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95-01
神經內科尿失禁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神經內科尿失禁患者不需每日更換尿袋,減少了細菌逆行感染和患者的費用。 尿失禁是指膀胱內尿液失去控制而自行流出,常見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因泌尿系統退行性改變、感染、腫瘤、結石、糖尿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意識障礙、盆底肌肉韌帶松弛至膀胱尿道括約肌張力減低等原因出現尿失禁。
方法
留置導尿時,常規消毒,正規操作置入導尿管,留置尿管長度:女性4~6 cm,男性20~22 cm。見尿后,再插入5~7 cm,固定充水囊,保護好置入的部分,防止膀胱壓力大將尿管沖出。實驗組患者每2天更換尿袋,對照組患者每天更換尿袋。所有患者都采用密閉式尿袋,在換藥室無菌條件下插入尿管,每2天留取晨尿做尿常規檢查。
1 護理教育及心理輔導
導尿插管前一定要使患者明確插管的目的,疾病一旦需要進行導尿處理,患者對此不理解,可產生應激性,緊張、恐懼,躁動不安,加上怕羞,使全身肌張力增高,不能積極配合,有的甚至拒絕插管,影響操作的正常進行,要向患者講明導尿的目的和意義,同時要關心、體貼患者,進一步向患者講清導尿進行過程及尿道的解剖特點等,使患者思想放松,情緒穩定,才可進行插管操作,切忌強制進行。另外,要做好隔離工作,保護患者的隱私。
2 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護理途徑和對策
嚴格執行密閉式引流。重視醫護人員手的清潔,避免交叉感染。0.5%碘伏行會陰及尿道口消毒比0.1%新潔爾滅的尿路感染的發生率低。保持局部清潔干燥,經常清洗會陰部皮膚,勤換衣褲、床單、襯墊等。如病情允許,指導患者每日日間攝入液體2 000~3 000 ml,因多飲水不僅可以增加對膀胱的刺激,促進排尿反射的恢復,還可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3 排尿功能鍛煉
3.1 訓練膀胱功能 定時使用便器,初起每隔1~2 h使用便器1次,以后每隔2~3 h使用便器1次。使用便器時,手掌用柔力在膀胱處按壓,并向尿道方向壓迫,使膀胱內尿液被動排出。
3.2 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收縮練習 具體方法是:患者取立、坐或臥位,試做排尿動作,先慢慢收緊盆底肌肉,再慢慢放松,每次10 s左右,連續10遍,每天進行數次,以不覺疲乏為宜。
泌尿系統感染主要與留置尿管時間等方面有關。神經內科尿失禁患者每天更換或不更換集尿袋對每2天的尿白細胞檢查沒有影響。故神經內科尿失禁患者可以每2天更換集尿袋,這樣減少了操作時間,減輕了醫生的工作量,節約了資源,減少了患者的費用,也減少了細菌入侵的機會,降低了尿路感染的發生率。因此,應重視留置尿管操作中常見的護理問題。