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卓新
【摘要】目的:對左旋卡尼汀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代謝綜合征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方法:選取從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168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代謝綜合征患者,隨機將所有患者分成對照組(84)與觀察組(84),對照組患者采用門冬氨酸鉀鎂片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左旋卡尼汀治療,將兩組患者療效進行對比。結果:與治療前相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在B超檢查以及臨床癥狀方面均有明顯的改善,P<0.05,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代謝綜合征患者,采用左旋卡尼汀治療,能使血脂代謝以及血糖得到改善,同時具有較好的耐受性,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低,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左旋卡尼汀代謝綜合征療效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18-02
在臨床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比較常見的病理綜合征,在不同年齡段中都有可能發生,患病概率在14%到30%之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代謝綜合征主要同胰島素抵抗有著緊密的聯系,并且容易出現糖尿病、高脂血以及肥胖等癥狀,屬于良性的靜止性病變[1]。但是在短時間內也會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肝部損傷,發生肝纖維化的概率能達到25%,其中有1.6%到8%的患者轉變為肝硬化。所以,防治對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代謝綜合征預后的改善有著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對左旋卡尼汀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代謝綜合征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療效較為理想,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從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168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代謝綜合征患者,隨機將所有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均有84位患者。所有患者都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診斷標準相符合[2]。其中有67位女性患者,101位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在23歲到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9歲。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P>0.05,其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在治療期間,所有患者都需要禁酒,并對飲食進行調整,做適當的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3]。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使用冬氨酸鉀鎂片,每次2片,每天3次,24周為一個療程;觀察組患者使用左旋卡尼汀口服液治療,每次1g,每天3次,24周為一個療程。在進行本次研究以前,原本采取的基礎治療方案不做任何改變。在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的腹脹、乏力等癥狀進行觀察,每隔兩周進行1次生化指標的檢查,在使用藥物治療期間,對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后,患者的癥狀沒有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判定為無效;治療后,癥狀有明顯改善,與治療以前相比較,血生化指標下降,但是比正常值高,CT以及B超檢查仍然有異常,但是與治療前相比改善較為明顯,判定為好轉。治療后,患者癥狀消失,B超、CT以及血生化指標檢查均恢復到正常水平,判定為痊愈。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使用spss 15.0 軟件,采取t檢驗,當P<0.05,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在GGT以及AST改善方面,與治療前相比較,兩組患者均改善的較為明顯,P<0.05,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 ALT 方面,與治療前相比較,治療組沒有明顯改善(P>0.05),對照組降低的較為明顯(P<0.05)。治療以后,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都沒有明顯差異(P>0.05)。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脂肪肝對比情況見表二。
表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脂肪肝對比(s±x)U/L
指標 對照組 觀察組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LT 7.87±26.17 44.79±16.96* 55.06±22.42 46.35±18.04AST 50.99±21.06 40.16±15.42* 50.30±21.00 41.13±16.91*GGT 80.20±39.79 57.94±24.22* 88.01±38.91 63.42±28.00*注:*與治療前的同組對比 P<0.05
與治療前相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在B超檢查以及臨床癥狀方面均有明顯的改善,P<0.05,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代謝綜合征對比見表一。
表一,兩組患者代謝綜合征對比(s±x)
指標 對照組 觀察組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體重指數(kg/m2) 27.14±1.64 26.58±1.53 26.86±1.56 26.23±1.52血糖(mmol/L) 6.48±1.14 6.49±0.85 6.66±1.10 6.00±1.17*總膽固醇蛋白(mmol/L) 5.70±0.51 5.71±0.40 5.61±0.53 5.40±0.50三酰甘油(mmol/L) 2.85±1.06 2.62±0.81 2.98±1.22 2.40±0.85*收縮壓(mmHg) 139.28±10.84 134.75±10.17 139.61±10.42 130.70±9.84*舒張壓(mmHg) 86.42±9.82 84.28±8.65 86.75±9.16 79.99±8.25*注:*對比治療前,P<0.05
3 討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發生糖尿病、肥胖以及高血壓等疾病的概率逐年上升,臨床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成為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情況下會伴有代謝綜合征[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是在肝小葉位置發生病變,病理特征以脂肪的貯積或者是肝細胞的脂肪變性為主,是引起慢性肝病比較常見的因素,同時也是引發非活動性小結節肝硬化以及隱原性肝硬化重要原因,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左旋卡尼汀,也可以稱之為肉堿,是哺乳動物在能量代謝過程中身體所需要的一種天然物質,能起到促進脂類代謝的功能。對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來說,左旋卡尼汀能成為長短鏈脂肪酰基的載體,并對脂質代謝進行調節,對FA β的氧化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能使葡萄糖氧化利用得以增加,使其能參與到能量代謝中來[5]。左旋卡尼汀屬于氧化劑,能對結構體損傷以及線粒體生化進行改善,使ROS的生成得到減少,同時也能降低脂質過氧化,有助于膜的修復。本組研究中,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代謝綜合征主要采用左旋卡尼汀,并與門冬氨酸鉀鎂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在基礎治療的前提下配合使用左旋卡尼汀,能使患者的血脂代謝以及血糖得到明顯的改善,有助于動脈血壓的降低,使脂肪肝程度得以減輕,同時具有較好的耐受性,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低,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羅興才, 龐杰英, 張琳. 健康體檢人群代謝綜合征與非酒精性脂肪肝關系的探討[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0,23(02):1100-1102.
[2]陳安利. 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及代謝綜合征的現狀調查與相關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34(13):1180-1182.
[3]吳留廣, 葛翼鵬, 高成山, 金輝. 左旋卡尼汀改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預后的臨床實驗研究[J]. 醫學綜述, 2010,45(07):1170-1172.
[4]曹寶強, 雷麗雅, 陳廣峰. 左旋卡尼汀治療難治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0,47(04):1135-1137.
[5]寇玉坤. 左旋卡尼汀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謝綜合征臨床觀察[J].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0,09(04):118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