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梅
【摘要】目的 探討評估和檢測兒科患者外周靜脈輸液管理的臨床過程以及結果。方法 選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進行外周靜脈輸液的兒科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對患兒的靜脈輸液過程和結果進行檢測,采用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設計的“靜脈輸液臨床過程和結果檢測”做為測評工具,收集資料的方法主要有觀察輸液部位、詢問家長和審核護理記錄。結果 在本次實驗研究中,第1次穿刺成功率為74.0%,注射部位安全性為98.0%,每小時護士巡回率為100.0%。結論 在評估和檢測患兒外周靜脈輸液實施管理的過程中,護理記錄、敷料護理以及外周靜脈通路的選擇等方面應該進行改善。
【關鍵詞】評估和監測;兒科患者;外周靜脈輸液管理;穿刺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01-01
靜脈注射是我國門診患者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對治療有著一定的作用和意義,而兒童患者是一個較為特殊的治療群體,他們的血管非常細,而且患兒常有哭、鬧、動現象的發生,對靜脈注射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在對患兒實施靜脈注射的過程中,患兒會非常的不配合,再加上患兒的家屬的心情會非常急躁等因素,都會影響護患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好患兒靜脈注射的護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2]。本文選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進行外周靜脈輸液的兒科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對評估和檢測兒科患者外周靜脈輸液管理的臨床過程以及結果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進行外周靜脈輸液的兒科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最小的為1歲,年齡最大的為10歲,平均年齡為5.2歲,對所有患兒外周靜脈輸液管理的過程實施全面的管理和檢測,其中患兒所來自的科室包括內心科、胸外科、外科、綜合內科以及血液腫瘤科等。
1.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外周靜脈輸液治療3天以上的患兒,觀察患兒靜脈輸液的部位,詢問家長并審核患兒靜脈輸液護理記錄。
1.3研究工具
在本次實驗研究中選擇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設計的“靜脈輸液臨床過程和結果檢測”做為測評工具,首先將工具的原版翻譯成中文,采用回翻的技術請專家來做表面效度的測定。工具主要包括2個部分,第1部分主要是對外周靜脈輸液臨床過程的檢測,包括護士巡回頻率、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以及敷貼和其更換的頻率;第2部分主要是對外周靜脈外滲所引起損傷的檢測,損傷評定的標準主要有4個維度,I度外滲表現為皮膚蒼白,皮膚冷,水腫小于2.5cm;II度外滲表現為在I度的基礎上水腫在2.5~15cm之間;III度外滲表現為在II度的基礎上患兒的水腫大于15cm,有疼痛現象,可能有麻木感;IV度含III度,同時皮膚緊繃,有較深的凹陷性水腫,有明顯的疼痛現象。
2結果
在參加本次實驗研究的100例兒科患者中,第1次穿刺成功的患者有74例,穿刺的成功率為74.0%;注射部位選擇安全的患兒有98例,注射部位的安全性高達98.0%;護理每隔1個小時就會到病房進行1次巡回,每小時護士巡回率達100%;敷貼之后能觀察到患兒進針部位的患兒有8例,發生的概率僅為8.0%;在回看病史記錄時能反映護士對注射部位的觀察及注射部位狀況的有9例,概率為9.0%;發生靜脈外滲的患兒有62例,發生率的概率為為62.0%。
3 討論
在對患兒外周靜脈輸液臨床過程檢測的過程中,主要的內容包括第一次穿刺成功率,這一概率的發生與患兒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護士靜脈穿刺技術的熟練程度有著一定的關系;也包括敷料使用和注射部位觀察記錄的情況,護理人員為了延長留置針的使用時間,護士經常使用夾板或者繃帶固定,導致無法直接觀察患兒的穿刺部位;還包括外周靜脈穿刺的部位,患兒的穿刺部位主要應該為上肢、下肢并避開關節;同時也包括護士的巡回頻率,護理人員在患兒注射的過程中應該每1個小時巡視1次,便于對患兒實施全面的護理;在此基礎上也要觀察外周靜脈輸液藥物外滲情況,藥物外滲會引起皮膚紅腫、水泡或者是潰瘍等情況[3]。
在評估和監測患兒外周靜脈輸液管理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護理和治療的質量,護理人員要完善和提高護理和監測的質量,為提高外周靜脈管理有效率提供基礎和保障[4]。在改善的過程中主要注意的事項有改善護理記錄,對穿刺的日期、部位均進行記錄,同時固定注射部位,防止外滲、移位以及疼痛現象的發生,最后應該選擇靜脈通路,根據患兒和治療過程中的特點定制實際標準[5]。
在本次研究中,第1次穿刺的成功率為74.0%;注射部位的安全性高達98.0%;每小時護士巡回率達100%;敷貼之后能觀察到患兒進針部位的概率僅為8.0%;病史記錄時能反映護士對注射部位的觀察及注射部位狀況的概率為9.0%;發生靜脈外滲概率為為62.0%。綜上所述,在評估和檢測患兒外周靜脈輸液實施管理的過程中,一次穿刺成功率較為理想,注射部位的安全性非常高,但是在護理記錄、敷料護理以及外周靜脈通路的選擇等方面應該進行改善。
參考文獻
[1]劉放云,周惠聯,李翠梅 . 應用精細管理預防新生兒經外周靜脈補鈣外滲的效果分析 [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20(08):174-175
[2]管詠梅,樓建華, 徐紅 . 兒科患者外周靜脈輸液管理的臨床過程及結果評價 [J].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7,24(02):334-335
[3]左麗宏,李春燕 .靜脈輸液護理相關用具合理選擇與臨床應用 [J].中國護理管理期刊 .201,0,03(01):722-723
[4]陳幼瓊,羅梅梅.58例圍術期嬰幼兒靜脈輸液護理管理措施 [J].醫學信息(上旬刊)期刊 .2011,24(07):2134-2135
[5] 董菊,雷瑞玲 . 嬰幼兒靜脈輸液管理,減少藥物滲漏的發生率 [J].繼續醫學教育期刊 .2013,27(09):54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