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摘要】目的 探討神經科重癥病人外周靜脈輸注藥物外滲的原因及護理對策,降低輸注藥物外滲,提高藥物輸注的護理質量。方法 對30例神經科重癥病人外周靜脈輸注藥物外滲的原因進行回顧分析。結果 外周靜脈輸注藥物外滲的主要原因與血管解剖,藥物,病情相關。患者由于低蛋白血癥是在我院神經外科患者在接受外周靜脈注射治療時出現藥物外滲最為重要的原因,其占到所有出現藥物外滲患者例次的36%,其次為由于治療所必須的血管活性藥物這一因素,占到所有出現藥物外滲患者例次的30%,而年齡等患者個人因素和護士操作失誤也會導致藥物外滲,其比例分別為全部例次的23%和10%。結論 護理人員實施藥物輸注治療時能正確評估病人的整體狀態,選擇輸注血管則能有效預防藥物外滲。如出現藥物外滲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能減輕輸注部位的腫脹程度。
【關鍵詞】 重癥病人 藥物外滲 原因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82-01
神經外科收治的患者由于多數均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因此病情多較為嚴重,而靜脈輸液治療作為臨床中最主要的醫療手段必然在救治神經外科患者的過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如注射抗生素防止感染、注射甘露醇消除腦水腫等。
本研究選取我院神經外科在2012年7月~2014年4月間收治入院并且進行靜脈注射治療但卻出現藥物外泄的患者,對導致其注射時出現藥物外泄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探究相應的防護和護理對策,以期為臨床工作者提供借鑒和思路。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神經外科2012年7月~2014年4月在住院期間發生皮膚損傷病人30例,其中解剖因素11例,藥物因素9例,病人因素7例,護士因素3例。其中,患者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72歲,平均年齡57歲。其中,因腦出血入院治療著12例、腦梗塞患者7例、腦腫瘤患者4例、外傷3例、其他1例。患者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于患者的一般資料、治療情況、病情、和輸液時出現滲液及其具體的發生情況進行統計,以期能夠分析和研究造成造成其在接受外周靜脈注射治療時出現藥物外滲的原因,并且根據這些原因和實踐情況探討相應的預防和解決措施,最大程度避免今后治療中出現藥物外滲的情況。
2.結果
經過詳細的統計和研究可見,60-70歲的老年患者,以及患有低蛋白血癥、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的病人都是引起外滲的高危人群,此外,護士的操作失誤也會導致患者在接受外周靜脈注射時出現藥物外滲。詳見表1.
表1 導致患者出現藥物外滲的各種情況統計
組別 60歲以上
老人 低蛋白
血癥 全部使用血
管活性藥物 護士操作
失誤出現藥物外滲例次(n=30) 7 11 9 33.討論
3.1導致患者在接受外周靜脈注射時產生藥物外滲的原因分析
反復多次使用外周靜脈化療或輸入其他刺激性強的液體(如甘露醇等)導致血管脆性增大、管腔變小或血流減慢,如果藥物進入這些靜脈,導致局部藥物濃度升高,誘發外滲[1]。其次,輸注血管活性藥(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或高濃度的藥物輸注時間長都會引起藥物外滲。再者,病人的個人情況也會導致外周靜脈的藥物外滲:①低蛋白血癥引起的四肢水腫或肥胖的病人,少量藥液外滲引起局部腫脹不明顯或回血好,早起外滲不易發現。②由于長期輸液,每日要采集標本,對患者個血管內膜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使血管變薄、脆性增加、彈性下降,易引起藥物外滲[2]。③高齡、惡病質的病人血管彈性差,易引起外滲。最后,護士的操作技術對于外周靜脈注射時是否出現藥物外滲也有著極大地影響:①靜脈穿刺技術差是導致藥物外滲的原因。②如在同一個部位反復穿刺,針頭斜面未完全在靜脈內等。③未選擇有彈性的血管進行注射。④巡視觀察不到位。
3.2 處理對策
首先應當秉承預防為主的策略,其中包括:①重癥監護室的病人大部分是昏迷的病人,疼痛也不能表達,所以要及時觀察到位。②選擇有彈性,血管粗直的血管進行注射,避免下肢注射。③及時觀察有無外滲,對于肥胖的病人進行指壓,如有凹陷或有張力無彈性,及時停止輸液,進行處理。④對于血管差的病人,盡量選擇PICC,深靜脈置管進行輸液。⑤不能大劑量在同一側肢體輸注藥物,輸注時抬高肢體10°-20°,輸注藥物2h進行局部熱敷或者紅外線使血管物理性治療。⑥選擇活性藥物時選擇單管進行輸注,輸注濃度高的藥物,如在注射20%甘露醇和脂肪乳的前后用0.9%NS沖管[3]。
當對患者驚醒外周靜脈輸液時,一旦出現藥物外滲,應當及時進行處理:①立即停止輸液,進行冷敷,使局部藥物不擴散。外滲后24h禁止熱敷。②刺激性小,易吸收的藥物:熱敷或土豆泥外敷,消腫效果好。③血管刺激性強的藥物:10%氯化鉀、葡萄糖酸鈣等,可用50%硫酸鎂濕敷(硫酸鎂主要用于血管通透性高的藥物外滲)④高滲性藥物:50%GS、20%甘露醇等,可選擇冷敷后在1%利多卡因+2ml+0.9%NS5ml進行局部封閉。⑤如出現水泡,保持創面的干潔,24h后抽干,使用潔悠神外噴[4]。
對于藥物外滲的患者應當及時給與有效護理,包括將患肢給予抬高以利血液循環、保持創面的干潔等。
參考文獻
[1] 李娟,血管活性藥物外滲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海南醫學》2010年第21卷第5期。
[2] 金燕萍;馬俊;張彩華,高滲性藥物臨床輸液途徑的調查與分析[J].《上海護理》2010年第20卷第9期。
[3] 張沛玲;劉蓮,靜脈輸注滲漏的機理與護理處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年第7卷第15期。
[3] 王艷;陳慧敏 ,靜脈滲漏性損傷的藥源性因素分析及其護理對策[J].《護理學雜志 》2009年第11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