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琦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干預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應用療效。方法:選取我院診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護理干預組,對照組實施常規的治療,護理干預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結果:護理干預組和對照組經治療后的總治愈率分別為100%和91.67%,干預組的治療效果更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加強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及護理,可提高患者療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199-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為外鼻孔至環狀軟骨下緣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概稱[1]。是呼吸道最常見的一種傳染病。每年冬春季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的高發季節。常見的原因為病毒,少數由細菌引起。不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而且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2]。因此,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是改善預后的關鍵。現將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治療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回顧性分析總結其臨床特點及護理措施,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其中男39例,女41例;隨機分成對照組(40例)和護理干預組(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6個月~10歲,平均(4±2.80歲),普通感冒20例,急性病毒性咽喉炎8例,急性皰疹性咽峽炎4例,急性咽-扁桃體炎8例;護理干預組年齡7個月~10歲,平均(4±2.65歲),普通感冒22例,急性病毒性咽喉炎5例,急性皰疹性咽峽炎6例,急性咽-扁桃體炎7例。對照組實施常規的治療,護理干預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的護理干預措施。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3]:
1.2.1環境和休息: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濕度、和空氣流通。衣被不宜過暖,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出汗過多時,要及時更換。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后、外出歸來、觸摸眼、鼻、口前,要立即用洗手液或流動水洗手,洗手過程要不少于30秒,最好學會六步洗手法。
1.2.2飲食護理:給予清淡、高熱量、豐富維生素、易消化食物,鼓勵病人保持足夠的飲水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煙酒。
1.2.3口腔護理:進食后漱口或口腔護理,防止口腔護理,防止口腔感染。
1.2.4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呼吸道隔離,減少探視,避免交叉感染。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帕遮住口鼻,切勿與他人共用1條毛巾,用過的紙巾應妥善棄置,不隨地吐痰。病人使用的餐具、痰盂等用具每天消毒,或用1次性用具,回收焚燒后棄去。
1.2.5用藥護理:注意檢查藥物的副作用,如應用青霉素時,密切注意有無變態反應。藥物治療后癥狀不緩解,或出現耳鳴、耳痛、外耳道流膿等中耳炎癥狀,或恢復期出現胸悶、心悸、眼瞼水腫、腰酸或關節痛者應及時就診。
1.2.6心理護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咽喉部疼痛,發熱等,往往容易急躁,產生焦慮、憂郁、恐懼等不良情緒,特別是伴有下頜淋巴結腫大者,會產生更大的心理負擔,認為自己是否患有腫瘤等,護士應該給予安穩,講解有關上呼吸道感染的基本癥狀和自然轉歸,給予關懷,鼓勵患者樂觀向上,保持情緒穩定,促使疾病早日康復。
1.2.7健康指導:強營養,合理膳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保持大便通暢。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在高發季節,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防止交叉感染。增強免疫力:注意勞逸結合,加強體育活動,提高機體抵抗力,科學使用疫苗接種。預防并發展:上呼吸道感染最嚴重的并發癥是心肌炎,腎小球腎炎等,而中耳炎、鼻竇炎、風濕熱也是常見并發癥,告訴患者及家屬這些常見并發癥的前兆癥狀,如治療后癥狀不緩解,或出現耳鳴、耳痛、外耳道流膿等提示并發中耳炎;病后1-3周出現胸悶、心悸、無力等注意心肌炎等發生。如出現眼瞼浮腫、血尿,蛋白尿等提示有并發腎炎的可能[4]。
1.3 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7.0版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χ2 檢驗,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干預組的40例患者經積極治療和護理后均康復,無并發癥發生。對照組40例患者中治愈37例,治愈率為92.5%,發生并發癥3例。護理干預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6,P<0.05 )。
3 討論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我國比較多發和常見病,四季均可發病,主要感染部位為鼻、鼻咽和咽部。該病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某些病原體感染具有較強傳染性,對公眾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該病的臨床輕重程度差異較大,潛伏期一般兩、三天或更長。在治療過程中,對于細菌性感染患者,選用青霉素類或其它種類的抗生素進行治療[5];對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選擇較針對性抗病毒藥物治療。在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的同時,我們加強整體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資料顯示,護理干預組患者治愈率為100%,且無并發癥發生;而對照組患者治愈率為92.57%,發生并發癥3例。護理干預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上呼吸道是整個呼吸系統的門戶,特別是感染性呼吸系統疾病,很多都是通過上呼吸道感染的,因此,加強上呼吸道的預防、治療及有針對的護理干預對于降低整個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5)11-14.
[2]郭海城,趙麗艷,楊春友.實用醫學全書[M].哈爾濱:黑龍江科技出版社,2009(3)1-3.
[3] 張男男,仲衛靜,夏明瑩,等.淺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護理干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2):171-172.
[4]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503-506.
[5] 劉清泉,王曉翔,蔡陽平,等.清氣透表法治療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80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