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敏敏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采取泮托拉唑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07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運用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組,分為51例觀察組和49例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奧美拉唑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結論 采用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能夠獲得確切療效,能提高治療有效率,減少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消化性;潰瘍;泮托拉唑;奧美拉唑;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59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09-01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性系統疾病,病因尚不清晰,嚴重者易導致發生血性休克,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產生重要影響。大量文獻研究表明,消化性潰瘍主要受到藥物、膽汁反流、環境以及遺傳等因素影響[1]。臨床中主要運用藥物治療。筆者對我院接收治療的51例消化性潰瘍患者采取泮托拉唑治療,取得滿意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7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運用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組,分為51例觀察組和49例對照組,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53.2±4.5)歲;35例胃潰瘍,39例復合型潰瘍,26例十二指腸潰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疾病種類等資料方面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對所有患者采取輸血、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炎、抗感染以及糾正酸堿失衡等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取奧美拉唑(廣東健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145;40mg)治療,在100mL的0.9%氯化鈉溶液中加入40mg奧美拉唑靜脈滴注,每日兩次,療程為5天;觀察組患者采取泮托拉唑(海南錦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057;40mg)治療,將40mg泮托拉唑加入到0.9%的100mL的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每日一次,療程為5天。
1.3 觀察指標
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清除情況、治療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率進行觀察對比。
1.4 療效評定標準[2]
治愈:治療后,患者的噯氣、上腹痛以及胃灼熱等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經胃鏡檢查,胃潰瘍完全消失,周圍無炎癥;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胃灼熱、上腹痛以及噯氣等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顯著改善,經胃鏡檢查,潰瘍面積縮小超過50%,周圍無炎癥;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無變化甚至加重,經胃鏡檢查,潰瘍面積縮小少于50%甚至增加。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清除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清除情況對比(n/%)
組別 例數 陰性 陽性 清除率觀察組 51 47(92.2) 4(7.8) 47(92.2)對照組 49 36(73.5) 13(26.5) 36(73.5)2.2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n/%)
組別 例數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觀察組 51 37(72.5) 12(23.6) 2(3.9) 96.1對照組 49 27(55.1) 10(20.4) 12(24.5) 75.52.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發生3例不良反應,其中,1例腹脹,1例腹瀉,1例頭痛,不良反應率為5.9%;對照組患者發生5例不良反應,其中,3例腹脹,2例腹,不良反應率為10.2%;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可在任何年齡段發病,主要以中年人群為主。近年來,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病的主要因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黏膜屏障功能減弱以及胃酸分泌過多等。臨床中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主要以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和抑制胃酸為治療原則。奧美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對胃粘膜壁細胞具有選擇性作用,能夠有效抑制壁細胞上H+ -K+ -ATP酶的活性,最終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快速愈合[3]。泮托拉唑屬于一種新型的質子泵抑制劑,屬于二烷氧基吡啶基苯并咪唑化合物,如處于酸性環境下,會激活發展為環次磺胺,與質子泵上的巰基特異性的互相結合,使其不具備泌酸功能,進而減少胃酸分泌;另外,其具備較好的穩定性和靶向性,并對H+ -K+ -ATP酶的活性產生特異性抑制,對壁細胞中H+朝胃腸腔中的轉運進行阻斷,進而減少患者胃液中的胃酸含量,抑酸效果更加持久、迅速[4]。在本組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奧美拉唑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療,觀察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
綜上所述,采用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療效較為確切,能提高治療有效率,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清除率,并降低不良反應率。
參考文獻
[1]李興豐,陳亞萍.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療效比較[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4,17(01):124-126
[2]肖莉.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消化道潰瘍并出血的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4(02):3-4
[3]鄭逢民,鄭樂樂.中醫簡易分型結合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160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4(08):985-986
[4]山惠明,陳云娟.康復新液聯合泮托拉唑針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30例[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3,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