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目的:探討預防下肢骨折DVT發生的臨床護理及觀察。方法:回顧性分析235例下肢骨折病人預防DVT發生的圍手術期護理。結果:通過綜合性預防措施,235例患者無DVT發生,達到全面康復。結論:下肢骨折患者發生DVT幾率較大,采取綜合措施,可有效預防其發生。
【關鍵詞】下肢骨折;DVT發生;觀察;護理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46-01
下肢深V血栓是骨科常見并發癥,發生機理為骨折后造成血管壁損傷,血流速度減慢、血液凝固性增高。[1]DVT一旦形成處理困難,而且效果也不確定,所以對于DVT預防重于治療。[2] 現將我科預防下肢骨折DVT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共收治下肢骨折患者235例,股骨干骨折65例,股骨粗隆骨折74例,脛腓骨骨折61例,多發下肢骨折35例,150例年齡55-85歲,男155例,女80例
2 方法
2.1心理護理
骨折后患者一般經歷后悔、恐懼、消極和害怕等心理過程,擔心疼痛及骨折愈合而不愿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在進行治療和護理時,護士均應該耐心的進行針對性的疏導、解釋、勸說,讓其知道手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及術后鍛煉的重要性。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完善相關檢查,加強健康教育
入院后應完善凝血功能檢查、下肢血管B超及血脂等相關檢查,評估患者DVT高危因素,針對性進行健康教育,多飲開水,進食低脂肪、高纖維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勸告患者戒煙,避免一切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的因素。
2.3體位安置,緩解腫脹
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以利于靜脈血回流,腫脹明顯者予消腫治療,注意患肢保暖,避免下肢輸血輸液,以避免繼續損傷血管內膜。
2.4有效止痛,加強功能鍛煉
超前、聯合、多模式鎮痛,在止痛基礎上,指導和鼓勵下肢有效功能鍛煉,指導雙下肢踝泵運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必要時行髖、膝、踝關節的主動功能活動,遵循由小到大、由輕到重、循序漸進的原則。[3]檢查股四頭肌鍛煉方法是否正確,可將雙手放于髕骨兩側并推動髕骨,應不能活動,則股四頭肌堅強有力。[4]
2.5聯合相關材料及電療應用,促進靜脈回流。
如果病情允許,使用彈力繃帶或穿彈力褲襪,使用時注意選擇正確的型號。使用間歇式充氣壓力泵,通過間歇式充氣及排氣,加快下肢靜脈血回流,同時可有效預防血液中凝血因子對血管內膜的粘附。
2.6用藥護理
遵醫囑予抗凝、擴血管藥物及降血脂等藥物應用,用藥期間需嚴密觀察局部皮膚黏膜出血情況,注意觀察大小便顏色,及時監測凝血功能,如有異常,及時聯系醫生,及時處理。
2.7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下肢腫脹、疼痛、皮膚溫度、局部色澤等情況,如有異常,及時行B超檢查,一旦出現血栓,根據栓塞部位及程度,及時予相應處理。
3 討論
做好下肢骨折患者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使其能積極配合功能鍛煉,根據骨折愈合情況盡早下床活動,采用藥物及機器等多模式抗凝、促進靜脈血回流,是預防下肢骨折病人DVT發生的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 邱貴興,戴尅戎,楊慶銘,等.預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專家建議[J].中華骨科雜志,2005,10(25):10.
[2] 葉國鳳,金愛東.臨床骨科護理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458-462
[3] 張連玉 康復護理學.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82-85
[4] 王曉飛,洪九菊.臨床骨科護理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45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