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長春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48-02
精神病病人經過急性發作期的住院治療病情好轉后,可以回到家里繼續鞏固療效,使病人逐漸康復。大部分病人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后,精神癥狀得以控制,對治療也配合,可回家不久便開始發病,反復多次病情復發。所以,做好病人康復期的家庭護理非常重要。
1精神病病人康復期存在的問題
對反復發病或有傷人、毀物、自傷、出走行為的病人,時間一長,不少家屬對病人感到厭煩,對治療失去信心。有些家屬為了避免病人受刺激,對病人過分關心照顧,使不少病人沉溺于“病人角色”中,表現出不應有的懶惰。精神病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淡漠、行為退縮、依賴性強等,再加上周圍人對精神病病人有偏見和誤解,不利于人際關系的恢復。病人往往以為自己出院就是病好了,不愿意堅持服藥。
2家庭護理
2.1心理護理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消除其自卑感,同時對周圍人群進行精神衛生宣傳和教育,使他們對精神病有正確的認識,消除社會的偏見,為病人的康復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2生活技能訓練康復期病人少動,家人應鼓勵病人加強生活技能的訓練。幫助病人制訂適宜的作息時間表,逐步開始有規律的生活,做到起居有節、飲食如常、睡眠良好、注意儀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切忌整日臥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無所事事。對于有些精神病病人來說,懶惰本身就是疾病病態表現之一。因此,應鼓勵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社交活動,變懶為勤,對恢復身心健康是有好處的。
2.3人際關系的恢復和發展家人應幫助病人恢復原有的人際關系,發展新的人際關系。在生活中家屬及親友對患者要給以充分的信任和肯定,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要更加關心和愛護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不把患者當病人看待,讓患者參加一切家庭活動,并鼓勵他們接觸社會和人際交往,讓患者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樣對其病情徹底恢復會有很大幫助。
2.4預防復發家屬應該督促病人堅持服藥,鞏固療效。忌煙酒、忌濃茶,生活起居有規律,細心觀察病人的睡眠、情感、行為、藥物反應等變化,遇有心理、社會或其他應急事件時,應及時防范。目前精神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現有治療手段都是控制癥狀,不能根治,而預防復發的重要手段就是堅持服藥。 精神病患者病情穩定出院后,必須堅持長期遵醫囑、按時、按量維持用藥,維持治療的時間因病情而定,一般首次發病的患者在癥狀緩解后維持用藥不少于兩年; 如患者系復發,維持用藥的時間要延長,有的需要終生服藥。
2.5加強安全管理精神病病人因受癥狀支配,常可出現自傷、自殺等特殊行為,家庭成員要了解患者的思想動態、情緒變化和行為表現, 發現有毀物、傷人、自傷的企圖和行為時, 更要嚴加監護。家屬要掌握患者的活動, 不能讓患者單獨外出。室內陳設力求簡單, 這樣可以避免被患者損壞。刀剪、繩索、火種等要嚴加收藏保管。如果患者行為失控, 嚴重影響到自身或環境安全時, 要及時采取措施。當家中無法處理時,應盡快送到醫院專科診治。
3體會
病人從醫院回到家盡管是他所熟悉的環境,但家庭與醫院的生活條件、環境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此期間必須做好家庭護理,細心觀察病情變化,督促病人按時服藥。同時還要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鼓勵病人多參加些家務、勞動、文體活動及與親友來往,以促進病人的精神康復。
參考文獻
[1] 田春燕.社區精神病患者的家庭護理[J]. 社區醫學雜志. 2010(04)
[2] 肖爽.恢復期精神病患者的家庭護理[J]. 中國民康醫學. 2010(02)
[3] 趙蘭民,張偉紅.精神病患者康復期的家庭護理[J]. 實用醫藥雜志. 2008(08)
[4] 蔣賽花.恢復期精神病患者家庭護理探討[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1997(04)
[5] 高淑敏.家庭護理在精神疾病治療中的作用[J]. 中國民康醫學.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