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目的:探討和分析采用腺苷蛋氨酸進行肝內膽汁淤積性病毒性肝炎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月間收治的100例患有肝內膽汁淤積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患,平均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以門冬氨酸鉀鎂及腺苷蛋氨酸分別對兩組予以治療(治療時長達4周)。結果:相比于對照組中門冬氨酸鉀鎂治療效果,腺苷蛋氨酸能夠有效治愈膽汁淤積性肝炎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效率為86.34%);對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病患的皮膚瘙癢癥狀至于效率可達88.15%;能夠顯著降低病患體內的血清結合膽紅素(SCB)、血清總膽紅素(STB)、總膽汁酸(TBA)、丙氨酸轉氨酶(ALT)含量(P<0.05)。結論:通過對肝內膽汁淤積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提供腺苷蛋氨酸治療,效果顯著(優于門冬氨酸鉀鎂),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腺苷蛋氨酸;膽汁淤積性;病毒性;肝炎
【中圖分類號】R741.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20-02
肝內膽汁淤積性病毒性肝炎屬于一種由免疫損傷、感染及藥物中毒等所導致的臨床病癥,能夠造成細胞死亡,使患者肝損傷程度加劇。當前在我國臨床醫學上尚無特效、有針對性治療方法,相關藥物的研發引起了醫者廣泛關注[1]。針對這一問題,筆者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肝內膽汁淤積性病毒性肝炎病患,以腺苷蛋氨酸對部分患者予以治療,并以門冬氨酸鉀鎂治療效果為對比,現將回顧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月間收治的100例患有肝內膽汁淤積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患,平均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以門冬氨酸鉀鎂對對照組進行治療,以腺苷蛋氨酸對治療組以治療,治療時長均為4周(一療程)。治療組: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齡范圍在18-68歲,淤膽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例,慢性病毒性膽汁淤積患者20例,急性病毒性膽汁淤積患者16例;對照組: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齡范圍在20-69歲,淤膽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例,慢性病毒性膽汁淤積患者22例,急性病毒性膽汁淤積患者13例。
1.2 方法 對治療組患者提供腺苷蛋氨酸凍干粉試劑,每1000mg溶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每日一次靜脈滴注;為對照組患者提供門冬氨酸鉀鎂注射,每20ml溶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每日一次靜脈滴注。兩組均以4周為一療程,病在治療過程中均以等劑量的復方氨基酸、維生素和能量合劑配合使用。經過藥物治療后,定期在每周對患者的體征進行觀測,并對淤膽型病毒性肝炎和急性病毒性膽汁淤積患者每2、4周進行肝功能復查(急性病毒性膽汁淤積患者在此未予以研究)[2]。
1.3 療效標準 若患者的各項癥狀表現出明顯好轉,甚至消失則表示藥物治療效果有效;若患者肝、脾在治療之前有腫大癥狀,則以明顯消腫為有效。另外,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檢查情況進行對比,若治療之后有所提高則視為有效[3]。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對所記錄的臨床實驗數據進行t檢驗,對所有病患的年齡及身體基本指標進行檢驗,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患者治療前后的情況進行檢驗,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對淤積性肝炎患者各類癥狀的治療情況 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的腹脹、嘔吐、乏力及惡心癥狀消失,治療組對淤積性肝炎及合并肝內膽汁淤積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治愈率分別達到86.34%、88.15%,對照組對淤積性肝炎及合并肝內膽汁淤積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治愈率分別達到43.54%、58.27%,兩者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2.2 對肝功能的恢復情況 通過對治療組患者提供腺苷蛋氨酸治療,患者體內的血清結合膽紅素(SCB)、血清總膽紅素(STB)、總膽汁酸(TBA)、丙氨酸轉氨酶(ALT)含量顯著降低,且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數據統計如表1、2、3所示。
表1 膽汁淤積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恢復情況統計表
分組 治療時長 ALT(U/L) STB(μmol/L) SCB(μmol/L) TBA(μmol/L)治療組(50) 治療前 197.32±74.80 172.36±58.70 112.46±42.83 210.37±75.62 治療2周 125.44±45.62 85.48±26.58 53.75±23.48 97.45±24.54 治療4周 46.35±42.27 34.32±21.73 16.52±6.88 27.45±12.18對照組(50) 治療前 192.78±72.42 164.45±52.65 104.32±38.40 212.55±77.34 治療2周 127.53±52.38 96.72±30.18 64.83±25.71 110.70±38.68 治療4周 68.74±22.36 51.17±20.64 50.92±16.40 32.60±8.23表2 急性病毒性膽汁淤積患者的肝功能恢復情況統計表
分組 治療時長 ALT(U/L) STB(μmol/L) SCB(μmol/L) TBA(μmol/L)治療組(50) 治療前 538.63±503.54 158.26±123.48 112.46±42.83 153.26±77.16 治療2周 178.12±165.32 87.32±30.60 53.75±23.48 37.80±28.25 治療4周 56.72±40.33 42.26±24.08 16.52±6.88 17.37±15.85對照組(50) 治療前 534.27±523.74 160.83±68.46 104.32±38.40 152.48±68.54 治療2周 218.49±185.40 114.38±32.55 64.83±25.71 65.24±22.18 治療4周 74.63±74.40 75.46±12.88 50.92±16.40 52.40±23.263 討論
通過以上臨床數據統計及相關醫學治療分析可以總結出[4],患者機體內腺苷蛋氨酸的缺失能夠通過影響肝細胞對膽紅素的處理能力,而帶來肝細胞的損傷及肝內膽汁的淤積。這表示,適當的進行外源腺苷蛋氨酸補充對于患者肝功能修復及淤積性膽汁的處理較為有效。
在病毒性肝炎細胞壞死中,腫瘤壞死因子充當了重要的介質,是炎癥、感染及細胞損傷出現的病理因子。從腺苷蛋氨酸對于膽汁淤積性肝炎及急性病毒性膽汁淤積患者肝功能的恢復能夠總結出,其療效優于門冬氨酸鉀鎂。在查閱文獻之后,我們了解到除了對肝細胞膜結構及功能的保護外[5],腺苷蛋氨酸還能夠有效對抗TNF,即抑制TNFα的表達,使血清中TNF含量降低,肝細胞受損、肝內膽汁淤積情況降低到較低水平。
另外,在臨床實驗過程中,我們還嘗試對部分患者提升腺苷蛋氨酸用量及治療時長。結果證實,腺苷蛋氨酸五明顯毒副作用,耐受性及安全性均較為理想。因此,對于肝內膽汁淤積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來說,腺苷蛋氨酸臨床意義十分重要,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及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 李明琴;王齊;;腺苷蛋氨酸治療淤膽型病毒性肝炎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年06期:22-23.
[2] 彭浩;王軍;焦云桃;馬科;黃加權;;思美泰治療肝內膽汁淤積臨床觀察[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0年03期:29-31.
[3] 王雯;姚琦瑋;;兩種劑量腺苷蛋氨酸治療內膽汁淤積癥臨床觀察[J];肝臟;2010年05期:48-49.
[4] 李芹;李丹;張良宏;;重肝合劑對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指標的改善作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1年04期:117-118.
[5] 沈鐳;陸倫根;;腺苷蛋氨酸在膽汁淤積性肝病治療中的應用[J];胃腸病學;2010年03期: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