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江蓉
【摘要】 目的 探尋ICU腸內營養病人的護理方法以及臨床效果 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60例ICU腸內營養病人并分為營養護理組(實驗組)和常規營養組(對照組),每組30例。之后進行比對分析。結果 實驗組病患的營養學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 結論 科學的護理方法能夠有效的改善ICU腸內營養病人的營養水平
【關鍵詞】 ICU腸內營養病人營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42-03
ICU 重病患大多數為受到嚴重的創傷、大型手術之后、臟器各個功能衰竭等一些病患,大多都處在高分解代謝水平的狀態,能量消耗大,并且短期之內無法經口進食,因而普遍存在著營養不良等問題,直接影響到病患的綜合治療效果以及疾病的轉歸。研究證明,早期對ICU重危病患提供腸內營養以及合理的護理,能夠有效的改善病患營養不良以及免疫力低下的狀況,避免腸道細菌的移位,維持腸道的完整性,進而預防應激性腸潰瘍,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實驗所選取60例病患為2012-2013年于我院ICU收住的危急重癥患者。本組病人年齡從18歲到65歲不等,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其中以心腦血管病人為主,占42例;呼吸系統疾病10例;大型手術后患者5例;其他3例。
1.2 方法 所有病患均無法經口進食,實驗組選擇使用鼻胃管進行腸內的營養支持。收住ICU后24 h內開始進行鼻飼,首先用腸內營養泵以35~55mL/h的速度飼入,約500 mL/d,隨后根據病患的具體耐受狀況逐步增至1500~1800mL/d,每日缺少的水和能量通過靜脈補充。密切關注腸內營養期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根據病患的實際情況采用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給予完善的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方式處理,之后對兩組病患的營養狀況進行檢測。
1.3護理措施
1.3.1 不斷調節腸內營養液的注入
在開始輸注腸內營養液時,如病情允許均抬高床頭30度[2],第1d速度20ml/h,第2d注入腸內營養制劑,剛開始速度為40 ml/h,根據病患的耐受度逐步增至80~100ml/h。每3~4h檢定胃液殘留量,其含量不應該大于前1h注入量的兩倍。如果發現胃殘留液的含量過剩,則說明該患者胃的耐受性較低,應停止給予腸內營養或減少輸入。并觀察是否有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所以,在營養液輸注的時候,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則,濃度由低到高,容量要由少到多,速度要由慢到快,在一天內勻速輸注,讓患者得到逐漸的適應。
1.3.2保證腸內營養質量
瓶子打開后8 h內要使用,最多能在冰箱(2~10℃)保存一天[3],注意手和容器的衛生與消毒,避免發生污染。注入的成品腸內營養液要每天更換注入管,喂養前后要仔細沖洗注入管。用營養泵的時候,加用恒溫器,利用自動的控溫,將營養液的溫度控制在37℃左右,保證腸內營養液所需的溫度恒定,利于病患胃腸的功能恢復,維持腸道和機體的免疫機能。
1.3.4肛門周圍皮膚護理
由于肛周的皮膚受到糞便刺激,容易產生腫爛,所以需要及時的處理病患的大小便,處理的時候,應該使用柔軟的紙巾擦拭并使用溫水將肛門周圍擦拭干凈,處理之后涂上爽身粉,以保持肛周皮膚的清潔、干爽,保持床鋪的清潔、干燥無屑,防止褥瘡的產生,要定時翻身、裸露肛周的皮膚。可以采用降低污染范圍以及皮膚刺激性的護理用具,例如使用軟壁肛門管,使糞便直接從肛管流出,不會接觸皮膚。
2 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營養狀況如下表:
表1 兩組病患營養狀況表
組別 血清白蛋白 血紅蛋白實驗組 護理前 34.2±3.6 10.5±4.8 護理后 44.2±5.3 12.8±2.7對照組 護理前 31.9±3.5 12.1±3.8 護理后 36.2±2.9 12.4±2.9由圖可知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營養狀況的改善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在治療期間給予積極的護理干預,效果比較滿意,出現并發癥10例,進過護理后狀況均得到明顯的改善。
3討論
ICU患者大多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需要給予合理充分的營養支持從而改善病患的營養狀態。腸內營養符合人體的正常生理模式,有安全有效、操作簡單、費用較低等優點,是營養支持的首要選擇方式[4]。但是腸內營養也會帶來各種并發癥,會帶來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需要在ICU腸內營養過程中采用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通過科學有效的護理使ICU腸內營養支持順利完成,為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懷雁, 李云, 肖敏智. ICU 患者腸內營養支持效果及護理觀察[J]. 吉林醫學, 2013, 34(18): 3697-3698.
[2]晉國蓉, 張曉琳, 蔡鑫. ICU 患者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分析 [J][J]. 中國當代醫藥, 2010, 17(7): 111-112.
[3]萬承賢, 殷曉鶯, 孫艷群, 等. ICU危重患者腸內營養3種鼻飼方法比較[J]. 實用臨床醫學, 2012, 13(3): 113-114.
[4] 熊愛民, 龍英華. 急性腦卒中合并吞咽困難患者早期經鼻飼管腸內營養的相關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 7(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