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楊莉
【摘要】目的 探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非手術治療期間的護理經驗。方法 對我科66例非手術患者,各個方面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出院患者治愈率為32.5%,好轉率為59.7%。結論 為了使疾病達到預期治療效果,護理上應重視患肢的護理,加強用藥觀察,縮短療程,做好心理護理及并發癥的護理。
【關鍵詞】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非手術治療;觀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48-02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DVT)是指靜脈血液成分不正常地在血管內聚集、凝固,阻塞管腔而導致血流障礙,并激發血栓遠端以下的靜脈高壓與肢體腫脹、疼痛及靜脈擴張等臨床表現。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與護理,將通過順行繁衍或逆行擴展而累及整個肢體,出現嚴重并發癥,給患者帶來長期痛苦,影響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殘乃至出現生命危險。臨床上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因種種原因,大部分患者住院時已經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而以非手術保守治療為主。現將觀察與護理總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科室2006年1月~2008年4月非手術治療的66例患者中,男41例,女25例;年齡34~76歲,平均49.5歲。長期臥床者6例,外傷9例,其他51例。住院天數10~25天。
2護理
2.1一般護理,全面了解病情,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患者應臥床休息,一般為2周。并抬高患肢,肢體位置高于心臟水平20cm~30cm,同時膝關節微屈15°[1],窩處避免受壓,活動踝關節。注意患肢衛生,勿使其損傷,以免因肢端供血較差發生感染而形成潰瘍。詳細觀察并記錄肢體溫度,腫脹程度,末稍循環色澤變化。由于患肢血液循環差,受壓后易引起褥瘡,應加強基礎護理。嚴禁按摩,避免血栓脫落。對休克者應取休克體位,并保持環境安靜。急性期后鼓勵患者逐漸下床活動,但避免劇烈活動。若床活動,應穿彈力襪或使用彈力繃帶,以增加靜脈回流,防止下肢水腫加重。
2.2心理支持,患者住院后往往會存在以下幾種心理障礙:對疾病本身不了解,害怕治療無效,害怕癥狀加重,害怕溶栓過程中出現意外等。并因此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緊張、恐懼、憂郁或煩躁、易怒等情緒。我們根據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社會背景及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向他們介紹本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同種病例的治療效果,讓病區內同類型且效果較好的患者現身說法。同時叮囑患者及時向醫護人員訴說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感受。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2.3 用藥觀察 抗凝溶栓治療的護理用藥前了解患者有無出血性疾病,在抗凝溶栓期間,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穿刺點、鼻腔、牙齦、皮膚等有無出血,有無黑便、咖啡樣或血性嘔吐物,有無意識模糊、偏癱、失語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機制。溶栓后患者不宜過早下床活動,患肢不能過冷、過熱,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脫落至肺栓塞[2]。
2.3.1尿激酶首選用于溶栓治療。溶栓期間應準確及時地執行醫囑,嚴格無菌操作。用藥劑量必須準確,現用現配,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隨時作相關的化驗并做好記錄。
2.3.2肝素首選抗凝劑,可根據凝血酶原時間調整劑量,常用于腹壁皮下深層脂肪注射。由于肝素應用不當容易引起出血,故應嚴格掌握適應證、禁忌證,用量及給藥方法。
2.3.3硫酸鎂溶液給患肢局部濕外敷,以促進水腫消退,減輕疼痛。一般濃度為50%左右,溫度為30℃~50℃,若>50℃,會增加局部組織需氧量而加重缺氧;若<30℃,則刺激局部肌肉收縮,血管痙攣使疼痛加劇,還可增加血液粘稠度。
2.4并發癥的護理
2.4.1出血是DVT最常見并發癥,在治療護理過程中,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局部有無出血滲血及全身出血傾向[3]。護理上應加強病房巡視,定時查出凝血時間、尿常規等。用藥后都應記錄時間、藥名、劑量、給藥途徑和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的檢查化驗結果,并簽名。各項護理操作動作輕柔,防止機械性損傷[4]。齒齦出血,可用冷水漱口。鼻出血,可用拇、食指壓迫鼻根止血或局部冷敷或0.1%鹽酸腎上腺素棉球填塞鼻腔[5]。對于穿刺點出血,于穿刺點上方約1cm處壓迫止血,滲血較大時,于壓迫止血后再在穿刺點處加1~2塊2cm×2cm的明膠海綿加壓包扎,并用沙袋壓迫[6]。對于其他部位出血,需停止抗凝治療,給予魚精蛋白或靜脈注射維生素K1,必要時給予輸新鮮血。
2.4.2肺栓塞是DVT最嚴重并發癥。預防治療肺栓塞急性期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動時避免動作幅度過大,禁止按摩、擠壓或熱敷患肢,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屏氣用力的動作,以防血栓脫落。若病人出現胸痛、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異常情況,提示可能發生肺栓塞,應立即囑病人平臥,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劇烈翻動,同時給予高濃度氧氣吸入,并報告醫師,配合搶救。
2.5飲食護理
2.5.1低鹽低脂清淡高熱量飲食,DVT患者血脂較高,應給低脂、高熱量,高纖維素、易消化的食物。低鹽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減輕組織水腫,同時清淡飲食可防刺激性食物對血管的刺激。并告知患者飲食對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使其積極配合。
2.5.2戒煙宣教,使患者明白吸煙可引起血管痙攣,又增加血液粘稠度而自覺戒煙。
3健康指導
注意患肢保暖亦不可過熱,冬季保持室內一定溫度。飲食宜清淡減少食鹽攝入,多食新鮮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食物。適量運動。發病后10天左右可床上活動,定時作屈伸運動。2周后下床,步行時疼痛即刻休息,緩解后繼續活動直到達到預期目標。鼓勵逐日增加活動量。遵醫囑服藥。觀察用藥后不良反應。預防和消除形成潰瘍的原因。
4出院指導
需繼續服藥者,應遵醫囑服用;給予清淡高纖維、高熱量飲食;出院后仍需穿彈力襪3個月~6個月,做好彈力襪保養,臥床時抬高患肢;堅持適量活動,不可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以防復發;禁煙;定期門診復查,隨診。
5小結
通過對66例非手術住院患者回顧性研究。體會到,為了使疾病達到預期治療效果,護理工作必不可少。對該病患者的護理,除了基本措施,還應注意以下幾點:急性期患者絕對臥床2周,抬高患肢[3、6],不可過度伸展或膝下墊硬枕,指導床上活動;疼痛時遵醫囑給止痛劑[3],忌按摩和搓擦患肢,以免栓子脫落造成肺動脈栓塞;進食低脂富含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不宜穿緊身內衣;下床活動時,需穿彈力襪,促進靜脈血回流;若有淺靜脈炎癥時,避免久站久坐或長時間行走,站立變換負重,加強腓腸肌收縮;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有肺栓塞癥狀出現,立即平臥,高濃度吸氧,建立靜脈通路,通知醫師積極配合搶救;溶栓抗凝期間,觀察過敏反應及并發癥。定期隨防。
參考文獻
[1] 黃紅建.下肢深靜脈栓塞的預防和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2,17(5):399-401.
[2] 陳律,陸軍.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7,32(8):448.
[3] 瘳桂紅.治療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8):34.3.
[4] 王惠良,盧素娟,陸杰寧.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的急救與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1):95-96.
[5] 黃俊榮,辛少偉.血管內置管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研究[J].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3,3(12):1152.
[6] 畢上剛.次選擇性血管內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