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瑩 李先馨 韓春瑛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疼痛和焦慮的影響程度。方法 將60例初產婦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產科常規護理,研究組增加知信行模式宣教、創造溫馨環境、加強支持力度、呼吸療法以及安慰止痛等護理干預,比較干預前后產婦疼痛程度和焦慮程度的有無顯著性差異。結果 干預后研究組初產婦的疼痛程度和焦慮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結論 對初產婦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減輕分娩疼痛和焦慮程度。
【關鍵詞】護理;分娩;疼痛;初產婦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83-02
疼痛是分娩過程中的主要癥狀,孕婦也會因懼怕疼痛、擔心分娩順利否、嬰兒安全等產生焦慮、緊張、害怕等心理問題,而初產婦因缺乏分娩經驗,對分娩過程了解不夠充分,更容易出現各種心理障礙,對分娩過程有負影響。1996年WHO在正常分娩監護守則中提出———鼓勵使用非藥物鎮痛和心理保?。?]??梢娂訌娫袐D的護理干預將有利于緩解孕婦對分娩的緊張和鼓勵,也將有利于減輕分娩疼痛,促使胎兒順利娩出。本研究對60例初產婦在分娩前進行了綜合護理干預,以了解對初產婦分娩疼痛和焦慮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產婦6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年齡24~34(27.85±7.65)歲,孕周37~42(39.25±4.35)周;對照組年齡23~35(28.25±5.65)歲,孕周37~41(39.35±4.25)周。兩組初產婦年齡、孕周、家庭支持狀況、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對照組按照產科常規護理常規實施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產婦入院時進行主客觀資料收集,進行分析整理,制定針對性具體的護理方案,主要措施有(1)知信行模式宣教。對患者進行分娩知識、分娩過程注意事項、疼痛、嬰兒哺乳等方面的宣教,使患者對分娩過程有充分的認識,去除錯誤的和不恰當的認知,建立正確認知,能夠自覺遵從醫生和護士的安排,提高依從性。(2)創造舒適溫馨的環境。病區設計要具體整體溫馨舒適的效果,包括墻面顏色、宣傳畫、宣教指導等,要調節好病室的溫濕度。保持病區安靜和整潔。對同病室的產婦進行溝通指導,幫助她們建立友好和諧的話題,促使他們更多關注對產婦自身的保健和對新生兒的照顧。(3)加強支持力度。包括醫務人員、家屬、親戚朋友的支持,尤其是來自配偶的支持,更利于產婦自信心的建立,對分娩知識的掌握,依從性的提高。可以在臨產前講一些愉快的事情減少分娩的顧慮,適當給一些表揚和鼓勵[2]。在護理過程中如發現有重男輕女現象要尤為注意,要較強對產婦和家屬的關心和支持,通過溝通交流、解釋、開導、勸慰等方法緩解患者內心對生男生女的壓力,以平常心態面對分娩。(4)加強產婦分娩過程中的心理干預,解答產婦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必要的鼓勵和激勵,適當運用撫觸、按摩等,以示對產婦的關愛和支持。指導產婦在宮縮期間進食少量的高熱量食物與飲料,注意休息,以保持和補充體力。(5)積極減輕產婦宮縮時的陣痛,可通過聊天、讓產婦聽音樂、介紹其他產婦順利分娩的過程等方式緩解產婦的心理壓力,并隨時告知產婦的產程進展情況,以增加產婦的自我效能。同時也要告訴產婦宮縮疼痛的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6)呼吸療法。幫助產婦學會分娩過程中的呼吸技巧,在分娩不同階段采用的呼吸技巧是不一樣的,正確的呼吸機巧有利于加快產程、縮短疼痛時間。包括3種:①深慢腹式呼吸。從鼻孔深吸氣,然后盡量屏氣,最后用嘴慢慢呼氣,此法用于孕婦開始宮縮、宮口開大5cm前。②淺快呼吸。嘴唇微微張開,胸部的上部和肩胛上升和擴大,呼吸豐滿而短促,此法應用于宮口開大5cm后。③喘氣樣呼吸。在整個分娩過程中根據情況隨時可以應用,為防止過度換氣應用[3]。
1.3 觀察指標疼痛分級WHO疼痛分級標準;焦慮采用以焦慮自評量表(SAS) [4] 為工具。
1.4 統計學處理 對獲取的數據運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產婦分娩疼痛比較研究組產婦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2組產婦分娩疼痛比較
組別 n 0級 Ⅰ級 Ⅱ級 Ⅲ級研究組
對照組 30
30 0
0 2
6 8
16 19
8P <0.05 <0.05 <0.052.22組產婦焦慮評分比較見表2
表22組產婦焦慮評分比較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對照組 30
30 54.25±6.45
53.85±7.35 33.27±5.25*△
43.25±8.06*P >0.05 <0.05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3 討論
自然分娩是一個生理過程,但由于產婦對分娩認識不足以及懼怕一些無法預測的異常變化和強烈的宮縮疼痛,使很多孕婦在產程中產生恐懼、焦慮、緊張等應激反應。與分娩疼痛相關的因素[5]:宮頸生理性擴張,刺激盆腔神經組織引起后背下部疼痛,宮縮時子宮移動使腹部肌肉張力增高,引起陣縮性疼痛,胎頭壓迫引起會陰部被動伸展而致會陰部固定性疼痛,會陰切開或裂傷引起疼痛,分娩過程中膀胱、直腸、尿道受壓引起疼痛。子宮陣發性的收縮和初產婦分娩時出現的負面心理壓力,這些不良情緒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類物皮質醇等分泌增多,臨床上讓產婦產生害怕-緊張-疼痛綜合征[6]。心理因素和疼痛因素在某些情況下可互為因果,心理狀態差時有時會增加疼痛程度,使患者痛苦不堪,出現不好心理狀況,因為為了使產婦享受到良好的護理,減少各種負性因素的影響,必須加強護理干預,作為護士要始終對產婦充滿關心,入院后認真宣教、溝通與照顧,分娩時陪在身邊,給予支持和鼓勵、開導、安慰等,也指導產婦采取各種技巧,應對出現的各種問題,以降低產婦的疼痛程度,減輕焦慮評分,保證分娩過程的順利和產婦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茍文麗,吳連芳.分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2-38.
[2] 鄭秀霞.婦產科護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3.
[3]何明嬌,徐玉花.陪伴分娩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J].南方護理學報,2001,8(6):17.
[4]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2版.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35-42.
[5]周祖文.椎管內神經阻滯分娩鎮痛的臨床效果評價[J].河北醫學,2002,11(8):1030-1032.
[6]顧芬,胡敏,姚娟,等.肺高壓患者焦慮、抑郁心理狀況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