功能,延緩疾病的進展,很大程度上減少原發性肝癌的發生率,一定程度上減少肝移植的需求,所以大多數臨床醫生均采用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治療肝硬化。
替比夫定是天然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的自然L型對應體,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類抗病毒藥物[3],可以有效地、選擇性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酸聚合酶的活性。替比夫定在人體代謝后,其代謝產物為腺苷,平均作用時間為14h[4]。應用替比夫定(核苷類似物)能夠有效的抑制病毒,在抑制過程中能夠特異性的識別病毒的聚合酶[5],從而不會對人體的聚合酶產生破壞,因此較安全,對患者傷害較小。
本實驗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5.56%,兩組患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44%,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0.00%,兩組患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替比夫定對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具有很好地臨床效果,且不良反應發生少。
綜上所述,替比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療效確定,副作用少,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景明.替比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的療效及安全性[J].山東醫藥,2011,51(16):73-74.
[2]張弘,宓余強.徐亮.替比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炎肝硬化臨床觀察[J].傳染病信息,2009,22(3):160-162.
[3]劉鐵軍,王亞紅,鄒文爽.乙肝抗病毒新藥素比伏(替比夫定)述評[J].中國社區醫師,2008,24(10):14.
[4]尤龍竇樂功魏海.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療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09,6(36):53-54.
[5]吳杭源,尤德宏,趙小剛,等.替比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兩年療斂觀察[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0,26(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