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鋒
【摘要】目的 觀察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110例臨床治療體會。方法 將110例腹股溝疝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各55例。分別行無張力疝修補術和傳統修補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恢復時間、疼痛程度及術后復發率等指標。結果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和術后平均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和復發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術后疼痛要強于觀察組(P<0.05)。結論 無張力疝修補術創傷小,術后復發率低,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復發;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傳統修補術
【中圖分類號】R656.2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188-02
腹股溝疝是常見的外科疾病,近幾年來,雖然有多種疝修補術方法的改進,傳統的手術方式沒有解除局部解剖結構的薄弱以及相對高張力的因素,因而復發率高,占90%以上,而且存在疼痛和恢復時間長等缺陷[1]。因此,進行安全性高、創傷小的修補術對復發腹股溝疝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尤為重要。本院通過分析2010年6月到2014年8月治療的110例腹股溝疝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將2010年6月到2014年8月我院的110例腹股溝疝患者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55例(男41例,女14例),對照組55例(男48例,女7例),患者年齡30~84歲,≥60歲50例。其中腹股溝斜疝71例,腹股溝直疝22例,斜疝合并直疝17例,均為傳統術后復發患者。術后復發時間最短為3周,最長為3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及病程經統計學分析,P<0.05。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病例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91例,局部浸潤麻醉19例, 手術沿傳統切口進入,可循原切口略長,切開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環,以銳性游離方式充分游離精索,妥善止血,同時保護髂腹股溝神經,保持術野清晰,盡可能暴露出腹股溝韌帶,聯合腱等堅韌的正常組織[2]。找到疝囊后,如疝囊較小可充分游離,達疝囊頸部。手術過程務必清晰顯露疝環,然后根據疝環大小選擇網塞的大小及數目。將疝囊的中心點與疝塞的頂端縫合,使網塞置入后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即自然展開的外瓣剛好卡在疝環深面,并與疝環邊緣重疊,周邊間距保持O.5~0.8cm的間斷縫合固定,以防移位。疝環處粘連較嚴重,缺損較大的情況下,可將外瓣的邊緣與疝環的淺面邊界做理疊0.5cm的周圍間斷縫合,同時將該處缺損的腹橫筋膜用置入的網片代替[3]。最后用清水沖洗手術區,從而使組織間滲血減少,依次從內而外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對照組按外科傳統常用的法進行手術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4] 將所得數據輸入數據庫,用SPSS1統計軟件進行整理和分析。計量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分別為4%(2/50)、12%(6/50),(P<0.05)。兩組術后復發率分別為0、16%(8/50),(P<0.05)。結果見表1;觀察組術后疼痛輕、中、重度概率分別為70%(35/50)、20%(10/50)、10%(5/50), 以輕度疼痛為主。對照組術后輕、中、重度疼痛分別為34%(17/50)、16%(8/50)、50%(25/50),(P<0.05)。結果見表2。
表1兩個組別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組名 例數(例) 并發癥(例) 平均恢復
時間(d) 手術時間
(min) 術后復發
率(%)觀察組 50 2 6.2 52 0對照組 50 6 14 98 8x2值 - 1.555 1.053 1.628 1.813P值 - P<0.05 P<0.05 P<0.05 P<0.05表2 兩組間手術疼痛程度比較[例]
組別 病例 輕度 中度 重度觀察組 50 35 10 5對照組 50 17 8 253 討論
腹股溝疝修補術是外科常用的手術方法,最常用的是經腹股溝切口進行疝囊高位結扎和腱膜加強修補[5]。近十年來,無張力修補術逐漸成為熱點,應用現代合成補片進行疝修補,得到廣大外科醫生普遍認同,被看做是一種簡單、快速、無痛、復發率低、且不擾亂正常解剖的新技術。且該術適用于各種腹股溝疝尤其是老年疝、巨大疝及復發疝。
本研究結果表明,無張力疝修補術中無張力的組織對于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有明顯的效果,傳統修補術將不同的組織強行縫合在一起,不能真正愈合,且張力大,損傷的可能大,術后疼痛明顯,而無張力疝修補術中采用的補片由聚丙烯材料制成,無排斥,組織相容性強,無感染,多形粒細胞能自由通過其孔隙,細菌不易隱藏,抗感染能力強,軟硬程度適宜,抗張力強度較大,可隨意剪裁從而滿足不同形狀大小的疝修補,它通過刺激補片周圍及其內部的纖維原細胞,產生纖維細胞增生并發生纖維反應,與補片形成一層致密的纖維結締組織層,加強并修復了腹壁,同時錐形充填物還能使腹壁壓力得到,更完美地達到疝修補的目的;與此同時,無張力手術相比于操作復雜、程序繁瑣的傳統修補手術分離、暴露少,操作簡單的特點,相對縮短了手術時間。另外,術后疼痛的減輕對患者更快的恢復有直接的促進作用,縮短了觀察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及平均住院天數,而且保證了較少的并發癥及較低的復發率。
相比于初次手術,復發疝修補術的手術難度和技術要求明顯要高[6]。因此手術中一定要注意一下幾點:1、在確認解剖結構明細的前提下,逐層分離,務必保證手術中每個動作精細。2、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切記止血徹底。3、圍手術期合理用藥,術后3月盡量靜養。4、精索開口處盡量不要過緊,以免術后血運不暢。5、整個手術過程不應忽視對腹壓增高引起的多種疾病的相關治療。
總之,無張力疝修補術易操作、手術時間段、安全指數高,住院時間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低,使患者能更快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與傳統疝修補術相比,療效顯著,可將其作為疝修補術的主流進行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韓雪昆,江平.腹股溝疝手術治療進展[J].南通醫學院學報,2012,24(1):118-119.
[2] J.ESkandalakis,P.N.Skandalakis,LJ.Skandalakis,Surgical.Anatomy.And Technigue Copyrighe[J].Springer Verlag New Yory, ,2011,95(19):124-134.
[3] Lichtenstein LL,Shulman AG,Parvizk Amid,et al.The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J].AmJ Surg,2012,157(56):188-193.
[4] 房仲平,肖乾虎,施莉,等.371例老年人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臨床經驗[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0,18(9):546-547.
[5] 李疝臨床觀察其民,宗俊霞,靳常海。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復發腹股溝臨床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12,5(11):5-6.
[6] 李其民,宗俊霞,靳常海。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復發腹股溝疝臨床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1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