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榮芳 陳姣 王曉冬
【摘要】目的:對桂枝湯加減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效果觀察,并對其進行分析。方法:將我院中醫科門診就診的98例慢性蕁麻疹患者納入,隨機分為2組,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9例,治療組口服桂枝湯加減治療,對照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療,分為兩個療程,共為30天。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84%,對照組為79.59%;兩組臨床療效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治療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結論:桂枝湯加減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與氯雷他定相比更佳,無明顯不良反應等,可供臨床推廣。
【關鍵詞】桂枝湯;慢性蕁麻疹;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13-01
蕁麻疹又被稱為風疹塊,是因黏膜小血管或皮膚滲透性過強及擴張所致的一類水腫反應,一般情況下,該反應可于2~24h內消退,但易反復發作引發新的皮疹。該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之后可出現皮膚色、蒼白色或鮮紅色風團,風團蔓延后可融合成片狀,偶見風團表面出現大皰,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瘙癢感也隨之增強,且易反復發作,誘發慢性蕁麻疹,同時部分患者可伴發全身癥狀,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影響極大。目前,慢性蕁麻疹的發生機制尚未有明確的醫學定論,單純的抗過敏西藥治療及對癥治療,臨床收效不佳,易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體質衰弱等癥狀。桂枝湯出至名方《傷寒論》,具有解表通達、祛邪發汗的功效,屬于傷寒表虛證的主方,其主要病機為傷寒表虛,表現為營衛不和之惡風、汗出的表現,后人將桂枝湯的臨床適應證不斷提升。為此,本文對49例慢性蕁麻疹患者應用中藥桂枝湯治療,收效確切,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中醫科門診患者98例為臨床觀察對象,按照納入和排除標準入選,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中男性3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39.53±13.33)歲;平均病程(7.66±6.43)年。對照組中男性3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齡(41.10±13.68)歲;平均病程(7.11±6.56)年。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各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a.確診為慢性蕁麻疹;b.未見明顯示的器質性病變;c.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定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a.治療前一周內應用如糖皮質激素、抗組胺類、免疫調節等可能對藥效有影響的藥物治療者;b.有藥物過敏史者;c.哺乳期及妊娠女性。
1.3治療方法:治療組:中藥以桂枝湯為主,基本方如下:桂枝10g,白芍10g,大棗10g、生姜6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項背緊張感加葛根12g;表虛惡風甚加生黃芪15g;夜寐不安加煅龍骨、煅牡蠣各15g;腹痛加白芍至20g;陽虛畏寒甚者加附片10g;月經不調、小便不利者合用當歸芍藥散;欲嘔者加吳茱萸9g。上藥加水5400ml浸泡20分鐘,文火煎20分鐘,取汁150ml每日1劑,分2次煎,混合后分2次飯后熱飲。對照組給予氯雷他定治療,餐后口服,每日1次,每次10mg。兩組治療均以15天為1療程,服藥2療程,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皮膚及中醫癥候的改善情況。
1.4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制訂療效判定標準:1)痊愈:風團消退,瘙癢消失,1周未再發作;2)顯效:風團偶爾發作,面積明顯減小,持續時間明顯縮短;3)有效:風團面積減小,或持續時間縮短,或瘙癢程度減輕;4)無效:風團及瘙癢無明顯改善。癥狀分值降低水平=(治療前分值-治療后分值)/治療前分值分×100%。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水平將其療效劃分為4個等級,即治療痊愈、治療顯效、治療有效和治療無效。治療痊愈:患者癥狀分值降低水平≥90%;治療顯效:患者癥狀分值降低水平在50%~89%;治療有效:患者癥狀分值降低水平在20%~49%;治療無效:患者癥狀分值降低水平<20%。總有效率=治療痊愈率+治療顯效率+治療有效率。
1.6通過SPSS17.0軟件分析、統計數據。臨床資料對比以χ2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兩組經過相應的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1.8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59%,兩組臨床療效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 不良反應對照組49例中15例出現嗜睡、乏力,11例出現腹脹、大便干,上述癥狀均較輕微,停藥3d后各項不良反應癥狀均明顯改善或消失。觀察組患者無不良反應情況發生。
3 討論
祖國醫學認為,蕁麻疹是由于熱邪、濕、風蘊于肌膚所致,或因感外風且血熱而發病。在治療上可按照患者的臨床癥狀、病程,舌脈象進行寒熱虛實、五臟六腑、三陰三陽等辨證治療。傳統中醫認為:一般蕁麻疹初期多為急性屬實證,治以發散風寒、透表清熱解毒為主;纏綿難愈多為慢性屬虛證證,治以益氣祛風,健脾祛濕為主。久者多為淤阻經絡,祛瘀通絡為法。目前西藥或中醫藥治療蕁麻疹急性期的效果均理想,但慢性蕁麻疹的治療常常纏綿難愈。慢性蕁麻疹屬中醫學癮疹范疇,該病癥狀可反復數周,甚至數月、數年,且伴有瘙癢表現,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金匱心典》云:“桂枝湯,外證得之,為解肌和衛;內證得之,為化氣和陰陽”。當出現陰陽不調,營衛不和之病癥時,桂枝湯有較好的效果,此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氣必虛”。前人用桂枝湯治愈皮膚病者很有效的臨床經驗。中醫認為太陽病的原因為衛氣不固、營氣不足,表虛容易感受風邪,引發癮疹,桂枝湯具有解表祛風、調和營衛的功效,符合上述的病因病機[2]。
目前,現代醫學對于慢性蕁麻疹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部分患者應用抗組胺藥物無明顯的療效,而應用皮質類激素藥物還存有一定的不良反應,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癥狀,但停藥后極易反復復發。近兩年來,作者臨床診治發覺慢性蕁麻疹患者中見太陽表虛證者甚多,應用桂枝類方取效也最多。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1.8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59%,兩組臨床療效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可見,桂枝湯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確切,且不良反應少,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148.
[2]方建亞.桂枝湯加味治療寒冷性蕁麻疹35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